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
《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桥规的不同之处.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新旧版本不同之处 在章节上原规范为22章,现在为26章,比老规范增加了四章内容。分别是第13章“扩大基础”,第20章“海洋环境”,第25章“安全施工”,第26章“工程交工”。附录:由原先的28个附录调整为17个附录。章节内容增加了环氧涂层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真空辅助压浆、无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桩底后压浆、膜袋围堰、钢拱桥、斜腿刚构桥、拓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大型箱梁整孔预制安装、钢索塔、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波形钢涵洞、涵洞接长、加筋土桥台等内容。 第一章 总则1.0.1为适应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和提高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制定
2、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1.0.3公路桥涵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应符合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公路桥涵施工应满足安全、耐久性和节能的要求。1.0.4公路桥涵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1.0.5桥涵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确保安全施工。1.0.6公路桥涵施工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节约用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
3、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1.0.7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公路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适应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的要求。1.0.8公路桥涵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二章 术语第三章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多跨桥梁总长L(M)(新)单跨桥梁跨径LK(M)(新)其他构造物(新)测量等级桥位控制测量(旧)新规范旧规范L3000LK500-二等二等三角5000M特大桥2000L3000300LK500-三等三等三角2000-5000特大桥1000L2000150LK300高架桥四等四等三角1000-2
4、000特大桥L1000LK150-一等一级小三角500-1000特大桥二级小三角500大中桥桥轴线相对中误差测量等级轴线相对中误差新规范旧规范二等11500001130000三等1100000170000四等160000140000一级140000120000二级110000第四章 钢筋钢筋工程的变化JTG/T F50-2011(P10P18)JTJ 041-2000(P76P85)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中的箍筋间距偏差为10mm钢筋骨架焊接质量标准中的箍筋间距偏差为0,-20mm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网眼的对角线差为15mm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网眼的对角线差为10mm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
5、m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钢筋机械连接取消了锥螺纹连接接头,对墩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连接三中接头予以规定。第五章 模板 支架新规范:在新规范中列出了采用定型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材料坐支架时,其构造应符合的要求:(1).应根据支架所承受的实际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底层纵、横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时,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应不大于0.7m,立杆上端应采用U型顶托,且该顶托应支撑在模板主肋的底部。 (2).支架高度大于4.8时,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的设置间距不大于4.8。()
6、立杆间距小于过等于.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不大于4.;立杆间距不大于.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的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均应设置通高的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之间,斜杆每步与立杆扣接。()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过等于;当高宽比大于时,宜扩大下不架体尺寸或采用其他构造措施。()支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体。()在支架中设置通道时,其宽度应小于或等于4.8。应在通道的上部架设专用横梁,通道两侧的立杆应加密并应架设斜杆,与架体的连结应牢固。通行机动车的通道,应设置防撞设施。-:模板、支架和拱架设计计算荷载增加了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
7、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明确要求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六章混凝土工程2、P26:水泥;对水泥的的检测增加了指标。小于0.6%的低碱水泥。JTG/T F50-2011JTJ 041-2000P26:当混凝土中采用碱活性集料时,宜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没有明确要求P26:砼试件养护温度:202; 湿度:95%P87:砼试件养护温度:203;湿度:90%将混凝土分为三类,分别为C60分为两类,C60的混凝土为.0%,C30-C60为3.0%,C60的混凝土,含泥量为2.0,其它无变化5、P28:粗集料粗集料的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
8、凝土强度之比就应不小于1.5,老规范是2.0,混凝土的最大粒径现在为75mm。以前是100mm。JTG/T F50-2011JTJ 041-2000P27: 砂:技术要求按、类划分的,表观密度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1350g/m3 碎石:技术指标发生大的变化,圆孔筛改为方孔筛,粗细集料验收批有新的规定,而且组批规则一致 (400m3、1000m3)P87:级配表按圆孔筛;粗细集料验收批量小,组批规则不相同(400m3 、200m3),其它略P29: 岩石的抗压强度除了应满足表中要求外,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P91: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C30以上
9、不应小于2,其它不应小于1.5。P30: 粗集料最大粒径的变化: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超75.0mmP91:粗集料最大粒径: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超100mm6 、P31:水 增加了氯化物含量指标,硫酸盐含量的指标以前是0.27mg/cm3,现在分别是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6.5.2又增加了二项规定,油脂、泡沫、颜色、海水都作了规定。其内容:()水中不应有漂浮明显的油脂和泡沫,及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海水用于结构砼的拌制。JTG/T F50-2011JTJ 041-2000水的PH值要求预应力混凝土为5.0,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为4.5统一要求为5.
