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doc
《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第1章 前言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题目: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目的:热处理后校直是轴杆类零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序,而校直精度是衡量校直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高的校直精度可减少精加工余量,也会降低废品率。那么本次设计就是要解决上门的问题。而且,要在了解国内外校直机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意义:轴类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变形甚至断裂。发生变形的零件,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和继续使用,从而节约费用,就必须进行校直。那么,在校直过程中需要传动,研究液压系统很有必要。现在,校直方式分为两大类,即辊式校直和点压式校直。在本研究中重点是对点压式
2、校直机的液压系统的设计。我国的压点式校直设备对小直径、小跨距的轴类等工件的压点式校直已实现自动化,校直精度高,生产效率较高;对大直径、大跨距的工件进行的校直还主要通过手动来实现,对操作者的经验依赖较大,在校直过程中存在测量不精确、校直精度差、生产率低。因此,自动校直机的使用,对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材料和加工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现状: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机械制造行业对关键零件的在线检验校正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所以自动校直机的国内市场容量巨大,其开发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的校直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的发展趋势如下:系列完整、品种规
3、格齐全;精度高,检测、显示手段完善,校直工件质量好;附件齐全、校直工艺范围扩大;向数控化、柔性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国内大多数是辊式校直机,压点式校直设备在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是Y41系列单柱校正压装机,该产品自动化程度低,属于凭经验校直,校直精度低。手动伺服控制型精密校直液压机带有适应各种轴类零件的附件,调整操作方便,校直精度高,国外发达国家已普及应用。我国液压机行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应积极开发技术附加值高的精密校直液压机系列及成套附件,完善检测装置,这样对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校直机发展大致有以下六个过程:(1) 合作生产校直机(2) 开
4、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校直机(3) 研发JJC系列机械式校直机(4) 校直机的系列化设计(5) 研发校直新的测控系统(6) 校直机的个性化设计国外现状:国外发达国家专门有校直机制造公司和研究机构。近二十年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发展了手动伺服控制精密液压校直机,其应用比较普遍。全自动精密液压校直机也已发展完备。日本东和精机株式会社生产的ASP系列智能型校直机能自动检测工件在三维方向上的挠度,以计算结果为基础,选出校直点,控制滑块行程值及校正挠度值。检测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的轴直线度检测系统,以千分表指示修正点的顺序号和挠度值,以数字开关输入最小校正值,通过弯曲形式的识别,计算并选择出滑块的加压
5、点。该机还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国内已有厂家引进。日本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与长春试验研究所合作生产了ASC系列校直机。该机有自动、半自动二种模型,采用日本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由长春试验研究所生产主机及装配。该校直机有智能化的分析测量系统、可程控的电机、电器、机械、液压、空压控制技术。ASC系列校直机灵活的人机界面、向用户开放的技术条件为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极大的方便。詹尼公司生产的高精度全自动校直设备,其校直力选择范围从11O0t,并具有可选择适合于各种工件几何尺寸的校直点和测量点等功能。德国DUNKES公司生产从1002000KN共n个规格的手动伺服单柱精密液压校直机。德国的MAE公司发展了A
6、DS2.SRH型25KN和ADSF63RH型63OKN闭式全自动液压校直机,该系统带有与材料性能有关的自动优化工艺软件,并以可编程的微处理器控制校直和测量顺序。其功能有:最大8个感觉位置的测量、处理和记忆系统;数字键盘的屏幕显示终端并有人机对话系统;以清楚的文字修正错误信息和相应的程序,能确定最终校直阶段的顺序;大量统计数据的修正和求值;还有与主计算机连接的接口。适用于校直中、大批量生产的对称平衡件,或自动生产线中的校直工序。MULLERWEINGARTEN公司生产了用于校直轴类零件的全自动液压校直机RRE系列(1001000KN)。该系列校直机为闭式,组合结构床身,由电子系统控制工件的回转和
