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计算与案例.ppt
《梁钢筋计算与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钢筋计算与案例.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梁的平法钢筋计算梁钢筋骨架梁钢筋骨架一、梁钢筋平法识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就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及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面施工图 李P185 6-1-7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返回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返回李P185 6-1-910梁编号由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组成梁编号由代号、
2、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组成代号:代号:KL:楼层框架梁:楼层框架梁 WKL:屋面框架梁:屋面框架梁 L非框架梁非框架梁 KZL:框支梁:框支梁 JZL:井字梁井字梁 XL:悬挑梁:悬挑梁序号:以数字为顺序号序号:以数字为顺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跨数及是否有外伸:(XX)表示)表示X跨,端部无外伸:跨,端部无外伸:(XXA):表示一端有外伸表示一端有外伸(XXB):表示两端有外伸表示两端有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楼层框架梁1,3跨,端部无外伸梁构件编号实例楼层框架梁2,2跨,一端有外伸 梁构件编号实例 屋面框架梁1,4跨,端部无外伸梁构件编号实例楼层框架梁3,3跨,两端有外伸梁箍筋 8100/20
3、0(2):100为加密区间距,200为非加密区间距上部通长筋KL5(3)300*4008100/200(2)2 20;4 20-表示2根上部通长筋2 20KL5(3)300*4008100/200(2)2 20+(2 14);4 20-表示2根上部通长筋2 20,2根14架立筋下部通长筋:一般在上部通长筋后用分号隔开,如在集中标注中为注写,则需看原位标注内容KL3(2)300*4008100/200(2)2 20;4 20-表示4根下部通长筋20KL4(2)300*4008100/200(2)2 20;6 20 2/4-表示6根下部通长筋20 上排2根,下排4根KL5(2)300*400810
4、0/200(2)2 20;4 20(-2)-表示4根下部通长筋20,有2根部不伸入支座。梁构件侧面钢筋标注-G214:表示侧部2根构造钢筋14-N214:表示侧部2根受扭钢筋14原位标注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返回上部纵筋标注方式上下两排,上排4 20是上部通长筋,下排2 20是支座负筋。中间支座两边配筋相同时,只标注在一侧支座原位标注实例中间支座两边配筋不同时,分别标注:2支座左侧4 20全部是通长筋,右侧的6 20,上排4根为通长筋,下排2根为支座负筋由两种不同直径钢筋组成,用+连接,其中2
5、 25是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2 20是支座负筋上部支座钢筋标注在第2跨跨中,且与第1跨右支座,第3跨左支座相同,表示第1跨支座负筋贯通第2跨,一直延伸到第3跨左端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集中标注没有下部通长筋,梁下部钢筋各跨原位标注梁支座下部纵筋原位标注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不伸入支座内的钢筋根数附加吊筋2根直径14的吊筋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
6、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返回二、梁配筋的主要计算方法梁配筋图如下:说明:1.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Ln:梁净跨;Hc: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2.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返回完整钢骨架图分析在平法中出现的钢筋类型识图u1、梁上部贯通钢筋u2、梁支座负筋u3、梁中间支座负筋u4、梁下部钢筋u5、腰筋u 6、拉筋u7、箍筋u8、吊筋u9、架立钢筋梁上部钢筋计算梁上部钢筋计算
7、 上部通长筋 上部支座负筋梁上部通长钢筋长度计算梁上部通长钢筋长度计算梁上部通长钢筋计算公式梁上部通长钢筋计算公式上部通筋长度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长度*搭接搭接个数个数梁上部通长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计算梁上部通长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计算1、支座宽度不够直锚时,采用弯锚2、支座宽度足够直锚时,采用直锚(抗震)1、查表得锚固长度、查表得锚固长度Lae=34d=34*25=8502、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判断直锚和弯锚:左支座600Lae,故采用直锚,故采用直锚3、计算锚固长度、计算锚固长度 (1)左支座弯锚长度:)左支座弯锚长度:m
8、ax(0.5梁宽梁宽+5d,0.4lae)+1 5d =max(0.5*600+5*25,0.4*850)+15*25=800 (2)右支座直锚长度:)右支座直锚长度:max(0.5梁宽梁宽+5d,lae)=max(0.5*900+5*25,850)=8504、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计算下部通长筋总长度:净长+左支座锚固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7000+5000+6000-750)+800+850=189005、确定接头个数:、确定接头个数:18900/900-1=2个个计算效果:上部支座负筋计算:支座钢筋是用来适应支座负弯矩而设置的,一般出现在连续梁、外伸梁、悬臂梁的支座上
9、 端支座负筋梁支座负筋计算公式梁支座负筋计算公式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左支座锚固 梁梁梁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左支座锚固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1/5净跨长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左支座锚固 跨中支座负筋计算公式:(Ln净跨长)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3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4支座两侧配筋相同且无上排支座负筋实例计算P50支座1负筋计算:第1排支座负筋(2根)锚固长度=max(0.5梁宽+5d,0.4la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 计算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