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方案.doc
《我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方案.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讨论稿)中国联通2004年6月 目 录1. 总体概述11.1 行业背景11.2 系统现状分析11.3 编制目的21.4 适用范围21.5 起草单位21.6 解释权21.7 参考文献22. 建设目标及原则32.1 建设目标32.1.1 近期目标32.1.2 远期目标32.1.3 建设规划42.2 建设原则53. 系统总体结构63.1 系统定位以及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63.1.1 系统定位63.1.2 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63.2 系统组织结构73.3 系统体系结构83.3.1 数据层93.3.1.1 监控数据93.3.1.2
2、管理数据103.3.1.3 系统数据103.3.1.4 文档数据103.3.2 功能层103.3.3 接入展现层133.4 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134. 业务功能与流程154.1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154.2 岗位与角色描述154.2.1 岗位描述154.2.2 角色描述164.3 业务功能描述184.3.1 服务支持184.3.1.1 服务台184.3.1.2 事件管理204.3.1.3 问题管理244.3.1.4 变更管理274.3.1.5 配置管理304.3.1.6 日常运维管理334.3.1.7 供应商管理344.3.1.8 知识库管理354.3.2 系统监控384.3.2.1 监控台3
3、84.3.2.2 性能管理384.3.2.3 告警管理404.3.2.4 配置处理464.3.3 系统管理485. 系统技术要求505.1 总体技术要求505.1.1 应用软件505.1.2 数据要求515.1.3 性能要求515.1.4 开发工具515.2 统计报表525.3 拓扑展现525.3.1 拓扑的生成方式525.3.2 技术要求535.4 工作流535.5 安全管理565.5.1 对安全管理的统一维护565.5.2 运维管理平台的安全性565.6 数据采集575.6.1 数据源类型575.6.2 数据采集要求575.6.3 数据预处理586. 系统接口596.1 接口原则596.2
4、 服务支持与系统监控的接口606.2.1 接口定义606.2.2 接口方式606.2.3 接口要求606.2.4 接口内容606.3 与业务应用系统的接口626.3.1 接口定义626.3.2 接口方式626.3.3 接口策略626.3.4 接口要求636.3.5 接口内容636.4 与系统平台的接口636.4.1 接口定义636.4.2 接口方式636.4.3 接口要求646.4.4 接口内容646.5 两级运维系统间的接口646.5.1 接口定义646.5.2 两级接口文件命名规则及相关约束656.5.2.1 文件命名规则656.5.2.2 回执文件格式约定656.5.2.3 错误信息说明
5、666.5.3 上传关键业务指标686.5.3.1 接口定义686.5.3.2 接口实现686.5.4 工单信息的传递706.5.4.1 接口定义706.5.4.2 接口实现716.5.5 知识库信息传递726.5.5.1 接口定义726.5.5.2 接口实现736.5.6 上传统计报表736.5.6.1 接口定义736.5.6.2 接口实现746.6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746.6.1 接口定义746.6.2 接口实现741. 总体概述1.1 行业背景当今通信市场正由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中国联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必须建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
6、服务机制。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在中国联通公司的整体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监控业务支撑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基础上还应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监控,通过对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整个处理流程进行监控,掌握各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同时,运维管理应逐步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以流程贯穿整个运维管理过程;减少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切实保障各业务支撑系统可靠、稳定、高效地运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全面提升中国联通的服务质量。1.2 系统现状分析中国联通公司是目前国内电信业务最多的综合性电信业务运营商,经营着GSM、CDMA、市话、互联网等业务。在中国联通
7、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建设了各省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是一个包括众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需要对各业务子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平台进行管理,保障各业务子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各业务子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有的考虑了网管监控有的没有考虑,后来进行了网管与网络安全工程的建设实现对各业务子系统的管理,因此在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网管工具,对不同的系统维护需要到不同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处理,大多数只能对硬件平台(网络、主机等)和系统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进行监控,不能对各业务子系统进行监控(或者只能监控到应用系统是否在运行状态下而不能监控其运行效率)。同时各省缺乏对业务子系统处理流程的监控,监控手段和效率较低
8、因此需要在原有网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引进先进的IT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整体运维水平。1.3 编制目的中国联通制定本业务支持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以下简称BSS运维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主要用来规范指导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运行维护管理平台的建设。1.4 适用范围本业务技术规范是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规划与建设的基本依据。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应依照本业务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建设本省BSS运维管理平台。1.5 起草单位本业务技术规范的起草单位为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由中国联通有限公司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进行管理。1.6 解释权本业务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9、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1.7 参考文献UNI-IT体系架构指南;中国联通网管及网络安全系统总体方案;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UNI-IT)系统运行维护规程(试行)。2. 建设目标及原则2.1 建设目标BSS运维管理平台应整合目前的系统,逐步实现对“网元级、资源级、应用级”和系统安全等维护管理。同时,结合各省分公司的实际管理情况,由对业务子系统的管理延伸到对人员的管理,逐步实现以流程贯穿整个管理过程,进而实现对业务支持系统“统一管理、集中监控、集中运维”。2.1.1 近期目标近期完成BSS运维管理的基本功能,实现对业务子系统(采集、计费、营业、帐务、结算系统等)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监控以及
