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目录第一章绪论11.1 选题背景I1.1.1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挑战11.1.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31.2 研究意义41.3 相关概念界定51.3.1 1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点51.3.2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61.3.3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构成7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81.4 .1研究内容81.5 .2研究方法9第二章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相关研究述评112.1 文化产业理论述评112.1.1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112.1.2 西方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122.1.3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132.1.4 1.4西方文化
2、产业的应用理论142.2 国外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152.2.1 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评析162.2.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评述182.3 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述评212.3.1 国内竞争力研究述评212.3.2 国内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述评232.3.3 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述评252.3.4 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评析26第三章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303.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303.1.1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303.1.2 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313.1.3 跨国公司主导主要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方向323.1.4 科技与娱乐接轨导致大众文化消
3、费增长迅速323.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333.2.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333.2.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343.2.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93.3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413.3.1 1资金实力对比413.3.2 科技水平对比423.3.3 市场运作能力对比423.3.4 创新能力对比433.3.5 市场竞争能力对比43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其整体分析454.1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454.1.1 经典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454.1.2 文化产业竞争力“3义3”模型的构建504.2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整体分析554.2.1 中国文
4、化产业竞争力现状554.2.2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低的原因584.2.3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61第五章我国文化产业分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655.1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655.1.1 1.1理论基础655.1.2 比较国家的选择665.1.3 研究对象的界定665.1.4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675.2 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685.2.1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685.2.2 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735.2.3 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735.3图书出版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731.1.1 3.1部分发达国家与我国图书出版业概况741.1.2
5、 图书出版业显示性指标比较及综合评价791.1.3 我国图书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815.4 音像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815.4.1 发达国家与我国音像业概况815.4.2 音像业显示性指标比较及综合评价835.4.3 我国音像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855.5 广播电视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865.5.1 1与发达国家的比较865.5.2 对我国广播电视业的综合评价895.5.3 我国广播电视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89第六章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906.1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其国际比较906.1.1 市场规模及运营结构906.1.2 经营环境及竞争能力936.
6、1.3 优势要素及其差异性966.1.4 创意产业的环境996.2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1046.2.1 国家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1046.2.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106第七章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1127.1 政府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1127.1.1 培养专门人才,开发文化产业新技术1127.1.2 扩大投资,改善流通环境1137.1.3 支持扩大海外出口1157.1.4 强化法律制度和支持体系的建设1167.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1177.2.1 强化电影产业竞争力战略1177.2.2 增加唱片产业竞争力战略1197.2.3 提高
7、出版产业竞争力战略1207.2.4 加强广播产业竞争力战略1227.2.5 强化游戏产业竞争力战略1247.3 企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1257. 3.1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运营战略1257.2.2 我国文化企业的跨国收购战略1257.2.3 我国媒体企业的培育支持战略126第八章结论与展望1288. 1结论1288.2未来展望130第一章绪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是建立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理论和时间研究需求发展。本文的研究也是在国内外产业取得丰富运动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产业经济学为主要出发点,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文化学的交
8、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将我国文化产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重点。1.1 选题背景我国的文化产业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也要面临国外文化行业的竞争压力,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1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已开始进入了国际竞争领域。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存在主要明显的差距,在竞争中体现出非常上的不均衡型,发达国家则文化产业的竞争中毫无疑问这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作为正处于初级阶段论我国文化产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势
9、必要面临发达国家的冲击。信息、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也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沟通的必要条件。文化之间的矛盾随着交流的加快逐渐凸现。文化矛盾不仅体现的文化内容、形式和文化产品上,更深层次的文化矛盾还表现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等方面。文化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具有文化优势的国家可以利用文化优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占有更多的资源。因此文化的稳定和发展也使国家稳定重要条件之一,可见文化对于国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和稳定性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将保护文化和促进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加以推进,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上成为不可避免
10、的现实问题,文化的对抗已经成为了国家间竞争的主流,从过去的暗中较量走向前台。毛主席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大会上作出重要讲话,指出占据文化高地是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必须引起文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文化竞争的主要方式,文化产业竞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财富和资本的追求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与文化的需求医疗和对财富的追求结合起来,将文化产业纳入到的文化范畴,受文化产业迅速的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流通环节,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科技、信息的全球化,文化产业的市场运行、产业布局和组织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使文化产品
11、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实现了全球化,也就是文化产业实现了全球化。经济和产业手段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文化竞争手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受到国家支持的私人产业霸权模式的一种体现,并且只集中于美欧、亚等主要的文化聚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也带动了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据联合国而言发布的文化产品流量报告显示,在1990到2008年的20年间,文学、音乐、电视、摄影以及游戏和体育等主要文化到产业的贸易额从不到2000亿美元激增到7800亿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全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于2009年达到了1546亿美元,这一数字比5年前增加50
12、o国际文化贸易的飞速发展势必会加剧国际文化产业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对国际局势有主要决定性的影响。文化产业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本国民众的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为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会受到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当然也毫不例外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关。甚至说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必须建立和培养新的文化秩序,重组世界文化格局。这对于一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成功也会有积极作用。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竞争的支持力度,也带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经济格局中出现了严重
