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docx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续1)厂房与设施(19条)1*1501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度级别。1、现场检查洁净室是否存在缝隙;2、检查空调系统的流程图、送风口、回风口布局图;3、现场检查空调系统及配套设施。无菌洁净室的送、回风过滤器的框架不得采用易脱屑、产尘、长菌的材质。4、根据所生产药品的要求,检查初、中、高效过滤器的设置。5、查厂房空气净化级区分布图,看布局是否合理。2*1505产尘量大的洁净室(区)经捕尘处理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其空气净化系统不得利用回风。3*1601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应密封
2、现场检查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情况。洁净室(区)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100级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检查水池、地漏清洁的文件规定;现场检查水池、地漏的样式及封闭情况;现场检查水池、地漏的清洁状况;检查水池、地漏的清洁记录。现场检查100级或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是否设置地漏。5*190210,000级洁净室(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空气洁净度较低级别区域。确认10,OOO级洁净室(区)是否使用传输设备;现场检查传输设备是否穿越较低级别区域。6*1903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应设置缓冲设施,洁净室(区)人
3、流、物流走向应合理。检查车间的平面布局及人流、物流走向图中的缓冲设施及人流、物流情况;现场检查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缓冲设施;现场检查洁净室(区)内的人流、物流。生产用菌毒种与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预防制品等加工或灌装不得同时在同一生产厂房内进行。检查用于检定的菌株哪些是强毒性、哪些是弱毒性,是否混放在一起,或同时在同一实验室内进行检定实验。8*2202生产用菌毒种与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预防
4、制品等贮存应严格分开。原液、半成品、成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9*2204强毒微生物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应有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检查用于检定的菌株种类(三类: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四类:白色念珠菌、枯草芽泡杆菌),均不属于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类、二类”菌种和毒种。操作区应设有高压灭菌锅或化学清洁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原位清毒处理。各类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危致病因子的操作,其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应符合特殊要求。已查清目前公司使用的原料,未涉及高致病因子的操作。对照通则清洁级小鼠所带病原体和病毒都不属于强毒微生物(一类、二类),二类中有提及“流行性
5、出血热病毒”,在清洁级小鼠病毒检测中为必检项目,应为阴性。11*2207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特定活生物体阶段的设备应专用,应在隔离或封闭系统内进行。检查用于粗制操作的设备、容器具是否为专用。包括量筒、血清瓶、烧杯等等是否有明显标识。12*2211生物制品生产的厂房与设施不得对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存在潜在污染。1、用于生产设备:包括蒸汽灭菌柜、干烤箱、空气过滤系统、水系统、除菌过滤及超滤设备、洗瓶及灌封系统、冻干机等均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验证。2、设备卫生的清洁及灭菌记录应完整,包括使用的消毒剂、消毒方式等信息。3、在文件中应体现对于进行活生物体操作过程和结束后,对可能污染的区域和物品,
6、应及时原位消毒清洁。(现场人员的培训);4、生产中产生的污物和废弃物,主要是带有活生物的污染物应原位消毒处理,需运至别处,须放置在密闭容器内,用专用运输工具走污物通道。13*2215以人血、人血浆或动物脏器、组织为原料生产的制品应使用专用设备,应与其它生物制品的生产严格分开。与*2207类似14*2218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应在专门的区域内进行,应保持相对负压。主要还是针对第一类、第二类强毒性微生物而言。15*2219有菌(毒)操作区与无菌(毒)操作区应有各自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来自病原体操作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来自危险度为二类以上病原体的空气应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滤器的性能应定期检查。明
7、确万级无菌区和万级非无菌区为各自独立的空调系统,病毒灭活前与灭活后的生产设施、设备、用具应严格分开。主要是针对强毒性微生物而言。16*2220使用二类以上病原体强污染性材料进行制品生产时,对其排出污物应有有效的消毒设施。主要还是针对第一类、第二类强毒性微生物而言。17*2701根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室(区)内设置的称量室或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应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1、检查空气洁净度级别检测数据,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2、有无捕尘设施、设施效果如何?3、用洁净工作台进行称量,了解洁净工作台送风、回风的流向。18*3002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室、质量检定动物室应与制
