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30篇.docx
《廉洁小故事3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小故事3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廉洁小故事30篇廉洁小故事30篇廉洁小故事(一):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廉洁小故事(二):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廉洁小故事(三)
2、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廉洁小故事(四):包拯拒礼为开廉洁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
3、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廉洁小故事(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
4、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廉洁小故事(六):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廉洁小故事(七):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以廉为荣、以奢为耻、廉洁自守、克己奉公。以下四则小故事值得一读。其一为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
5、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留意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留意,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其二为子罕辞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理解。献玉石的人说:我以前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
6、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和启迪。其三为公仪休拒鱼。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其四为灭官烛看家书。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7、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状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由Www.QunZou.Com整理为官之道,
8、尽在其中矣。廉洁小故事(八):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廉洁小故事(九):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廉洁小故事(十):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
9、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
10、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廉洁小故事(十一):廉洁小故事有一个人叫安纳,他的爸爸因一次意外车祸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仅有安纳他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他要靠自我赚钱,他应对的是苍天给他的痛苦世界,而他却是微笑的应对。安纳并没有放弃了品德,一向把品德在心。安纳打完了工,就在街上买点东西,可是钱不够,按纳失望的向家走去。安纳明白仅有下次再努力打工就有钱吃饭,因为今日起来比较晚,所以没有那么多钱,。看着两边的小食,安纳就留着口水,看到别人切着冰凉的西瓜,红叶流了出来。如果是别人
11、在也忍不住,早就抢了,可是安纳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好望都不望,回家洗衣服。就在这时,一个身子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面呈菜色,手中看着个碗,跪在地上讨乞,安纳一看就明白是个乞丐,那个乞丐披头散发,是一个女乞丐,女乞丐的一只腿断了,安纳看得心酸就情不自禁地把自我的钱给了女乞丐,女乞丐见了望着安纳女乞丐热泪盈眶,仿佛在说:感激你了我的这个人生。安纳对他笑了笑表示回应就走了。第二天,安纳工作完了同样到了那条街,这次他也是那么少,因为昨日没吃饭,力气没那么大。没有那个女乞丐就能够有饭吃。但安纳并不后悔,他明白即使没有钱也必须不能违背品德。因为知识不健全能够用品德来弥补,而品德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所以可见品
12、德是很重要的。这次安纳走的时候,发现了一叠100元,很厚有5厘米厚,安纳弯腰将那叠100元钞票捡起,向一辆警车走去,对警察彬彬有礼的说,警察叔叔,我捡到了很厚的一叠100元钞票,请你拿着。警察接过钱,抚摸着安纳的头说:那么小就如此廉洁。最终,安纳成了最有品德的人,把那些自我的工钱三分之二给了扶老助残。无私的助人为乐就是廉洁,不贪心,不自私,这就是廉洁。廉洁小故事(十二):丹心要学月月红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
13、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
14、问,丹心要学月月红。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廉洁小故事(十三):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廉洁小故事(十四):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
15、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头前为自我美言。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仅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所以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
16、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廉洁小故事(十五):孔繁森廉洁小故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探亲,去的路费由自我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我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
17、下来自我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仅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廉洁小故事(十六):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廉洁小故事(十七):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廉洁 故事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