10、0水的指标增加了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碱含量指标 7、P32:掺合料此项内容是新增的,老规范没有。外掺料:粉煤灰、矿渣、硅灰等。其规定:()掺合料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掺合料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出具产品合格证书。()砼中需要惨用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掺合料时,其惨入量应在使用前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的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应由明显标识,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8、P32:混凝土配合比,增加了氯离子的含量指标。水泥用量少了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不宜超过350 kg/m3的规定, 泵送混凝土的规定,砂率为35-45 以前是40-50。出机坍落度为100-200
11、JTG/T F50-2011JTJ 041-2000P33: 配合比方面:最大水胶比等有变化取消了素混凝土的相关要求,水灰比改为水胶比P94:有素砼水灰比要求P33: 预应力砼结构中氯离子含量最大0.06%,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P95:氯离子含量(0.30%、0.15%)P33: 泵送砼:砂率35%-45%;增加出机坍落度100mm-200mm,入摸80-180mm;高强度砼定为C60以上P96: 砂率40%-50%,坍落度80mm-180mm,C50-C80为高强混凝土9、P39:高强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新规范60以上的混凝土。老规范是C50-C80混凝土。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
12、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一)高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必须是强度等级不低于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立窑水泥。()配制用的细集料,除应符合细集料的规定外,尚应满足如下要求:宜使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6,含泥量应不大于%。配置及以上等级砼时。含泥量不大于,且不应由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配制用的粗集料,应满足如下要求:应使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无风化颗粒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粗
13、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配置以上砼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mm。()外加剂的性能符合本规范:节的规定。所采用的减水剂应为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掺合料宜采用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拌合和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规定。(二)配制高强度混凝土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的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参合料的品种,掺量均通过试验确定。2)所用水泥重量不宜超过50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超过600kg/m3。3)当采用个不同配合比进行砼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高强砼
14、的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应不低于配置强度。第七章预应力砼工程1.新规范P49预应力筋及其制作;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的98%。增加挤压锚制作要求。增加预应力筋编束要求:每隔1-1.5M捆绑一次。对夹具的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300次。旧规范P119: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及制作.JTG/T
15、F50-2011(P)JTJ 041-2000(P)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筋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的98%。增加挤压锚制作要求。增加预应力筋编束要求:每隔1-1.5M捆绑一次。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及制作P51:预应力筋:螺纹钢筋抽检100t/批;锚夹具外观: 2%且不少于10套;
16、P120.122:螺纹钢筋60t/批; 锚夹具外观:10%且不少于10套;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G/T F50-2011(P50)JTJ 041-2000(P12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2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硬度检验:3%不少于5套;静载锚固性能 :3套组装件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硬度:5%不少于5套静载试验一致原有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同时增加夹片、锚孔锥面有锈蚀应逐套检查,对配套使用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可按上述该方法进行外观检查,但允许表面有轻度锈蚀。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3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6片。原
17、有检查用的“一套”,改成“1个零件”,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锚具产品,应进行上述3项检查和检验,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中、小桥梁工程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则仅需进行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锚具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2000套;夹具、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获得第三方独立认证的产品验收批可扩大1倍。检验合格的产品,在现场的存放期超过1年时,再用时应进行外面检查。对夹具的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300次。锚具、夹具应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18、3. 新规范P52:管道;半刚性预应力管道可采用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老规范P123:半刚性预应力管道应是金属波纹管。新规范增加了塑料波纹管,并详细规定了塑料管的连接工艺JTG/T F50-2011(P52)JTJ 041-2000(P123)增加塑料波纹管。检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塑料波纹管每批应在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10000m检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增加波纹管的搬运和存放要求(其中新增“波纹管存放应远离热源及可能遭受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
19、影响的地方,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预应力钢材的搬运和存放要求(其中“任何受到损害或腐蚀的预应力钢材均不得使用”是新桥规没有的)4.新规范P53:砼浇筑增加用于判断现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混凝土试件,应置于现场与结构或构件同环境、同条件养护。5.新规范P53:千斤顶新规定是6个月,或300次。老规范P128:是6个月或200次。新规范P56: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实行强度及弹性模量(或龄期)双控,及砼强度与弹性模量都达80%。老规范P132: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时的砼强度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新规范增加
20、了控制方式,提高了控制要求。JTG/T F50-2011JTJ 041-2000增加对预应力筋张拉设备的要求。张拉设备重新标定的要求: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张拉次数超过300次;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现象;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应重新校验。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其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5mm,同时不应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且宜在4h内浇筑混凝土。放张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的80%放张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持荷时间5min持荷时间2m
21、in先张法: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的80%。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张拉程序:持荷时间5min张拉程序:持荷时间2minP135: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应力,然后于持荷5min后测伸长和锚固;6. 新规范P59:孔道压浆应满足压浆的及时性要求,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在48小时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措施。老规范P135: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新规范P60: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宜采用专用压浆材料或专用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旧 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