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研究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种子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休眠时萌发时B. 叶绿体中C5/C3: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C. 人体细胞内CO2/O2:细胞质基质内线粒体内D. 细胞中核DNA/RNA:胰腺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1)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大。(2)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氧气从细胞质
2、基质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从线粒体产生后进入细胞质基质。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详解】A、自由水所占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因此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A错误;B、暂停光照时,光反应停止,C3减少,C5增加,则叶绿体中C5/C3的含量,有光照时暂停光照时,B正确;C、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其中氧气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基质,因此人体细胞内CO2/O2的比值,细胞质基质比线粒体内低,C错误;D、胰腺细胞能合成分泌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多,转录形成的RNA多,口腔上皮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转录形成的RNA少,而同一个体两种细胞的核DNA相同,则其细胞中核DNA/RNA:胰腺细胞口腔上皮细胞,D错误。故选B。2.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具有两种葡萄糖载体。在面向肠腔的质膜顶区,具有葡萄糖Na+同向转运,即葡萄糖与Na+的协同运输,具体情况是:顺浓度梯度每进入细胞膜2个Na+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带进1个葡萄糖分子;
4、在质膜基底区和侧区,具有葡萄糖单向转运,即顺浓度梯度释放其他组织所需的葡萄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面向肠腔的质膜顶区部位葡萄糖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质膜基底区和侧区部位葡萄糖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 葡萄糖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方式不同,但运输的载体相同D. 当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时,Na+和葡萄糖的协同运输不能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由题意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面向肠腔的质膜顶区部位逆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
5、则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在质膜基底区和侧区,顺浓度梯度把葡萄糖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在面向肠腔的质膜顶区,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质膜基底区和侧区,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因此,葡萄糖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运输的载体也不相同,C错误;D、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时,不能形成浓度梯度,则协同运输不能进行,D正确。故选 C。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某同学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对4种不同植物细胞处理后,得到结果如下。由此可推测(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IVB/
6、A110.850.78A. 处理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 处理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IV的细胞液浓度C. 实验中B/A的比值越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弱D. 一段时间后,细胞和细胞IV的B/A值会逐渐增加到1【答案】B【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植物不同,其细胞原本的渗透压不同,因此处理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B、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不同细胞,结果质壁分离程度不同,由表可知,比值越大,说明
7、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因此处理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IV的细胞液浓度,B正确;C、实验中B/A的比值越小,植物细胞渗透压升高,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C错误;D、一段时间后,细胞和细胞IV的B/A值会逐渐趋于稳定,蔗糖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提取的滤液经层析后结果如图6所示。造成该现象可能的解释是( )A. 研磨时未加入SiO2B. 研磨时未加入CaCO3C. 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D. 提取时未加入无水乙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距离点样处,由近及远的4条色素带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8、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少于正常值。【详解】A、研磨时未加入SiO2,研磨不充分,会导致4种色素的含量均减少,但不会出现只有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的现象,A错误;B、研磨时未加入CaCO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会导致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B正确;C、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点样处积累的色素浓度低,会导致层析时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均减少,但不会出现只有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的现象,C错误;D、提取时未加入无水乙醇,无法提取出色素,会导致滤纸条上看不见色素带,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方法、操
9、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5. 为研究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甲、乙、丙三种植物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植物甲乙丙处理后占处理前的比例%光合速率1059188气孔导度1005061光能捕获效率1026749A. 据表推测40环境下植物甲的根系吸收水的能力最强B. 与处理前相比,甲植物光反应速率加快,从外界吸收CO2的能力不变C. 与处理前相比,乙植物光反应速率减慢,从外界吸收CO2的能力减弱D. 与乙植物相比,丙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光反应受到了限制【答案】B【解析】【分析】与25C环境条件比较,移入40C环境培养
10、甲植物光合速率、光能捕获效率上升,气孔开放程度不变,而乙、丙植物的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以及光能捕获效率均下降。高温主要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越强,散热越快,这能降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40环境下植物甲气孔导度最大,蒸腾作用最强,根系吸收水的能力最强,A正确;B、与处理前相比,甲植物光合速率上升,甲植物CO2吸收速率应增大,B错误;C、处理后,乙植物的气孔导度最小,其光合作用时吸收CO2的速率最慢,C正确;D、丙植物40C环境下光能捕获效率明显低于乙植物,说明其光反应受到了限制,D正确。故选B。6. 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
11、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显现,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 10 个四分体B. 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C. 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 5种精子D. 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成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3会能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
12、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题图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正确;C
1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共6种精子,C错误;D、结合C项可知,该联会过程会产生六种精子,而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含、或、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即1/3存活,D正确。故选C。【点睛】7. 某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种群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A、Aa和aa。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所结种子的数目较多且相同,该种群自然繁殖一代,所得F1中AA:Aa:aa=3:1:2,则由此可推测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 14B. 23C. 12D. 5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
14、进行的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因此自然状态下,该植物通过自交的方式进行繁殖。【详解】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F1中出现Aa的概率为1/2 ,而实际F1中Aa所占比例为1/6,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 1/2 =1/3,亲本中Aa自交产生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31/12,由于F1中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6,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61/125/12,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也为5/12,D正确。故选D。8. 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 R(雄性可育)对 r(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N(雄
15、性可育)与 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r 和 N、S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 6 种基因型C. 母本 S(rr)与父本 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不育D. 母本 S(rr)与父本 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雄性的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包括:N(RR)、N(Rr)、N(rr)、S(RR)、S(Rr)、S(rr)。由于“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因此
16、只有S(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均为可育。【详解】A、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即R、r 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由分析可知,只有S(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均为可育,即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B错误;C、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所产生的后代细胞质基因均来自母本,而细胞核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细胞质基因为S,细胞核基因为rr,即产生的后代均为雄性不育,C正确;D、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Rr)、S(rr),即后代一半雄性可育,一半雄性不
17、育,D错误。故选C。【点睛】9. 某学生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标记B、b、Y表示XB、Xb、YB. 若甲桶内装有B、b两种彩球数量各10个,则乙桶内装有两种彩球数量均可超过10个,且必有一种是Y彩球C. 通过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婚配这组模拟实验可得出人类红绿色盲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D. 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50100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
18、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详解】A、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标记B、b、Y表示XB、Xb、Y,A正确;B、若甲桶内装有B、b两种彩球数量各10个,则乙桶内装有两种彩球的数量均可超过10个,且必有一种是Y彩球,B正确;C、通过女性色盲XbXb与男性XBY正常婚配后代男XbY患病、女XBXb正常,这组模拟实验不能得出人类红绿色盲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D、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50-100次,减少实验的误差,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
19、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可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B.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C. 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S型细
20、菌中的DNA能将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A正确;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C、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需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C错误;D、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因此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故选C。11.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19年引起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命名为2019nCoV,该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过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其基因
21、组长度为298kb,为单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RNA聚合酶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 2019CoV属于RNA病毒,可在逆转录酶参与合成DNAB. 人类成熟mRNA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C. 20l9nCoV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侵入宿主细胞方式和T2噬菌体相同D. 2019nCoV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详解】A、2019-nCoV属于
22、RNA病毒,但不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A错误;B、人类成熟mRNA应该具有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B正确;C、2019-nCoV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侵入方式和T2噬菌体不相同,前者是胞吞进入宿主细胞,后者是DNA注入宿主细胞,C错误D、2019-nCoV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G,而人体内不同生理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如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D错误。故选B。12.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Y分别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即墨 2021 生物 学期 期中 检测 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