8、品生产区分开。委托检验,检查被委托方的实验设施及实验动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证明文件。查委托协议书及备案文件。19*3003生物制品所使用动物的饲养管理要求,应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规定。设备(6条)1*3102无菌药品生产用灭菌柜应具有自动监测、记录装置,其能力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1、根据灭菌柜的容量计算理论批次量和实际的生产批量,检查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灭菌。2、灭菌柜是否有自动监测和记录装置。3、自动监测记录是否纳入批生产记录。2*3204无菌药品生产中过滤器材不得吸附药液组份和释放异物,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1、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2、查滤材材质的证明书,过滤装置是否吸附药物组
9、分、释放异物。3、查相应的管理文件和过滤系统的验证资料。3*3401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1、查纯化水系统进行监控的SOP,是否有工艺流程示意图,标明纯化水制备、储存和使用回路。规程应阐明系统运行控制参数范围、清洁消毒方法、取样点位置、编号及当系统运行超过设定范围时,采取什么纠偏措施等内容。2、注意检查系统清洁、消毒方法、频率及日常监控结果。3、纯化水的储存及使用点之间应采用循环方式,并采用巴氏消毒方法进行消毒。4、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疏水性过滤器,贮罐水位显示方式应能防止污染。5、按制水工艺流程示意图进行现场检查6、检查系统验证报告或水质数据年度汇总报告。7、检查
10、纯化水系统档案中制水设备、储罐和分配管道的材质证明;4*3402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储存应采用80以上保温、65C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保温循环。生物制品生产用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6小时内使用;制备后4小时内灭菌72小时内使用。1、储存是否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循环或4以下存放;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2当个别使用点不得不使用软管时,软管不得积水,不得直接放在地面,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如软管不宜过长,不接触地面,不用时应挂起来,使用时应适当放水冲让维Go3.检查系统验证报告或水质数据年度汇总报
11、告。4、检查注射用水系统档案中制水设备、储罐和分配管道的材质证明;5*3403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应规定储罐和管道清洗、灭菌周期。1、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质,应无毒,耐腐蚀,内壁光滑,不得对工艺用水造成污染。查安装确认(IQ)资料中的材质证明材料。2 .贮罐应有人工清洗口。3 .使用回路不应出现死角、盲管等难于清洁的部位。注射用水总出水口不宜设除菌过滤器,如因产品工艺确实需要设置时,应靠近使用点并定期更换,更换频率根据验证结果确定。4 .检查注射用水储罐出、回水的温度计、压力表、电导控制仪表等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内。5 .注射用水系统宜设在线清
12、洗、灭菌系统。6 .检查系统取样点的标识与标准操作规程(SOP)中工艺流程图是否一致,查清洗、灭菌记录,查水质检查年度汇总报告。7.查系统工作日志,看出现偏差时采取什么纠偏措施。6*3605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病原体的物品和设备应与未用过的灭菌物品和设备分开,并有明显状态标志。1、已清洁灭菌过的物品和设备必须与污染病原体的物品和设备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樗。2、清洁消毒过的物品要有消毒灭菌的日期标志,清洁消毒过的设备要在其状态标志牌上标明消毒灭菌时间。(1)消毒灭菌都要有有效时限规定。(2)所有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和物品上要贴有灭菌指示条。物料(8条)1*3901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
13、料标准、生物制品规程或其它有关标准,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 .原、辅料是否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2 .包装材料(包括内、外包装材料)是否符合标准。3 .企业可通过验证建立物料的内控标准,无任何标准的物料不得用于药品生产。2*3905物料应按批取样检验。1 .查相应的管理文件。2 .购进物料时,是否附供货商的质量检验报告书。3 .抽查某批物料的进货量、样本数、取样时间、取样量、取样容器,看是否按批、按书面规定取样;检查取样后,被取样物料包装的密封、标记情况,样品的登记、贮存和分发(化验室)情况。4 .留样观察样品的登记和贮存。5 .现场考察取样过程,看是否在规定的地点
14、用规定的方法取样,避免取样的物料受到污染或污染其他物料。3*4201待验、合格、不合格物料应严格管理。不合格的物料应专区存放,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应能确保对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1 .检查相应的管理文件。2 .分区管理的设施、条件和标识。3 .色标管理(除绿色表示放行、黄色表示待检、红色表示不合格外,另有相应文字说明)的实施是否切实可靠。4 .退货是否有有效隔离并有相应处理及记录。5 .不合格品的有效隔离的设施、标识、处理记录。6 .不合格物料的专区存放,基本原则是有效隔离。7 .有明显的状态标识(色标管理)。8 .及时处理并有相应记录
