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民营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厚植民生的土壤。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力量,是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生力军。“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在国家前所未有的关怀和重视下,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实现了全面转型升级。全社会投资中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已经占6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
2、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了80%。在轻纺、食品、电子、机械等普通制造业及制成品等行业已占绝对优势;在重大装备、高技术等高端制造及制成品等行业基本是三分天下,有的甚至是占据半壁江山,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17年发达国家加强对中国的打压,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科技战、实体清单、涉华法案、对华政治的污名化等手段,明显恶化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殃及了企业的发展。“十五五”时期,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改革期、百年未遇的疫情防控影响期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关键期的历史交汇点,也是我国衔接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厚植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韧性与活力的关键时期,对民营经济发展也提出前所未有的创新驱动更高要求。面对当前区工业发展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慢进即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区民营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年),显得尤为重要。本规划编制在区民营经济“十四五”发展回顾、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十五五面临的形势,分析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区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提出2030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产业总体布局,梳理重点产业和主要任务,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前言ix
4、编制主要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Xi第一章“十四五”发展回顾1第一节发展成效1一、总量规模持续稳增长1二、产业结构持续性优化2三、重点产业优强化发展2四、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3五、创新实力显著在提升4六、企业竞争力优势凸显6第二节“十四五”目标完成情况7第三节存在问题8一、要素保障不力8二、区属占比过小8三、发展后劲不足9四、求变意识不强9五、人才短缺流失9第二章“十五五”面临的形势10第一节形势研判10第二节发展机遇11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发展思路13第一节指导思想13一、坚持新发展理念13二、着力于创新驱动14三、深化供给侧改革14四、推动创业+兴业15五、绿色发展为主线15六、改善
5、发展软环境15七、实体经济为抓手16八、建设产业链体系16第三节发展思路16第四章发展目标18一、总体目标18二、远景目标19第五章总体布局20第六章重点产业21一、卷烟配套产业21二、先进装备制造业22三、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23四、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3五、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24六、现代建材产业24七、绿色食品加工业25八、数字经济26九、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27第七章主要任务27一、并举做优存量扩充增量27二、着力创新驱动提升动能28三、培育壮大专精特新规模28四、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29五、鼓励项目提升品牌打造29六、促进民营企业高质发展29七、加强工业园区提档建设30第八章政策措
6、施31一、加强组织领导31二、打造聚集高地32三、广辟投资渠道32四、拓宽融资渠道33五、做强创新集群34六、完善支撑体系35七、加强运行监测36八、优化营商环境36九、推进绿色发展37十、强化人才保障38第一章“十四五”发展回顾第一节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区民营经济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国内新常态下深度转型调整等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科学应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立足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开放兴区”战略,出台36条稳增长政策、实施振兴实体经济行动计划,建立工业项目投资优化奖补机制,以及企业扩销促产、化解过剩产能、破解融资用地瓶颈等精准措施,积极主
7、动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民间投资和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力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总量规模持续稳增长,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保持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比重不断提升的要求。一、总量规模持续稳增长“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206.35亿元,增长至2019年279.90亿元,年均增速10.70%,是2015年的1.53倍;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29.39%提高到2019年的33.28%,占区属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56.99%提高到2019年的61.45%。2
8、025年,在遭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及世界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影响下,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91.07亿元,增长按可比价计算,扭负为正,同比增长Loo%,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0%,民营经济较好支撑了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产业结构持续性优化“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占比保持了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优化态势,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对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优势突显(表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分布)。表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分布(亿元)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83.31206.35222.84269.21279.90291.
9、07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225.375.515.316.366.67第一产业占比2.852.602.471.972.272.29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02.3383.8892.66120.93119.49122.31第二产业占比55.8240.6541.5844.9242.6942.02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5.76117.10124.67142.97154.05162.08第三产业占比41.3356.7555.9553.1155.0455.57三、重点产业优强化发展农业种植、钢铁产业、水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光电子器件、节能环保、批零住餐、道路
10、运输、旅游教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较快发展,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大集团、大企业等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五年来,区扣除烟草制品的其他行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保持年均26.90%的增幅,装备制造产业保持年均16.70%的增幅,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年均6.40%的增幅,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35.80%的增幅。全区“三品一标”企业19家、产品49个,其中新增绿色食品企业2家、产品2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至75个。爱必达盆栽迷你玫瑰、明珠花卉的百合鲜切花获全省“十大名花”称号。玉昆钢铁、汇溪钢铁和福玉钢铁三户企业整合成效凸显,带动全区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较快增长以宇城杭萧为龙头,正鑫
11、科技商品钢筋、艾普威新型墙面材料、兴红新型集热板太阳能、活发木地板等产业已基本形成链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观音山片区基本成型。“滇雪”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滇雪粮油”被列为“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单位”、入选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达利食品入围全省绿色食品十强企业、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评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七”获全省“十大名药”称号,克雷斯制药恒古骨伤愈合剂纳入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逐步走上正轨。民营企业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活跃,增加值中第三产业比重保持高位。四、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区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
12、焦做大扣除烟草制品的其他产业,以推动钢铁行业整合延伸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推动扣除烟草制品的其他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玉昆整体收购汇溪和福玉新组建的全省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全面释放产能;太标精工实施67吨特钢电炉项目,推动钢铁产品迈向中高端;滇雪粮油完成技改扩能并居身食用油龙头;酱丰圆建成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凤凰食品组织实施生物制品生产项目;玉昆科技上马通信铁塔制造项目,成功实现与中国铁塔的合作;国内分析仪器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龙头聚光科技成功入驻工业园区;蓝晶科技整体并入华灿光电后启动3500万片LED衬底片扩能项目,处于全球蓝宝石生产行业前列;维和药业加快实施加工中心项目,
13、推进了三七药剂全产业链延伸;汇龙科技成功牵手飞利浦,展开新能源开发项目。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存量企业对外合作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通过不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项目380个,投资额超过204亿元,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扎根园区,优势企业再创辉煌,建福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实现涅槃重生,省水力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扩展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生产,前列电缆有限公司突破“以铝代铜”的技术难题,成为西南地区同行业中首个叩开智能制造之门的企业。五、创新实力显著在提升工业园区不断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环境,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生物产业)
