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研究课题方案.doc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研究课题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研究课题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研究一、 课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在近20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研究主体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必须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已取得了一些经验。 小学低年级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教育思想,各种传播媒体中常有报道,各种级别和类型的公开教学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
2、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点”定在自主性上,把研究的对象定在一、二年级,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课题,其可行性、实
3、效性是比较大的。我们把一、二年级定位研究对象,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自主发展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开展“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研究”就是要想通过研究,实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精神,构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二、概念界定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
4、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基于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做主,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设计,通过自身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一系列知识、定理、结论进行吸收、内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研究方法,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三、 研究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主体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低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目标确立为:1、 探索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2、 构建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3、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低年级 学生 自主 学习 能力 培养 研究课题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