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索赔之工期延误分析方法.docx
《工期索赔之工期延误分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期索赔之工期延误分析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期延误分析的总体思路1、分析产生延误的原因;2、分析延误事件是否是关键线路上:(1)是关键线路上,如何在后期关键线路上弥补工期损失;(2)不在关键线路上,看工期延误是否已经超过总时差,如果超过,如何在后期关键线路上弥补工期损失。如果超过自由时差,未超过总时差,如何在后序工序弥补工期损失。3、工期延误分析方法分类:按是否可以进行费用索赔分为:不可原谅的工期延误、可原谅并且应予以补偿的工期延误、可原谅但不予以补偿的工期延误。4、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有:网络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程序化计算方法等。5、实施计划。工期索赔的网络分析法该方法是进行工期分析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各种干
2、扰事件的工期索赔,并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分析和计算。网络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干扰事件发生前后的网络计划。对比两种情况下工期计算的结果来确定工期索赔值,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网络分析中要考虑两个重要问题,(1)实际工程施工中时差的利用问题。在实际 工程施工中必须考虑到索赔干扰事件发生前的实际施工状态。由于多数索赔干扰事件都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在索赔干扰事件发生前,有许多活动已经完成或已经开始,这些活动可能已经占用了线路上的时差,使索赔干扰事件的实际影响远大于上述理论分析计算结果。(2)不同索赔干扰事件对工期索赔之间的更叠影响,从而产生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工期索赔的动态分析法该方法是通
3、过对某一施工延误发生前后网络状态差异的分析,来评定该延误对总工期的影响。作者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共同延误的概念,分析了共同延误作用下对总工期的影响和延误双方的责任分担。1施工延误工期索赔值的计算方法动态分析法1,21.1 动态分析法的核心内容动态分析法是在网络进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计算每一个延误前,将发生该延误以前的实际进度代入进度计划,其后的进度按正常计划进度代入,由此产生该延误的检验进度。如果该延误在关键线路上,对总工期的影响等于该延误的影响时间;如果该延误在非关键线路上,计算出该延误所在线路的总浮动时间,延误影响时间比总浮动时间短时不影响总工期,比总浮动时间长时,对总工期的影响为两者的差值
4、然后根据延误 类型,分清延误责任方。以此方法对所有的延误事件进行计算与分析。1.2 延误事件分析1)延误事件信息。任何延误事件相关的信息有:延误事件的作用时间延误事件结束与发生时刻的时间差值被定义为该延误事件的作用时间,简称作用时间,以T表示;延误事件的影响时间表示延误事件对某工序造成的实际延误的时间,简称影响时间,以D表示;延误事件的责任方导致延误事件发生的客观责任体是延误事件的责任方,它可以是业主、承包商、不可抗力,或它们之间的共同作用(由不可抗力导致的工期延误,本文暂不考虑)。2)事件的影响方式。对一个具体的延误事件进行分析,延误事件以两种方式影响某个工序:延误事件具有明确的作用时间,
5、可以确定它们的发生时刻、结束时刻和作用时间;且作用时间等于影响时间,即T=D,称为停工”模式;延误在整个工序或一段时间内具有持续作用,其作用时间与影响时间不一致,这种影响很难将该工序的时间明确分为延误时段和工作时段,一般D称为 效率降低”模式。3)影响时间的确定。停工”模式下的延误影响时间与作用时间一致,D=To效率降低”模式下的延误影响时间的确定应考虑到合同条款、延误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一般地可以承包商(或其他承包商)所从事的相同的或类似的未受延误影响的工作作为参照(类比分析模式),与受延误影响的工作做比较来确定此延误的影响时间。两者的时间的差值,即为影响时间。4)事件影响定位
6、为了能够应用CPM网络分析,必须将引起延误的事件定位在它所作用的工序上,这种处理过程称之为 事件影响定位”。注: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是一种网络图方法,它适用于 有很多作业而且必须按时完成的项目。关键路线法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更新,该 方法采用单一时间估计法,其中时间被视为一定的或确定的。1.3 对延误事彳的加载3对延误事件加载,即随时间的进行,将每一延误事件依次作用于网络进度中。工期索赔之工期延误分析方法在本章7.1节中已经对工期延误分析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目前在国际工程中,如果合同 管理师给承包商工期延长时,都需要做基于关键路径法
7、进行分析。从70年代开始,就有案例因为承包商没有提交基于关键路径法的工期延误分析,而否决了承包商的工期索赔。正如7.1节所述,目前在国际工程中,工期延误分析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专门职业。现在常用的工 期延误分析方法主要有 实际与计划工期对比法(As planned vs. As built ),计划影响分析法 ( As planned impacted ), 影响事件剔除分析( As built but for 或者 Collapsed asbuilt ), 时间影响分析( Time impact Analysis ), 窗口分析 ( Windows analysis )和 同期分析 ( Cont
