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PPT课件.ppt
《植物营养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PPT课件.ppt(5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植植 物物 营营 养养 学学PLANT NUTRITION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论论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了解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掌握李比希的三个学说掌握李比希的三个学说2第一节第一节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一、植物营养学一、植物营养学(plantnutrition)1.含义:含义: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营养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
2、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植物植物环境环境营养作用营养作用营养物质和营养物质和吸收吸收运输运输转化转化利用利用能量交换能量交换3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植植物物营营养养植植物物体体从从外外界界环环境境中中吸吸取取其其生生长长发发育育所所需需的的养养分分,用用以以维维持其生命活动。持其生命活动。营营养养元元素素植植物物体体用用于于维维持持正正常常新新陈陈代代谢谢完完成成生生命命周周期期所所需需的的化化学学元元素。素。肥肥料料调调节节植植物物营营养养与与培培肥肥改改土土的的一类物质一
3、类物质4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1、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2、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3、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4、通通过过改改良良植植物物营营养养性性状状,提提高高植植物物的的营营养养效效率率和和对对营营养胁迫的适应性;养胁迫的适应性;5、通过合理施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施肥,改善生态环境;6、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目的:提高作
4、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污染。5土壤土壤-植物植物-肥料的相互作用肥料的相互作用土壤土壤植物植物肥料肥料现代现代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植物、土壤和肥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植物、土壤和肥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植物(作物)是施肥对象植物(作物)是施肥对象土壤是施肥条件土壤是施肥条件肥料是作物丰产的物质保证肥料是作物丰产的物质保证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是施肥指导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是施肥指导6三、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 1 1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肥料在
5、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72 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改善品质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K:品质元素,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品质品质品质品质8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1.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2.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6、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5.果树的含糖量、维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品质元素”9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1 1)商品品质;)商品品质;(2 2)营养品质;)营养品质;(3 3)卫生质量;)卫生质量;10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分级: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分级: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沈明珠,(沈明珠,1982)级别级别硝酸盐含量硝酸盐
7、含量污染程度污染程度参考卫生性参考卫生性(mg/kg,鲜重鲜重)1432轻度轻度允许生食允许生食2785中度中度允许盐渍允许盐渍,熟食熟食31440高度高度允许熟食允许熟食43100严重严重不允许食用不允许食用蔬菜亚硝酸盐国际标准:蔬菜亚硝酸盐国际标准:NO2养分的吸收速率养分的吸收速率养分亏缺:养分亏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速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速率阳离子阳离子pH(影响最大影响最大)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pHNO3-NH4+87(2)作用:作用:影响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养分的有效性,例如:,例如:石石灰灰性性土土壤壤施施用用铵铵态态氮氮肥肥、钾钾肥肥,pH下下降降,使使多多种营养因素的生物有效性增
8、加种营养因素的生物有效性增加酸酸性性土土壤壤施施用用硝硝态态氮氮肥肥,pH上上升升,磷磷的的有有效效性性提提高高 豆豆科科作作物物在在固固氮氮过过程程中中酸酸化化了了根根际际,提提高高了了难难溶溶性磷的利用率性磷的利用率 豆豆科科植植物物在在缺缺磷磷条条件件下下,根根系系不不正正常常生生长长形形成成簇簇状状根根或或排排根根,分分泌泌H H能能量量较较强强,有有效效的的降降低低根根际际pHpH,并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并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882.根际根际Eh环境环境(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作物种类作物种类旱作旱作根际根际Eh周围土体周围土体介质养分状况介质养分状况指养分的氧化态或还原态指养分的