15、4*440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包括药材)的验收、贮存、保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1 .剧毒品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 .是否按规定的贮存条件存放,是否超过规定的存放时限。3.查相关的管理文件和记录,看不符合贮存条件的物料如何处理。5*4402菌毒种的验收、贮存、保管、使用、销毁应执行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1、应对菌、毒种实行统一管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详细收发登记帐。2、菌、毒种经检定合格后,根据其特性选用适宜方法保存。6*4405应建立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系统。种子批系统应有菌毒种原始来源、菌毒种特征鉴定、传代谱
16、系、菌毒种应为单一纯微生物、生产和培育特征、最适保存条件等完整资料。1、检定所用的菌株应从市药检所购得;2、菌毒种的保存必须专库、专门人员保管,且须有严格的领用管理制度。7*4601药品标签、说明书应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1 .相关的管理文件,包括印刷版本的管理及对供货商的特殊要求,防止印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混淆和差错。2 .建立标签标准,包括文字内容、颜色装饰性内容、纸质、规格、核对用编码(在印刷包装材料边上一定位置印刷一种色块,当混入其他大小相同,但内容不同的印刷包装材料时,易于检查出来)或计算机条码等。3 .抽查标签标准,看标签是否按文件要求管理,即有起草、复核、
17、批准等手续。8*4704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1、查领、用、退回、销毁数量是否纳入批生产记录中。从实际批生产记录中查标签数额平衡情况。2 .查是否有已打批号或包装过程中出现的废标签的处理规程。3 .检查是否有成批或量大的不合格标签销毁方法的规程,在规程中规定销毁时应详细记录被销毁标签品名、规格、销毁数量、销毁日期、销毁方式、质量保证部门(QA)监控员签字等。4 .按规程进行现场检查。5 .包装操作中用于印刷标签的设备应加以监控,以确保所有印刷的内容与包装操作的实际情况相符合。6 .批包装记录中应附一张已打印批号的标签的样本,如包装过程中使用了二个不同批号的标签,则应分别各附一张样本。卫
18、生(2条)*4904原料药生产更换品种时,应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在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品种,如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也应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2*5304在生物制品生产日内,没有经过明确规定的去污染处理,生产人员不得由操作活微生物或动物的区域到操作其他制品或微生物的操作区域。与生产过程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控制区,必须进入时,应穿着无菌防护服。“生物制品生产日内”是指“这一天”生产车间进行了活生物体操作和生产活动,凡进入含有活生物体操作区、未按规定程序采取去除污染措施(包括脱去污染防护服、口罩、手套、防护帽和鞋,消毒手,消毒有可能污染部位等)的人,不能走出该活菌或活病毒操作区,
19、更不允许到其他操作区。验证(5条)1*5701企业应有验证总计划,进行药品生产验证,应根据验证对象建立验证小组,提出验证项目,制定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1 .验证组织机构中,企业主管生产和质量的负责人及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对验证负责,但验证小组的形式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供货商及咨询公司参与的验证文件需本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签名认可。2 .制订验证总计划:企业应制订验证总计划(ValidationMasterPlan),阐述企业应进行验证的各个系统、验证所遵循的规范、各系统验证应达到的目标,即验证合格标准和实施计划。验证总计划应包括生产工艺、清洁程序、分析方法、中间控制测试程序以及计算机
20、系统的验证。此外,还应规定起草、审核、批准和实施验证各阶段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系统和程序不得遗漏;检查验证总计划中是否有偏差讨论和最终评估的要求。3 .是否按验证总计划制订了各系统及工艺验证计划并实施验证。4 .验证后应建立日常监控计划,检查是否制订监控计划。5 .回顾性验证不要求有事先制订的验证方案,但要求有说明产品质量及系统稳定的数据资料,查企业产品及系统(如水系统、HVAC等)的日常监控数据的年度总结报告,查偏差调查处理报告。*5702药品生产验证内容应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生产工艺及其变更、设备清洗、主要原辅材料变更。L厂房及空调净化系统(HVAC)oLI
21、按HVAC验证计划检查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记录,查压差表校准记录。L2查厂房验证方案、验证报告;查生产区温、湿度要求;洁净区主要厂房换气次数的设计与实测结果;查验证后是否建立洁净厂房环境监控计划;平面布置图是否显示压差表位置、气流方向。1.3 抽查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原始记录,抽查过滤器更换记录,检查日常生产环境监控测试结果,看结果超标时的处理措施。1.4 查空气净化系统的送、回风系统管道图,并抽查验证或测试的结果。1.5产尘工序的捕尘设施,检查是否有捕尘处理设施,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操作室是否保持相对负压;其空气净化系统是否利用了回风,在回风处理中,过滤系统是否有效,有无验证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GMP 认证 检查 评定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