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
《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研究性。教育家彼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2001年,国家教育部已正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了落实这一精神,现结合学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请认真贯彻实施。一、充分认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
2、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建立,有利于构建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总目标:通过开展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状况,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
3、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年级与时间安排三五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在低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学期不低于20课时。采用弹性课时制,即:可以占用下午活动课时间,班主任担任研究性课题的总负责人。之所以采用弹性课时制,是因为该类课程有别于学科类课程,即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在课前及课后,而课堂只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或成果的“展示舞台”。课前,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查阅、搜集资料和开展调查、实践活动的时间;课后,教师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如实践作业、调查报告、研究心得等。因此,变“固定课时制”为“弹性课时制”,教师可根据需要,打破时空界限,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做到集中
4、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四、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1、创设氛围,诱发动机教师要从整体上给学生讲清楚“研究性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可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网络上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报道,给学生进行讲解,以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充满信心,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参与者。2、自主选题,分解课题课题的选择首先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疑问开始,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选择课题。如可以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人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