10、日常运维管理(如作业计划等),保障业务支撑网的正常运行。n 在统一平台上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集中管理(主要包含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保障业务支撑网的正常运行;n 实现对业务子系统应用软件关键点的监视和保障,确保系统的运行质量;n 通过对业务子系统中各类告警信息的分析,进行故障的快速定位和告警功能;n 建立日常运维工作流程,实现对日常运维活动的管理,从而实现对维护人员工作的监控和量化;n 建立运维管理知识库系统,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n 实现供应商的有效管理;n 掌握业务子系统的资源配置信息;n 实现省公司和总部之间通过运维管理平台上传下达规定的考核
11、指标、运维报表、重大故障/变更等。2.1.2 远期目标实现“统一管理、集中监控、集中运维”的现代化运维管理模式,以流程贯穿运维管理过程,建成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BSS运维管理平台;同时通过总部与省两级运维管理平台的协同工作,实现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规划,从而全面提升中国联通业务支撑网的服务质量。具体包括:n 实现事件的集中统一管理;n 实现对运维管理中变更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n 实现对运维管理中配置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n 实现问题管理,减少和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n 通过对应用软件流程的监控,实现对业务运行质量的分析和保障,实现业务运行质量的有机管理;n 通过对各种运行的状态数据和资源配置数
12、据的分析,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合理的优化建议方案;n 完善工作流程,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质量和维护人员管理的科学化。2.1.3 建设规划BSS运维管理平台应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分步实施如下图所示:图2.1 BSS运维管理平台建设规划图2.2 建设原则BSS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原则包括:n 集成性: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集成系统平台和应用平台的管理;n 先进性:基于先进的IT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采用成熟、先进的管理平台,适应技术的发展方向;n 实用性: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成功的客户化定制,满足实际管理需要,真正解放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n 规范性: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建立全国统一的KPI,运维管理
13、流程规范化;n 开放性:系统应遵循行业的标准或建议,采用标准的、开放性的技术;n 扩充性:既要充分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发展变化又要考虑到将来运维管理的新需求;n 安全性:系统本身要提供较高的安全性;n 兼容性:能同第三方的管理软件以及原有网管软件集成,充分保护原有投资。3. 系统总体结构3.1 系统定位以及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3.1.1 系统定位本系统的管理对象是以业务支持系统(BSS)为核心,包括采集、计费、结算、营业、帐务等子系统,实现对业务子系统的统一管理、集中监控和集中运维。3.1.2 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本系统与已经建设的网管和网络安全系统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不是互为替代。原网管
14、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购买的网管软件和在其上实现的系统监控,可与现有各业务系统的分散的应用监控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原有投资和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功能,综合利用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的监控信息,形成运维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监控部分,以便统一展现支撑平台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统一监控和维护各种告警、配置、性能数据。同时,为了强化对运行维护人员、流程和信息的管理,避免由于人员的疏忽和信息的混乱所造成的系统运行和服务质量问题,在ITIL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联通业务支撑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程和各省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建设该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流程管理和资源配置信息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支持部分,从而进一步梳理
15、优化运维流程,建立监控手段与运维人员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建立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解决和业务迅速恢复,并尽可能消除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实现系统的逐步优化,提高现有系统的稳定性。图3.1 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图如图所示,网管与网络安全系统主要包括综合信息传输平台、网管、网络安全三部分内容的建设,同时为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对信息系统部现有各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一方面,网管与网安系统中的网管功能可纳入运维管理平台中的系统监控部分,另一方面,网管与网安系统的综合传输平台和网安部分可作为运维管理平台中系统监控部分的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此外,系统监控部分和服务支持部分之间可通过自动或人工