9、氧化态或还原态(2)作用: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养分的有效性89(四)根际生物学环境(四)根际生物学环境1.根系分泌物根系分泌物(1)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无机物:无机物:CO2、矿质盐类矿质盐类(细胞膜受损时才大量外渗细胞膜受损时才大量外渗)有机物: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及酶、氨基酸、有机酸等糖类、蛋白质及酶、氨基酸、有机酸等(2)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 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 促进养分有效化促进养分有效化 间作或混作中有互利作用间作或混作中有互利作用902.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对植物吸收养分吸收养分的影响如下:的影响如下:(1)矿化
10、有机物矿化有机物释放释放CO2和无机养分和无机养分(2)产生和分泌有机酸产生和分泌有机酸络合金属离子,络合金属离子,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移;同时,降低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移;同时,降低 土壤土壤pH值,促进难溶性化合物的溶解值,促进难溶性化合物的溶解 和养分释放和养分释放(3)固固定定和和转转化化大大气气中中的的养养分分固固氮氮微微生生物物能能将将空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4)产产生生和和释释放放生生理理活活性性物物质质促促进进根根系系的的生生长长和和养分的吸收养分的吸收913.菌根菌根(mycorrhiza)(1)含含义义:菌菌根根是是土土壤壤
11、真真菌菌与与植植物物根根系系建建立立共共生生关关系系所形成的所形成的共生体共生体形形成成这这种种共共生生体体的的真真菌菌叫叫菌菌根根真真菌菌(mycorrhizafungi),它它们们能能在在2000多多种种植植物物的的根根部部侵侵染染形形成成菌菌根。根。(2)主要类型:主要类型: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3)共生体系的生理基础:共生体系的生理基础:植物根系植物根系菌根真菌菌根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提供碳水化合物提供吸收的营养物质提供吸收的营养物质92(4)作用: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促进养分的吸收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降低菌丝际
12、降低菌丝际pHpH值值,有利于磷的活化。有利于磷的活化。VAVA真真菌菌膜膜上上运运载载系系统统与与磷磷的的亲亲合合力力高高于于寄寄主主植植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植植物物所所吸吸收收的的磷磷以以聚聚磷磷酸酸盐盐的的形形式式在在菌菌丝丝中中运运输效率高。输效率高。93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吸收的含义:吸收的含义:植物的养分吸收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泛义的吸收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确切的吸收确切的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
13、膜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1.养分向根表面的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迁移2.养分进入养分进入质外体质外体3.养分进入养分进入共质体共质体94nutrient迁移迁移截获截获 质流质流 扩散扩散主动吸收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被动吸收长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Nutrient uptake steps95123土壤土壤根根地上部地上部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1.截获截获2.质流质流3.扩散扩散)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96(一)截获(一)截获(Interception)1.
14、定定义义:是是指指植植物物根根系系在在生生长长过过程程中中直直接接接接触触养养分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实质:实质:接触交换接触交换3.数量:数量:约占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远小于植物的需要(二)质流(二)质流(Massflow)1.定定义义:是是指指由由于于水水分分吸吸收收形形成成的的水水流流而而引引起起养养分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迁移的离子:迁移的离子:97(三)扩散(三)扩散(Diffusion)
15、1.定定义义:是是指指由由于于植植物物根根系系对对养养分分离离子子的的吸吸收收,导导致致根根表表离离子子浓浓度度下下降降,从从而而形形成成土土体体根根表表之之间间的的浓浓度度梯梯度度,使使养养分分离离子子从从浓浓度度高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NO3-K+H2PO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温度3.迁移的离子:迁移的离子:98土壤养分迁移途径对玉米养分供应的相对重要性土壤养分迁移途径对玉米养分供应的相对重要性养分养分每公顷生产每公顷生产9500kg籽粒所需养分数量
16、籽粒所需养分数量/(kg/hm2)截截获获质质流流扩扩散散/(kg/hm2)N190215038P401237K195435156Ca40601500Mg45151000S221650(Barber,1984)问题:问题: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99问题: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移到根系表面?1.截获:截获:钙、镁钙、镁(少部分少部分)2.质流:质流:氮氮(硝态氮硝态氮)、钙、镁、硫、钙、镁、硫3.扩散:扩散:氮、磷、钾氮、磷、钾100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
