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PPT课件.ppt
《影视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美学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 趋向影像真理的努力探索趋向影像真理的努力探索绪绪 论论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l掌握影视美学的主要内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影视美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授课提纲、学习方法。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l影视美学的本质内涵及现代电影美学的发展。l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3学时l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见教案l六、思考题:六、思考题:见教案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与狼共舞阿甘正传野草莓一、影视美学的内涵一、影视美学的内涵l影视美学:关于影视的美学阐释l本质内涵:从影视实践出发,探
2、索影视本体即影视的审美特性。l影视美学与“非影视美学”及影视批评电影美学研究电影美学研究“三阶段说三阶段说”一、形式主义传统爱因汉姆、巴拉兹、爱森斯坦二、写实电影理论巴赞、克拉考尔三、电影符号学理论麦茨美达德利安德鲁主要电影理论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l1、1910年代中期电影作为艺术理论l2、1920年代中期电影蒙太奇理论l3、1940年代中期电影纪实理论l4、1960年代中期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三、三、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l1、两种思路:l(1)中间层面研究:由问题研究理论,偏重于技术的
3、实用,少理论的总结。美国派l(2)电影理论与人文科学结合研究:不依赖电影界而展开对电影的独立研究,深刻但有时游离于电影。法国派l2、国内影视美学研究现状。四、教材及参考资料四、教材及参考资料l教材:教材:l影视美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l参考资料:参考资料:l西方电影理论史纲胡星亮主编,中华书局,2005版。l影视理论文献导读(电影分册)吴小丽林少雄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版。l电影理论史意基多阿里斯泰戈,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版。第一章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理论11 明斯特伯格:电影明斯特伯格:电影 是独立的艺术是独立的艺术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
4、的和要求:l了解“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的社会、哲学、文艺背景,掌握明斯特伯格电影理论的主要内容。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l从感知心理学角度对银幕深度和银幕运动的心理内涵的理解。l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2学时l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见教案l六、思考题:六、思考题:阅读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深度感与运动感”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l一、社会、哲学、文艺背景一、社会、哲学、文艺背景l1、当时的社会状况l(1)电影实践呼唤理论阐释l(2)电影不是艺术的两大理由:电影是对现实的机械纪录或复制,机械再现现实不是艺术。电影是机械技术和商业
5、利益的产物而非人类心灵的表现,不能表现心灵的不是艺术。l2、20世纪初哲学、美学及其他文艺思潮的影响表现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学心理学、语言学印象派绘画、未来主义克劳德克劳德莫奈莫奈日出日出克劳德克劳德莫奈莫奈睡莲睡莲皮埃尔皮埃尔-奥古斯特奥古斯特雷诺阿雷诺阿:红磨坊的舞红磨坊的舞会会 皮埃尔皮埃尔-奥古斯特奥古斯特雷诺阿雷诺阿:半身像半身像阳光的效果阳光的效果l3、理论成果1916-1917明斯特伯格:影像的深度与运动复合了感知主体的心理内涵。1930-1957爱因汉姆:从电影与现实的不同论证电影超越了对现实的机械模仿。1918-1920法国先锋派:从“上镜头性”“视觉主义”阐释电影艺术的
6、独特性。1920-1940俄国形式主义:讨论电影语言的修辞性问题。1924-1945巴拉兹:将电影提升到视觉文化的高度,提升了电影的文化地位。二、明斯特伯格:电影是独立的艺术二、明斯特伯格:电影是独立的艺术 于果于果明斯特伯格明斯特伯格(18631917)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应应用心理学之父用心理学之父”,电影方面主要研,电影方面主要研究电影心理学,原为德国弗莱堡大究电影心理学,原为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写有学教授,写有价值的哲学价值的哲学等论等论著,著,1892年去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年去美国哈佛大学任教。1916年发表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电影:一次心理学研
7、究究,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论著作。分量的理论著作。l1、电影所展示的影像世界并非现实景观的机械照相,而是被附加了感知主体的丰富的心理内涵,成为经由感知主体创造过的现实心理的复合物。l(1)银幕的深度l(2)银幕的运动l2、电影不是对舞台戏剧的机械模仿和复制,它有独特的再现手段,是一门独立的艺术。l(1)“注意力”与“特写镜头”l(2)“记忆”、“想象”与时空转换l(3)“暗示”与省略手法 休息一下!休息一下!第一章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理论12阿恩海姆阿恩海姆:作为艺术作为艺术的电影的电影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阿恩海姆
8、认为的电影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六大差别;了解其”完整电影”不是艺术的观念。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l对“平面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画面的界线与物体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l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3学时l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见教案l六、思考题:六、思考题:阅读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影视艺术与视知觉”(302页)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l l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19041994)德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早年在柏林大学学习和研究心理学;1940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任艺术心理学教授,主要从事艺术与