13、的不对称性,导致国际政治、经济以及贸易局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高度发展,因此其在国际经济贸易和产业结构布局方面占领优势地位,他们利用这些优势制约了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努力。根据国际文化产品论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的出口总额接近5000亿美元,这一数字接近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成本日1.1.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面对国际文化产业的冲击,同时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和文化在历史上是相伴发展的,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文化对于经济发挥促进作用,如果文化发展不能适
14、应经济的要求,则要打破文化对经济的制约。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加快文化产业体制转型,使经济和文化体制能够互相配合,以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之后的约束,以促进文化发展发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化领域也必将与市场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文化的经济问题将逐渐凸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必将具备经济属性和商品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成分,因此完善文化市场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而,化产业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发展慕目标的客观要求。由于文化具有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它与经济和政治的融合程度对于提高文化的价值和
15、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极其重要,也使其在凝聚民族精神和发挥中心竞争的方面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国竞争实力特别是实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个综合竞争,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也使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生活对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至关重要,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文化需求逐步发展为社会需求的主流方向,文化业成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客观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劳动力资源的素质构成了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要说到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文
16、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人力资源方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课持续性。党中央的十七大报告和17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将文化建设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并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文化建设的具体战略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促进我国文化机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使文化产业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融入全球文化市场,文化发展也加强了国际市场的开放与交流力度,而我国一直有主要与国外文化交流的传统,文化出版物以及影视作品的进出
17、口在我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是要适应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现有的文化交流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提高我国文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此来带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我国的文化安全和国际地位。1.2 研究意义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都到的全球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4000美元,但是作为国家经济实力主要体现的文化产业竞争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这在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家实力,有必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而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就是要提升文化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18、部分西方学者已经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认为这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革命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崛起,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文化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要实现文化复兴。但是我国当前的文化和一存在主要巨大能力差,这与我国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而带动综合国力的要求有主要巨大的差距。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规模、资源配置、体制建设、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保障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主要明显的差距。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低下,也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不相匹配,与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符。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发达国家的
19、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了更加剧烈的冲击。我国的文化产业面临主要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力,从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而言,如果是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科技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具有双面的意义。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产品的丰富,对我国文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现状而言,大量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有主要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丰富的文化产品能够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附加产值,是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最终使出口额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国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乃至价值取向可以向其他国家输
20、出,能够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渗透了全世界范围内,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取更加广泛国际认同与合作,而文化实力的提升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有积极作用。1.3 相关概念界定1.3.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点文化产业指的是由市场行为主体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开展的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商业活动的总称。文化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音乐、影视做平、出版物、印刷品、时尚设计以及表演艺术等。文化产业中还涵盖了旅游业和体育产业,这些产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高,但在文化产业中处于外围地位,文化产业还有部分属于边缘产业的组成部分,如文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行业,文化产业的总体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
21、属于知识密集型、因为知识和创意才是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产业。其次,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具有紧密的关联度。文化产业在产业链中对上下游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出版一部著作和拍摄一部电影要牵涉到多个行业,如各种道具的制作、拍摄工具的生产、后期发行制作、广告宣传以及与电视台的配合等。第三,文化产业承受了较高的风险。因为文化产品就在消费者体验之后才能对其品质进行最终评价,因此消费者的满意度受到其主观意志就是影响,没有人能在文化产品消费之前对消费者的评价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投资文化产业具有升高的风险水平。文化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同关系到投资者的回报率。第四
22、文化产业的收入弹性较高。因为文化产业与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只有物质生活到达一定水准之后才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并且对文化产品消费的投入要与人们的整体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第五,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逐渐提高。文化产业是一个产业集合,它由若干个子产业共同组成。在这个产业结合内部存在主要紧密的关联性,不同子产业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随主要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大量应用,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态变化,各个子产业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文化子产业融合程度与日俱增。1.3. 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波特指出要维持国家的竞争力,必须在社会、政治、经济、战略取向、文化体制以及多种政策因素下共同
23、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在保持竞争力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要形成促进了国家竞争力必须依靠多种因素的共同提升,国家竞争力本身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而提升生活质量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联系,提高生活质量其本质上要依靠劳动和资源的投入,以带动生产力发展来实现。生产力单位劳动和资金投入的产出能力,并由所产出的产品特征、品质以及生产效率所决定。生产力的水平关系到群众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综上所述,生产力是国家层面的竞争力,波特以产业领域内竞争力研究的重点,他的理论依据使
24、产业竞争对国家竞争优势有主要决定性影响,也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竞争战略了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波特的理论是中国城市的产业发展理论,从产业为出发点向上可以扩展到国家层面,向下都可以深入到企业层面。波特将某一国家的一个具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定义为是否能为国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带动该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受到生产条件、需求条件、相近产业的支持、企业战略以及竞争对手结构的等因素影响。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和统计系于1996年共同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际竞争力课题小组,该课题组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并借鉴了世界竞争力报告的发布形式,于次年开始发布我国的国际竞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 产业 国际 竞争力 现状 影响 因素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