8、emporaneous period analysis )。其中第一种方法不要求一定基于关键线路分析,后面几种方法都需要基于关键线路法进行分析。本节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7.5.1 基于非关键路径法的工期延误分析方法 在关键线路法出现之前, 工期延误分析只能采用非关键线路径法, 也就是将实际的时间和计划的时间进行对比,以两者之间的差别作为工期延误。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使用,即使在现在,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它不能显示时差、区分同期延误,不能显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使用时要特别谨慎。非关键线路的工期延误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 不能显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2. 不能显示关键线路3. 不
9、能显示时差4. 不能分析同期和平行延误5. 当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等影响,无法分析其影响6. 无法分析除主要影响以外的非关键延误的影响7. 当采取了赶工措施后,无法用此方法分析由于非关键线路法的这些特点, 采用非关键线路法进行工期延误分析时一般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1. 用于分析的基准总进度计划在逻辑上是可行的,基于的资源分布是合理可行的。2. 在实施过程中,基准计划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3. 过程中没有降效等这些情况的发生4. 工期延误的事件比较单一,导致延误的只是某一方,没有多方的延误5. 在过程中没有采取赶工措施 一般来说, 现在使用基于非关键线路法的工期延误分析方法, 都是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情况
10、工期延误的原因很简单, 对于过程的影响非常明了, 而且造成延误的原因只有一方, 最好是 工期也不太长。比如,总承包雇佣桩基分包进行桩基施工,工期长度一般一到几个月,过程中只有一家分包施工, 如果过程中没有其它的延误, 而仅仅由于分包商自己的原因造成了延误,这时采用实际进度和计划对比来分析,就是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另外,由于非关键线路法不能显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过程中当某个活动发生延长,是没有办法分析其对整体项目的工期的影响的, 因此非关键线路法基本上不太适合做事中分析,而比较适合做事后分析。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图 7.5 所示的是 A,B和C三个活动构成的一个计划,假设
11、活动B受到了影响,导致其工期增加,这时整体工期受到的影响是无法判断的。图7.5横道图计划示例图7.6当逻辑关系是结束-开始型时的延误情况但实际上,这三者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开始结束型逻辑关系,很有可能都是开始 -开始的逻辑 关系,或者可能不同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根本就不一样,如果 B和C间的逻辑关系是开始-开 始型,我们就会发现,这时 B的延误就不会造成整体工期延误,如图 7.7所示。图7.7当逻辑关系是开始-开始型时的整体延误通过以上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当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延误, 基于非关键线路的分析 是很难准确判断其对项目最终完工时间的影响的。现在的工期延误分析一般都是基于关键线路法 ,关键
12、线路法由于显示了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关键线路、活动的时差等这些特性,所以当意外事件对项目造成影响时, 利用关键线路法能 够相对比较准确的计算其对项目关键线路也就是完工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比较普及以后,各种计划软件使得复杂项目计划的计算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工期延误分析方法的发展。目前主要使用的工期延误分析方法都是基于关键线路 法的。7.5.2 实际与计划工期对比法(As planned vs. As built )Al% 22 I JLf! II *113 ILlhet OBliK VWFW山|实际与计划工期对比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只需要简单的将实际工期与
13、计划工期对比, 它 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工期延误。这种方法并不要求基于关键线路法。图7.8是这种方法的一个 简单示例。日口匹口 口日日口 口口口 HE1日口日工叩日日口二口 口日日口口二口口日臼IQCJlXE. Ai RfFfRd hogitHvw岛MMfC 11J1M0A g 2 Ito9-MM Adf D H M09 具 Cm*图7.8实际与计划工期对比法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不要求基于关键线路法的计划,只需要有初始的计划 和实际时间的记录,简单的对比就可以,也不需要做复杂的计算,所以即使不借助电脑的计 算,也可以很容易算出延误,计算机软件通常只是用来形象化的来显示工期的差别。这
14、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易于进行, 比较省时省力,不要专业的人员就能够分析,它所要求 的信息只是初始的计划和实际时间记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也存在很大限制,它要求初始 计划相对比较可行和准确,所基于的资源也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由于意 外事件的延误外,逻辑不能出现大的变化,否则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 它对于同期 延误、平行延误这些复杂情况无法处理。另外,当采取了赶工、弥补延误等这些措施,处理 起来也比较困难,另外,这种方法对非关键线路的延误造成的影响无法处理。7.5.3 计划影响分析法(As planned impacted ) (? ?)计划影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事件对于基准