17、的吸收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一)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一)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对于于植植物物的的吸吸收收和和运运输输而而言言,植植物物体体可可以以分分为二部分:为二部分:1.质质外外体体(Apoplast)指指细细胞胞原原生生质质膜膜以以外外的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2.共共质质体体(Symplast)指指原原生生质质膜膜以以内内的的物物质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胞胞间间连连丝丝相相邻邻细细胞胞之之间间的的原原生生质质丝丝,是是细细胞胞之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18、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101发发现现:开开始始时时,养养分分进进入入根根系系的的速速度度较较快快,过过一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稳定在一速度。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稳定在一速度。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吸吸收收量量时间时间养分进养分进 养分正养分正入质外入质外 在进入在进入体为主体为主 共质体共质体102(二)养分进入质外体(二)养分进入质外体由由于于质质外外体体与与外外界界相相通通,养养分分离离子子能能以以质质流流、扩散或静电吸引扩散或静电吸引的方式自由进入的方式自由进入质质外外体体也也被被称称作作自自由由空空间间(也也称称表表观观自自由由空空间间AFS或外层空间或外层空间)自自由由空空间
19、间是是指指根根部部某某些些组组织织或或细细胞胞能能允允许许外外部部溶溶液液通通过过自自由由扩扩散散而而进进入入的的那那些些区区域域,包包括括细细胞胞间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习惯上可分为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和和杜南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103表观自由空间微孔体系示意图表观自由空间微孔体系示意图微孔微孔大孔大孔非扩散性非扩散性阴离子阴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WFSDFS水水分分自自由由空空间间是是指指被被水水分分占占据据并并能能和和外外部部介介质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杜杜南南自自由由空
20、空间间是是指指质质外外体体中中因因受受电电荷荷影影响响,养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分区域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分区域104根根自自由由空空间间中中矿矿质质养养分分的的累累积积和和运运转转并并不不是是所所有有离离子子吸吸收收和和跨跨膜膜运运输输的的先先决决条条件件。然然而而,它它能能使使二二价价和和多多价价阳阳离离子子在在根根质质外外体体内和原生质膜上的含量增高,内和原生质膜上的含量增高,间接促进吸收间接促进吸收。根根自自由由空空间间中中阳阳离离子子交交换换位位点点的的数数目目决决定定着着各各类类植植物物根根系系阳阳离离子子交交换换量量(CEC)的的大大小小。通通常常双双子子叶叶
21、植植物物的的CEC比比单单子子叶叶植植物物要大得多。要大得多。105双子叶双子叶植植 物物阳离子阳离子交换量交换量单子叶单子叶植植 物物阳离子阳离子交换量交换量大豆大豆65.1春小麦春小麦22.8苜蓿苜蓿48.0玉玉米米17.0花生花生36.5大大 麦麦12.3棉花棉花36.1冬小麦冬小麦 9.0油菜油菜33.2水水 稻稻 8.4作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作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mol/kg,干重),干重)106(三)养分进入共质体(三)养分进入共质体养分需要通过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膜原生质膜才能进入共质体才能进入共质体原生质膜的特点: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原
22、生质膜的结构:原生质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07原生质膜是一个原生质膜是一个具有精密结构的屏障,具有精密结构的屏障,对不同的物质具有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透性。一些不同的透性。一些亲脂性非极性分子或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亲脂性非极性分子或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能能溶于双层磷脂层中,因而能溶于双层磷脂层中,因而能以扩散的形式透以扩散的形式透过质膜过质膜。而。而极性大分子或带电离子极性大分子或带电离子则要借助则要借助膜上的某些物质才能透过。这种膜上的某些物质才能透过。这种借助膜上物借助膜上物质进行穿透的过程叫质进行穿透的过程叫运输运输(transpo
23、rt)。对植对植物而言,习惯上物而言,习惯上也叫也叫吸收吸收(absorption)。1081.被动吸收(被动吸收(passiveabsorption)定义:定义:膜外养分膜外养分顺顺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分子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离子)、不需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即没有没有选择性地选择性地)进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入原生质膜的过程。形式:形式:(1)简单扩散:简单扩散:如亲脂性分子如亲脂性分子(O2、N2)、不带电极性小分子不带电极性小分子(H2O、CO2、甘油甘油)(2)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被动吸收的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机理如下:主要形式。机理如下:a
24、通道蛋白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认为贯穿双重磷认为贯穿双重磷脂脂层层的的蛋蛋白白质质在在一一定定条条件件下下开开启启,成成为为一一定定类类型型离离子子的的“通道通道”。b.运运输输蛋蛋白白(transportprotein):认认为为运运输输蛋蛋白白在在离离子子的的电电化化学学势势作作用用下下,与与离离子子结结合合并并产产生生构构型型变变化化,从从而而将将离子翻转离子翻转“倒入倒入”膜内。膜内。109Driving forces for membrane transport: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Molecules will diffuse
25、until the concentration is the same everywhereRobReid,2004运输动力:运输动力:110离离子子(分分子子)的的运运输输动动力力来来自自膜膜间间的的电电化化学学势势(浓浓度度)梯梯度度,当当膜膜两两边边的的电电化化学学势势(浓浓度度)梯梯度度相相等等时,离子时,离子(分子分子)达到动态平衡,达到动态平衡,净吸收停止净吸收停止。2.主动吸收(主动吸收(activeabsorption)定定义义:膜膜外外养养分分逆逆浓浓度度梯梯度度(分分子子)或或电电化化学学势势梯梯度度(离离子子)、需需要要消消耗耗代代谢谢能能量量、有有选选择择性性地地进进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营养学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