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doc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Passenger Coach StationJGJ 60-99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9年12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43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JGJ 60-99,自1999年12月1日起
2、施行。原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10月10日前言根据建设部标1993285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站址和总平面;4.站前广场;5.站房设计;6.停车场;7.防火设计;8.建筑设备。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2.多层候车;
3、3.建筑设备设置标准。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是: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兰州小稍门外65号 邮政编码:730030)本规范参加单位是:中国交通公路规划设计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章竟屋 罗永华 吴永明 程万平 史国忠1 总则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
4、的规定。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等级发车位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一级20241000025000二级131950009999三级71210004999四级6以下1000以下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
5、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2.0.3 发车位 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 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2.0.4 站前广场 Plaz Before The Station 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2.0.5 停车场 Coach Parking Lot 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2.0.6 站房 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2.0.7 行包装卸廊 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3 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3.1.
6、1 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2 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3 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4 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3.2 总平面设计3.2.1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3 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4 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3.2.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
7、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3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m;4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3.2.3 汽车客运站站内道路应按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分别设置。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5m。4 站前广场4.0.1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4.0.2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4
8、0.3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定。4.0.4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站前广场进深。5 站房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汽车客运站的站房应由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及驻站、办公等用房组成。5.1.2 站房设计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客流、货流安排合理,有利安全营运和方便使用。5.1.3 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厅、售票厅、行包房等主要营运用房的建筑规模,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5.1.4 一、二级站的站房设计应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设施。三
9、四级站的站房设计宜有方便残疾人的设施。5.1.5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站房建筑应有防寒设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应采取隔热、通风、降温措施。5.2 候车厅5.2.1 候车厅使用面积指标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10m2计算。5.2.2 候车厅室内空间应符合采光,通风和卫生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时,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0m。5.2.3 一、二级站候车厅内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邻近站台并单独设检票口。5.2.4 候车厅内应设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当检票口与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5.2.5 候车厅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5.2.6 候
10、车厅室内空间处理应采取吸声减噪措施。5.2.7 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座椅不应大于20座,二端并应设不小于1.50m通道。5.2.8 候车厅内应设饮水点;候车厅附近应设男女厕所及盥洗室。5.3 售票厅5.3.1 售票厅除四级站可与候车厅合用外,其余应分别设置,其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售票口15m2计算。5.3.2 售票厅应设于地面层,不应兼作过厅。售票厅与行包托运处、候车厅等应联系方便,并单独设置出入口。5.3.3 售票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售票窗口数应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注:120为每小时每个窗口可售票数。2 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靠墙窗口中心
11、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0m。3 窗台高度不宜高于1.10m,窗台宽度不宜大于0.60m。5.3.4 售票窗口前宜设导向栏杆,栏杆高度宜为1.20m1.40m。5.3.5 售票厅除满足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外,宜保留一定墙面,用于公布各业务事项。5.4 售票室和票据库5.4.1 售票室的使用面积按每个售票口不应小于5m2计算。5.4.2 售票室室内地面至售票口窗台面不宜高于0.80m。5.4.3 采用计算机售票时,售票室地面应有防静电措施。5.4.4 一、二、三级站应设票据库,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m2。5.4.5 票据库应采取防火、防盗、防鼠、防潮措施。5.5 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客运站 建筑设计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