9、视知觉的审美关系的研究。作为现代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论著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学术声誉;作为电影理论家,他的主要著作是1932年出版的电影作为艺术。该书以严密的逻辑对“电影是艺术”进行了充分地论证。1957年阿恩海姆将此书和其他论文合集,仍以电影作为艺术为名出版,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重要著作。一、电影理论主要内容一、电影理论主要内容1、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凡是用轻蔑的口吻把摄影机说成是自动纪录的人,必须首先明白:既使给一个非常简单的物体拍一张非常普通的照片,也同样需要对物体的性质有所把握,这远非任何机械动作可以做到”-阿恩海姆电影作为艺术一、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理论的主
10、要内容l深度感的减弱注重平面构图平面叠印效果加强创造特殊视觉效果心理学上的“体积不变”“形状不变”消失银幕成为变形的世界l照明与没有颜色l画面的界限与物体的距离l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不存在l视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失去了作用利用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利用空间坐标的相对性人眼球结构图人眼球结构图二、小结二、小结l电影艺术来自于它与现实的差异l艺术地运用电影技术的可能性l“完整电影”不是艺术完整电影: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发展到极端,出现能够逼真地再现自然的电影l1、声音对白和画面必须成为完整的结构,在平行的形式中结合起来l2、声音和画面必须互相补充,并不是表达同样的东西,而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处理同一
11、个表现对象l3、必须用不同于戏剧的方式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1938)第一章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理论1.3 法国先锋派:法国先锋派:“上上镜头性镜头性”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概况及其代表人物;能辨析法国先锋派与法国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第七艺术”、“上镜头性”、“视觉主义”、“完全电影”等概念。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对“第七艺术”、“上镜头性”、“视觉主义”、“完全电影”等概念的理解。l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3学时l五、教学内容:
12、五、教学内容:见教案 六、思考题:六、思考题:阅读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第三节造型性与运动性(236页)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第十交响乐车轮黄金国微笑的布德夫人狂热三面镜一条安达鲁狗一、先锋派电影与印象派电影一、先锋派电影与印象派电影l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开始于1918年,1920年代中后期结束。理论和创作的双向推进是该电影运动的突出特点;确认电影的艺术本性和审美特质,探索电影的再现潜能和艺术可能性,是这场运动的中心内容。卡努杜的第七艺术的美学电影不是戏剧、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慕西纳克的电影的诞生、冈斯的画面的时代来到了、爱泼斯坦的从埃特纳山上看电影、
13、杜拉克电影视觉的艺术等是其主要理论文献。二、乔托二、乔托卡努杜:电影是第七艺术卡努杜:电影是第七艺术l乔托乔托卡努杜(卡努杜(Riccitto Canudo 1879-1923)l意大利人,年轻时移居法国,曾创办艺术报纸,以法文发表文艺评论随笔和小说,因其将电影定位于“第七艺术”而被称作“电影理论真正的先驱者”。电影不是戏剧是其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l第七艺术第七艺术l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
14、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1、电影不是戏剧2、电影的“真实”存在于艺术家的精神中l电影不在于展示某些真实事件,而是要用光创造一种心理气氛。l电影独有的表现领域之一是非物质的领域,也就是“下意识状态”。三、路易三、路易德吕克:上镜头性德吕克:上镜头性l路易路易德吕克德吕克 (Louis Delluc18901924)l法国影评人、电影理论先驱,电影俱乐部和电影杂志创建人,电影导演。当过新闻记者、作家、剧作家,写过德马克斯一家、酒吧间的人们、
15、来自柏林的先生、电影丛林。此后成为电影编剧,作品有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l上镜头性上镜头性l是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路易德吕克在1919年撰写的上镜头性一书中比较明晰地提示了该词的基本含义。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上镜头性”一词原为Photognie,是由Photo(照相)和gnie(神采)组成,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
16、元素:.装置;.照明;.节奏;.假面(指演员)。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1、照相术不是“上镜头性”l白与黑模糊与远景感l明暗对比逆光2、神话、幻术和超自然的东西是电影最擅长的表现领域l法国印象派电影法国印象派电影 20世纪20年代由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
17、杜拉克、爱泼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第十交响乐、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德吕克的狂热、爱泼斯坦的三面镜、忠实的心等。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四、莱翁四、莱翁慕西纳克:是节奏