16、的方式进行事件和配置信息的交互,从而实现这两部分的功能及信息内容可以在展示层面进行整合,在数据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案。3.2 系统组织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图3.2 BSS运维管理平台组织结构图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分为两级结构,第一级为总部运维管理平台;第二级为总部计费、结算中心运维管理平台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运维管理平台。第一级总部运维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负责对中国联通各省业务支撑系统的运行状况的监督管理;掌握各省的资源配置信息及各资源的性能信息,为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依据;对省公司上报的重大故障和总部市场部、客户部等部门的投诉
17、进行管理,并监督和协调省公司的处理;采集各省公司业务系统考核指标,并对省公司进行考核;建立总部与省公司运维管理信息的上传和下达通道,使总部的相关通知信息等能及时下达,省公司上传的重大故障和变更、运维统计报表数据等能及时上传;统计各省分公司的相关运维管理信息,掌握全国业务支撑系统的运行状况。第二级省运维管理平台负责对相应省各业务支撑系统具体的管理,包括各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应用软件、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等,确保各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并按总部要求上报相应的数据。3.3 系统体系结构BSS运维管理平台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图3.3 BSS运维管理平台体系结构图运维管理平台
18、体系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数据层、功能层、接入展现层。3.3.1 数据层3.3.1.1 监控数据监控数据来自系统平台(网络、主机、存储、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平台(采集、计费、营业、帐务、结算等)、业务支撑系统安全系统(主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机房环境等。通过各类采集手段或接口实现对监控数据的采集,通过系统监控的各个功能组件实现对监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统一的接入展现层实现对监控数据的展现,监控数据从内容角度又可以分为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和配置处理数据等,监控数据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为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3.3.1.2 管理数据管理数据主要是为实际管理需要定义或录入的数据,其数据主要通过手工录
19、入获得,内容包括工单、供应商情况,也包括流程配置、告警严重级别、告警过滤规则、相关性模型、告警升级规则、告警传递规则、性能门限配置、配置数据静态信息(设备编号、地理位置等)、值班/排班定义、设备/人员优先级别、服务水平定义、紧急程度定义等,同时管理数据还包括各种与监控数据相关的维度数据,如银行编码与名称对照表、营业厅名称等等。管理数据同时包含系统中的各种过程数据,如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中从受理到结束的每一步处理过程,变更过程中的变更计划书、变更授权书、变更评估报告、变更实施报告、变更验证报告等也都归类于管理数据。3.3.1.3 系统数据系统数据主要是由运维管理平台自身运行所需要或使用的数据构成,
20、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信息(登录信息、联系方式)、权限状况、角色定义、日志文件、字典表数据和规则数据,包括系统自身运行日志、历史数据保留规则、不同时间粒度报表定时生成规则、设备厂家/型号对照表等、数据采集任务定义等。3.3.1.4 文档数据文档数据主要是以附件等形式存放的文件数据,主要包括规章制度、设计文档、培训文档、实施方案等,同时也包括知识库中的知识数据、供应商管理中的合同信息、配置管理中的文件形式的配置数据,在流程管理以附件形式派发的公文信息等。3.3.2 功能层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层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系统监控和服务支持。(1). 系统监控n 系统监控的管理对象是UNI-CRM系统中的
21、所有系统平台设备(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设备等)和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指采集、计费、营业、帐务、结算等)。n 系统监控的监控内容主要是业务支撑系统的平台类和应用类KPI指标(具体指标参见附件),通过接收或采集数据层生成的指标数据(或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一的存储、处理与分析,将处理结果转发至服务支持部分或直接上传接入展现层。n 系统监控的功能组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l 监控台:用于统一展现系统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统一配置和维护系统监控的各种展现数据和管理规则;l 告警管理:用于统一接收、采集系统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统一处理(标准化、压制、合并、过滤
22、故障源定位等)实现“全面监控、准确告警、及时通知、快速解决”的目的,告警管理在保证告警信息准确性的条件下,可通过各种外部接口(邮件、短信、语音)通知指定维护人员,对于较严重的、需要维护人员人工解决的告警信息,应通过服务支持部分自动生成工单,进入闭环处理流程,对于重大告警信息,应通过相应接口及时通报总部,告警管理是系统监控最核心的部分;l 性能管理:用于统一存储、处理、分析各类性能指标,实现对性能指标异常变化情况的及时告警、通过对历史性能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业务系统运行趋势变化分析和系统扩容、优化提供量化依据,性能管理部分是系统监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l 配置处理:用于统一存储、处理、分析各类配置指
23、标,在发生配置数据异常变化时能够生成告警信息,并提供对配置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查询,配置处理是系统监控的数据基础。(2). 服务支持n 服务支持的使用者主要是信息系统部的各类人员,包括值班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n 服务支持的管理内容主要是依据ITIL理论,根据总部发布的运行维护规程和各省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情况,结合实际运维状况,梳理、优化运维流程,实现运维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建立监控手段与运维人员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建立人员绩效考核机制;n 服务支持的功能组成主要包括8个部分l 服务台:为流程的起点和终点,是信息系统部为部门内部和其它部门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联通 业务 支持系统 BSS 运行 维护 管理 平台 技术规范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