14、示范基地、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烟草加工)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钢铁和卷烟配套为主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服务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截至2025年底,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6户、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户、科技小巨人企业2户;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15个,其中,2025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户。园区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逐年增高,2025年末,申请专利157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84件、其他专利59件
15、授权专利91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50件、外观设计6件、其他专利34件。截止2025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552件,其中,发明专利69件,实用新型351件,外观设计59件,其他专利73件;注册商标拥有量214个;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208个,43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太标太阳能集团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和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成为以太阳能、钢铁、精工铸造、数控机床、废旧汽车回收与拆解五大产业为支柱的企业。市兴红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第一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省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一道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克雷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成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
16、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2016年获省级认定,2018年通过复核;水松纸厂工业设计中心2018年获省级认定。区五年累计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78项,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达1.30%。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等7个高层次创新平台,截止2025年,全区共有市级及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55个,其中:国家级认定的1个,省级认定30个;区属(不含高新区)市级及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3个,其中省级认定14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3户,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3户,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2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星创天
17、地2个,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六、企业竞争力优势凸显截至目前,工商登记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51957户,私营企11398户,数量是2015年7406户的1.54倍。个私从业人员由2015年的199847人增加到2019年(2025年不进行统计)的233863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由2015年的91973人增加到2019年(2025年不进行统计)的137988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95%的比例,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玉昆钢铁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上榜“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榜位居“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283位,“2025非公企业100强”
18、第二名,“2025非公制造业20强”第一名。太标太阳能集团、省活发集团获2025年非公100强企业、2025非公企业制造业20强企业。2025年,新兴钢铁有限公司、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省活发集团、太标太阳能集团等12户民营企业获“区千万级纳税大户”称号,富强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水松纸厂、蓝晶科技有限公司获“区五百万级纳税大户”称号,正成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市大营街铝箔纸有限责任公司、台正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广和工控设备有限公司获“区百万级纳税大户”称号。10户民营企业获区优强工业企业,10户民营企业获创新型工业企业。21户民营企业最具社会责任感工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蓝晶科技有限公司
19、蓝宝石衬底片)获2016年省级第一批、2018年国家级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省第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热水器、超高真空紫金太阳集热管)为2016年省级首批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水松纸厂2018年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绿色工厂。节水型企业。新兴钢铁有限公司2016年省级认定,汇溪金属铸造制品有限公司2017年省级认定,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省级认定节水标杆企业,市酱丰圆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市级认定。第二节“十四五”目标完成情况“十四五”时期,全区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
20、区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91.07亿元,超出规划目标217亿元的74.07亿元。创新驱动活力增强。截至2025年,区工业民营经济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3个,其中,省级29个;区属23个,高新区3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个。“十四五”期间,钢铁及压延加工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工业总产值由99.46亿元发展到276.50亿元,年均增长22.70%。装备制造产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工业总产值由22.65亿元发展到48亿元,年均增长16.20%。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工业总产值由12.29亿元发展到45亿元,年均增长29.60%o农产品加工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工业总产值由39.58亿元发展到53.40亿元,年
21、均增长6.20%。通过稳步推进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累计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超过IlOO万吨、红砖产能超过2500万块,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废钢加工利用、转炉煤气综合利用等11个项目转报省、市工信委开展节能审查。推动6户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并通过市工信委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第三节存在问题一、要素保障不力融资难、用地难、项目落地难、营商环境欠佳、环境承载能力弱等要素保障不力问题仍然存在。优惠政策落实滞后,金融服务不够完善,区级配套措施不够健全,融资渠道单一,缺少直接融资途径,在融资问题上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越来越紧缺和政策不配套已制约现有企业的
22、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和项目落地。二、区属占比过小区属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民营经济占比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2017年,省、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47.20%、36.40%,在全省129个县区中,区非公比重仅高于水富县(20.70%)o伴随市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方案的实施,工业园区划归高新区管理和绿色钢城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属民营经济的占比。三、发展后劲不足近10年的民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平均增速低于全区投资总额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投资仅占总投资的17.30%,并持续下滑,工业项目少,产品技术含量不
23、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易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受制于经济形势的波动影响生产经营,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能力下降。四、求变意识不强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继承传统,存在因循守旧、小富则安、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求变意识不强,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动力,对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和竞争力弱等,面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没有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卷烟配套企业面对省内、省外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除受卷烟专卖政策限制外,自身因配套产业链不完整、企业生产规模、装备技术,特别是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不凸显,带来生产经营困难,下行压力增大的
24、问题,有求变意识,但转型渠道单一。五、人才短缺流失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多数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在才竞争中处于劣势,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招不进、留不住,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主要“瓶颈”。第二章“十五五”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形势研判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正处于发展、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以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经济全球化传统动能更趋疲弱,主要发达经济体积极在推动建立排他性保护性较强的区域贸易协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势头增强,威胁全球自由贸易进程,(WTO)组织改革受阻,中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 经济 十五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