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方案可编辑.doc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方案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方案可编辑.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方案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2010年3月20日前 言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的编制,是受靖边县人民政府委托,在县人大办、政府办、乡镇企业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靖边县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研,是在与县政府交流沟通、查阅数据资料、专家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编撰的。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编制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
2、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靖边县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二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关联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形成关联企业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明确“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推动靖边县
3、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靖边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靖边大力发展 “菜、畜、薯”三大产业搭建平台,助推靖边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靖边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还得到了东坑镇、杨桥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王渠则镇、海则滩乡、黄蒿界乡、席麻湾乡、杨米涧乡、小河乡、天赐湾乡等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鼎立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短、要求高
4、专家组对靖边县域的资源基础、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报告中难免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敬请靖边县各级领导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规划编撰小组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2010年3月20日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编撰小组规划顾问组总顾问: 何炼成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顾 问:韦? 苇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省政府参事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刘笃慧 杨凌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京鹏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冯家臻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孙?
5、 早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规划编撰组:主持人: 张凯盈靖边县人民政府县长 邵建国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高级经济师 海江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成 员:刘新权 民盟陕西省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刘建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崔永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黄天柱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张国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曹社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夏显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张 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冯永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董秘刚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高全成 西安财经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授 苏永乐 西安财经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褚志远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博士 目 录第一章 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 7 -一、靖边县概况- 7 -二、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 8 -三、靖边县农业发展状况- 8 -第二章 靖边县区域经济SWOT分析- 10-一、优势分析(Strength)10-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2-三、机
7、遇分析(Opportunity)- 14- 四、威胁分析(Threats)第三章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7-一、规划背景- 17-二、指导思想- 19-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原则 五、规划期限第四章 我国现代农业产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22-一、发展现状- 22-二、发展方向- 23-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条件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26-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26-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条件- 28-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29-第六章 靖边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31-第七章 靖边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条件-
8、 34-一、十大比较优势助推靖边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4-二、制约因素- 36-第八章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功能定位- 38-一、靖边县产业经济与城市定位- 38-二、“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及布局- 38-第九章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39-一、产业园区发展方向- 39-二、园区总体发展思路- 39-三、园区产业发展目标- 40- 四、园区发展时序第十章 “一园四区”产业项目发展规划- 42-第一节、蔬菜物流营销区- 42-第二节、农副产品加工区- 47-第三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集成区- 53- 第四节、农副产品关联产业区第十一章 建设专业基地,保障园区原
9、料供给 一、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二、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马铃薯生产基地 四、小杂粮生产基地 五、其它基地建设项目第十二章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第一节 人才支撑体系 第二节 质量标准体系 第三节 市场信息体系 第四节 品牌经营体系第十三章 规划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效益分析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实施项目管理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四、创新发展机制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表 第一章 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一、靖边县概况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风情,又有辽阔壮观的
10、大漠风光。全县辖13个乡,9个镇,1个国营农场,214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29.95万。 靖边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按照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覆沙黄土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 靖边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日照2698.3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8.2度,无霜期160.9天,年降水量377.1毫米。 靖边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包茂高速、青银高速,国道307和省道204、206纵横交错,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距榆林、延安机场130公里,距银川机场280公里,在建的太中(银)铁路横跨东西,大大
11、缩短了靖边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承接东西、连贯南北的交通枢纽。 靖边县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200亿立方米,属世界级大气田,石油储量在1亿吨以上。天然气、石油进入到开发利用阶段。煤炭预测储量200亿吨,岩盐预测储量2000亿吨,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水、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靖边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浓郁的黄土风情与独特的草原文化浑然一体,“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丰硕的治沙成果享誉全球。气势宏大的统万城遗址和逶迤绵延的秦、明古长城,展示着靖边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等地的革命旧居,以其神奇和淳朴载入中国革命的红色
12、史册。二、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靖边县生产总值达到254.03亿元,是2003年的近7倍,同比增长27.8%,经济总量、增速均处于全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229.7亿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28.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90.4: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91.9%、7.5%。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3.51亿元,增加4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大关,达到82950元,比上年增加15770元。?2005年以来,靖边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位,全省经济社会发