18、还是慕西纳克:是节奏,还是死死?l莱翁莱翁慕西纳克(慕西纳克(18901946)l法国电影理论家,最初从事文学、戏剧创作,写过一些小说和舞台剧。1920年转入评论界,先后在法兰西信使报、人道报开辟电影评论专栏,并出版电影的诞生、作为社会表现的电影、苏联电影等多部电影史学和理论著作。1、内在节奏、内在节奏:“演出及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影像的节奏)l剧作本身的节奏l导演的节奏l人物动作、语言的节奏l画面构图的节奏l场面调度、景别变化的节奏l光和影调变化的节奏l音乐、音响的节奏2、外在节奏、外在节奏:“电影本身的节奏”(影像的连续之中的节奏)l镜头的长短l组接转换五、谢尔曼五、谢尔曼杜拉克:视觉主
19、义(视觉交杜拉克: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响乐)l谢尔曼谢尔曼杜拉克杜拉克(GermainDulac18821942)l法国先锋派电影女导演。原为记者,1916年进电影界工作,拍摄了充满激情与造型魅力的影片敌对的姐妹(1916)和维克特里克斯女神(1916)。此后执导了德吕克编剧的影片西班牙的节日(1920),并成为先锋派电影中印象主义学派的重要人物。随后,杜拉克在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中对小资产阶级的夫妻生活进行了尖锐批评,这部影片成为她的代表作之一。此后,她根据诗人安东南阿尔都所写的剧本拍摄的贝壳与僧侣成为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有声电影出现后,杜拉克转向新闻片的拍摄。从1924年后,她的
20、组织工作对法国电影俱乐部的活动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l视觉主义视觉主义视觉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电影动作必须有它的“生命”;.电影动作并不限于人物,必须超越人而伸展到自然和梦的王国。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全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l完全电影(纯电影)完全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
21、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完全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小结小结l理论内核:“上镜头性”l逻辑向度:视觉艺术本性(本体形式)表现领域(内在意蕴)第一章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理论1.4巴拉兹:从巴拉兹:从“微相学微相学”到视觉文化到视觉文化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巴拉兹对早期电影理论的主要贡献,掌握其电影理论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特写在电影中的作用。明确其将电影置于视觉文
22、化的高度去研究的意义。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对微相学概念的理解;对“电影是视觉文化”这一定位的理解。l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2学时l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见教案l六、思考题:六、思考题:阅读第三章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141页、157页)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l贝拉贝拉 巴拉兹:(巴拉兹:(18841949)l匈牙利人,共产党员。早年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哲学研究,后来因为参与政治革命而先后流亡奥地利、德国、苏联,并长期在苏联高等电影研究所任教。可见的人电影文化电影精神电影美学等著作。可见的人和电影精神两书详细记
23、录了巴拉兹对电影理论的独特思考,电影美学则更多地是对前两本书的总结。一、电影艺术与它的邻近领域的界线一、电影艺术与它的邻近领域的界线l电影与文学不同l电影与戏剧不同二、特写、场面调度与蒙太奇二、特写、场面调度与蒙太奇l特写与微相学特写的强调性功能特定的诗意性功能l场面调度:摄影机的方位变化符合观众观看习惯使之处于中心位置制作者能过位置表现艺术个性l“诗的剪刀”:蒙太奇l声音:从复制的技术到创造的艺术声音的特写音响的非写实性声音的蒙太奇l三、三、“可见的人可见的人”与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电影:是一种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电影:是一种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阐释事物的文化载体。阐释事物
24、的文化载体。l1、巴拉兹对电影的视觉文化的定位准确把握了电影的艺术特性,揭示了这新艺术的审美本质。l2、巴拉兹把电影的出现视为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文化转折,从而提升了电影的文化品味。第一章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理论理论15单元实践单元实践观影观影三色三色蓝蓝l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总结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总结“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这一部分的主要内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其理论论述的逻辑线索;理解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理容,梳理其理论论述的逻辑线索;理解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理论核心及其延展理论空间的两个向度。能结合电影论核心及其延展理论空间的两个向度。能结合电影三色三色蓝色蓝色的主题
25、及其影像表现理解的主题及其影像表现理解“上镜头性上镜头性”。l二、教学难点和重点:对二、教学难点和重点:对三色三色蓝蓝主题及其影像表现的分析。主题及其影像表现的分析。l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l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4学时学时l五、教学内容:见教案五、教学内容:见教案l六、思考题:见教案六、思考题:见教案l七、涉及影片:七、涉及影片:三色三色蓝蓝一、第一章一、第一章“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艺术”小结小结l1、明斯特伯格:电影是独立的艺术l2、爱因汉姆:作为艺术的电影l3、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上镜头性l4、巴拉兹:从“微相学”到视觉文化l理论内核:理论内核:“上镜头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视 美学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