15、计划的影响判断对完工时间的影响。 具体的做法是 在基准计划中插入代表影响事件的活动, 然后重新计算完工时间,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对原 计划的延误。图7.9所示的就是一个简化的计划影响分析的例子。图7.9计划影响分析图7.9所示是在基准计划中插入了一条 Delay Events的活动,并将其与计划中的活动连接 起来,并重新计算,就可以得到新的完工时间。最后的名为 Delay的活动,反应的就是原计 划的竣工时间和新计划竣工时间之间的差别。计划影响分析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 .检查基准计划,确认其逻辑关系、资源加载等是可行的,可以用于计划影响分析。2 .选择受到意外事件影响的活动。3 .估计实施影
16、响事件需要的资源和工期。4 .将影响事件活动插入到计划中。5 .重新计算完工时间6 .比较新的计划和原来计划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该事件引起的工期延误。计划影响分析实施起来也比较简单, 而且不需要实际时间记录,基于初始的总进度计划和影 响事件就能够进行分析,需要的资源较少。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弱点,首先这种方法分析的是对基准计划的影响, 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一 些不随承包商进度变化而其影响会发生变化的事件的分析,比如原来承包商的一栋建筑结构的工期是7天每层,可是在过程中,由于变更使结构的复杂程度发生了变化, 从而工期会变 长,这时无论承包商进度怎么变化,这一变更都会发生相同的影响, 所以比较适合采用计划
17、 影响法,再如业主在承包商的关键线路上增加了工作量,也基本上不会随着进度有变化,但是对有一些事件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某段时间承包商由于异常天气造成了工期延误或 者业主提供信息延迟造成了工期延误, 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以天气为例,由于进度的变化, 根据基准计划在下雨时要进行的活动和更新计划中下雨时要进行的活动可能差别会很大,所以根据基准计划分析出的结果就完全和事实的影响不同了。另外一点,计划影响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理论化的估计,而不是实际的真正影响,所以是否能够作为法律上的依据,也成为很多人的争议。一般而言,当存在以下一些情况时,计划影响分析就不适合使用:1 .基准计划中存在逻辑上的错误
18、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计划的变化较大。2 .过程中发生了赶工、弥补延误等这些活动。3 .实际进度和计划差别较大。4 .所发生的事件和基准计划之间很难发现直接的逻辑关系。在实际项目中,根据很多人的经验,基准计划的进度和逻辑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都会发生很多 变化,这就造成能够使用计划影响分析的情况是很有限的。另外,根据已有的一些实例来看,理论估计的影响和实际真正发生的情况的差别也非常大。目前在法庭中,一般并不提倡使用计划影响分析法,在很多仲裁实例中仲裁员都明确反对使用计划影响分析。7.5.4 影响事件剔除分析(As built but for )影响事件剔除法是另外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方法, 它是考虑如果延误
19、事件没有发生,那么项目 的工期情况是如何的,从而得到延误事件对于计划工期的影响。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 竣工时 间表中去掉影响事件活动,然后重新计算,得到新的完工时间,两个计划之间的差别就是延 误事件对项目造成的延误。图 7.10所示的是一个影响事件剔除分析的示例。/ LWCM:UWl5J2MEfthd m I Fn 3 him T0 Thr Fn . J | Man ha Flw WS7MOS, M科中*M9系皿 0200BuiltIAt kulft but for07 JdkM, Aj hhJl hJ KiQgkUQB CEkUQBS承30S晤4SJiiA2 2IMUMN3皿X3MSI DI
20、3W QMS片富汗鼻 AdMIA4MyEAIWAIEBCIAii(n ah *t 口小,All JOAi Built Btft,” Pr wXe图7.10影响事件剔除分析相比于前面两种方法,影响事件剔除分析法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为现在的计划软件一般将实际时间作为固定时间冻结,所以当在软件中去掉影响事件活动时,软件通常不能自动计算新的完工时间。另外一个难点是根据竣工时间表分析师有时无法判断项目实施时的实际逻辑 关系,这是造成这种方法实施比较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实际使用“ But for ”分析时,一般第一步就是将竣工时间表变为一个动态的网络图,我们称之为模拟竣工计划(Simulated as-
21、built programme )。将竣工时间表变为模拟竣工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于里程碑活动的调整1. 检索计划中的里程碑活动2. 将其中的限制时间改为和实际开始时间一样3. 将实际开始时间去掉4. 重新计算5. 检查现在的时间和竣工时间表的时间是否一样二 具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的调整1. 检索计划中的这些活动2. 将其中限制时间调整为和实际开始时间一样3. 将活动的原始工期改为和实际工期一样4. 将完成百分比改为零5. 将实际开始和实际结束时间去掉6. 重新计算7. 检查模拟计划的时间和实际的时间是否相同。 如果不相同, 则要继续调整, 直到相同 为止。三 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的调整1.
22、检索计划中的这些活动2. 记录活动的实际开始时间3. 将原始工期设置为和实际工期相等4. 将完成百分比调整为零5. 去掉实际开始和实际结束时间6. 重新计算7. 检查模拟计划的时间和实际的时间是否相同, 如果不相同, 则继续调整, 直到相同为止。四 没有时间限制但是活动间存在时间延时1. 检索计划中的这些活动2. 记录这些活动的实际开始时间3. 检索这些活动的前置工作和逻辑关系4. 逐个检查每个活动的前置工作并确定驱动本活动的逻辑关系5. 调整活动间已经设置的活动延时, 使得延时能够符合实际中前置活动和后置活动的结 束时间和开始时间之间的关系。6. 将原始工期设置为和实际工期相等。7. 将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期 索赔 延误 分析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