13、展“十强县”第二位,09年跨入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93位,西部经济百强县第6位,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中西部第七位,是榆林市唯一的县份。 三、靖边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靖边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区域布局、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产竞赛、典型示范,板块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围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粮食安全稳农、现代科技促农、特色产业富农、产业经营推农、农村沼气兴农、标准生产强农”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强化“树旗帜、建样板、重激励、创机制、强领导”五大措施,实现了靖边县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009年
14、靖边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5.8万亩、较上年增长10.8%;粮、经、饲比例为64:24:12,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形成。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2.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万亩。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45.2万亩,其中推广优质马铃薯38.4万亩,地膜夏马铃薯10.2万亩。建成玉米生产基地34.2万亩,其中地膜玉米22.2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16.4万亩。建成2个批发市场、3个蔬菜制冷气调库、5个种薯储藏库。建成靖边中部马铃薯高产示范带,成功承办了2009年中国马铃薯年会现场观摩会。全力打造了胡伙场日光温室、黄家峁拱棚、张伙场大田蔬菜、高乃则和庙畔马铃
15、薯、海则滩玉米、银湾小杂粮等典型示范点,带动了全县农业快速发展。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31元,较上年增长24.3%。 第二章 靖边县区域经济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一)自然资源丰富 靖边县土地广阔,开发潜力大。全县农用耕地总面积为168万亩,农民人均6.4亩,人均水地1亩,土地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易于耕种,具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基本条件;靖边气候独特,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热值高,年均日照2768小时,光和效率高,年均气温7.8,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昼夜温差高达12-14,温变曲线与蔬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奠定了农作物优质高产的气候学基础;靖边现阶段
16、水资源相对丰富,县境内有芦河、大理河等六大河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53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2.18亿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靖边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林草保存面积345万亩,林草覆盖率为45.2%,是陕北唯一一个基本不向黄河输入泥沙的县域;靖边县工业污染轻,特色产品品质有保证,有利于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发展;靖边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097亿立方米,控制储量3200亿立万米,石油储量逾1亿吨,煤层储量达200亿吨,岩盐储量在1500-200亿吨,高岭土总储量18万立万米。 (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明显 基于靖边县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菜、畜、薯
17、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品品质明显高于全国其它地区。 近年来,靖边县设施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东坑镇、红墩界镇“万亩万元田”蔬菜示范基地有力地带动全县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2.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万亩。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45.2万亩,其中推广优质马铃薯38.4万亩,地膜夏马铃薯10.2万亩。建成2个批发市场、3个蔬菜制冷气调库、5个种薯储藏库。成功承办了2009年中国马铃薯年会现场观摩会。靖边县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2009年,“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和“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已经初见成效,良种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38万亩,商品化率达到76%以上;全力打造了胡伙场
18、日光温室、黄家峁拱棚、张伙场大田蔬菜、高海则和庙畔马铃薯等典型示范点,带动了全县农业快速发展。 现代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畜牧业实现产值7.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40%。全县羊子饲养量达到156.5万只,生产羊绒毛802.53吨;生猪饲养量达到48.6万头;存栏大牲畜2.17万头;家禽69.8万只;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县政府重点扶持陕西中北集团600万只肉羊深加工、小桥畔“宝康”乳业加工、新田源马铃薯淀粉加工、新潮皮毛加工厂、东坑镇和红墩界镇蔬菜脱水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基地、企业、市场的有机链接,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19、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靖边区位优势明显,是青银、包茂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太中(银)铁路穿越县城,县域内路网完善,全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81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84公里,早在2002年就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全县路网已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突出,已成为我国西部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四)地方财政收入强势增长 近年来,地处“三边”高原的靖边县强劲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步伐,超速发展县域经济。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4.03亿元,财政总收入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09年,靖边县财政总收入达40.7
20、7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较上年大增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多收1181元,增长了24.4%,达到6031元。 (五)劳动力成本低廉 从劳动力方面来看,在陕西省十强县中倒数第四,南部山区80%的农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靖边县丰富低廉的劳动力对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一)产业结构单一,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过高 石油开采加工是靖边县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工业经济中,过多依赖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产业。资源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对于地方生态环境和产业的良性发展会带来破
21、坏性的影响。2008年,靖边三次产业之比为3.3:90.4:6.3,第二产业的数值显示靖边高度依赖能源化工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对县域总体经济发展构成较大风险。2008榆林市12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显示,靖边县生产总值254.03亿元,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上,二产占GDP总量的90%以上,一产、三产仅占10%左右;在所有制结构上,民营经济比重很小,2009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0.3亿元,仅占GDP总量的15.1%。此外,从新的增长点看,近两年油气产量进入稳产期,油气煤盐化工等产业还处于建设阶段,缺乏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二)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
22、能力不强 靖边县耕地质量总体较低。全县耕地总面积虽有168万亩,但耕地以丘陵、山地为主,质量多在八、九级以下国家分类为十级,其中平均亩产量在2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就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生态环境脆弱。靖边地处黄土高原和内陆漠淤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导致耕地肥力逐渐下降。农村水源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威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全县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只有20万亩左右,旱地水利灌溉设施条件较差,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旱、冻、雹、洪、风等自然灾害常年发生面积达2万亩次。重大疫病和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监测手段落后,防治基础设施薄弱,应急防控能
23、力差。生物灾害频繁,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粮食收成受损。 (三)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靖边县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但种植规模远远小于定边县。虽然单位亩产量5136公斤,但种植面积不足;玉米单位产量1234.3公斤,但是种植规模有限。原生优质品种的甘草、枸杞、山杏杂果以及小杂粮规模更小,产业效益十分有限。农产品加工业盈利率低,原料供应不足,也是制约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人才、技术短缺,机制不活 靖边县科技和营销管理类高级人才匮乏。2006年,全县从事科研技术服务业的只有44人。人才资源的短缺直接影响了科技对靖边县经济的贡献率。机制不活也是制约靖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机遇分析(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榆林 靖边 现代农业 产业园 主体 规划 方案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