7、夹紧,可编程控制器可进行编程记忆和主要故障防护、数据存储及对校直过程进行控制等。还配备自动废品剔除系统、裂纹监控装置、机器人等。还有一些生产校直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如意大利的GALDABINI公司,美国的TAATRAND工NG公司等。他们的校直机都有较高的水平,集中表现在智能化、自动化、测量精度高、生产节拍快等。1.3 方案拟定1.3.1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轴类零件自动校直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液压缸的选择,并进行各部件的强度校核。1.3.2 总体方案拟定(1) 设计思路:查找资料,了解校直机液压系统的机械结构组成,并对液压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再根据参数拟定液压
8、系统工作原理图,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最后由前面计算和原理图画装配图和零件图,写说明书。1.3.2 总体方案拟定:a.工作原理校直机的结构如图1.1所示。主动回转中心和从动回转中心的顶尖将工件夹持后,顶尖由调速电机驱动旋转,通过工件传递到从动回转中心顶尖。同时,与可动支撑相联的测量装置检测工件表面的全跳动量(TIR),从动回转中心的光电编码器检测工件表面的全跳动量方向。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工件最大弯曲位置和方向,发出指令使工件最大弯曲点朝上时工件停止转动,并结合TIR幅值及设定的参数计算修正量,实现对工件的精密校直修正。工件的夹持与放松、可动支撑位的选择、工作台的移动以及冲头的快慢速进给等动作
9、均由PLC实现控制管理。 图1.1 校直原理图1、主动回转中心 2、固定支撑 3、工件 4、冲头5、可动支撑及测量装置 6、从动回转中心b. 工件的测量结构工件的准确定位与测量是保证校直机精度的关键。当工件旋转测量时,顶尖和工件是一起旋转的,测量传感器所检测的工件表面跳动值是相对于工件两端顶尖孔的跳动量。因此,顶尖的旋转跳动精度要求很高,一般5m,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重复精度。其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测量结构图1测量传感器 2机械放大器 3光轴工件4标准齿轮 5齿轮工件 c. 液压控制回路设计校直机的液压系统是校直修正的动力源,控制回路如图3所示。泵站采用结构紧凑的油泵电机组,变量泵可
10、根据工作状况调节设定工作流量和工作压力,工作噪音低。阀组采用中位卸荷方式换向阀,校直机在工作间歇时液压系统卸载,这样就避免了系统发热,可将油箱做得尽量小些。叠加液控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工作间歇或停机后,油缸活塞不至于因自身重量而滑落。叠加单向调速阀可根据需要设定节流口的开口大小,实现冲头的快进、工进和快退等动作转换。图1.3液压回路图1.4进度安排1、2.283.18 调研、科技文献翻译、开题报告2、3.214.08 总体方案设计3、4.115.06 校直机液压系统以及液压元件设计计算4、5.095.27 装配图及零件图5、5.306.18 零件图、说明书6、6.216.25 评审、答辩第2章
11、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2.1 校直机液压系统设计依据和工况分析2.1.1 液压系统设计依据 校直机一般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式;一类为液压式。其中机械式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而液压装置的工作比较平稳,重量轻,惯性小,反应快,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液压传动容易实现自动化,因为它是对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操纵很方便。当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结合在一起使用时,能实现复杂的顺序动作和远程控制。另外,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液压元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较长。由于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而且用液压传动来实现直线运动远
12、比机械传动简单。参照以上液压传动的优点,因此本设计拟采用液压式压力机。液压式压力机的机体结构一般常用的有单臂式(开放式)、柱式等不同种类。工作缸一般有单缸、双缸和多缸等。系统的传统方式一般有液压泵直接传动、液压泵一蓄能器传动和增压器传动等。本校直机是对轴类零件的校直。总体结构简图如图2.1:图2.1 总体结构简图1、操作箱 2、控制箱 3、压头 4、顶尖座 5、主机架主要技术参数:1:最大加载能力400kN 2:可校直最大轴长300 3:可校直轴外径3050本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液压缸,主要实现快进工进快退停止的工作循环。本校直机是轴类零件在加工或热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对其进行校
13、直的。2.1.2 工况分析(1)运动分析本系统中压力机对轴校直过程中,要求压力机有快速空程、快速回程等基本动作。压力机的基本工作循环是:快进,减速接近工件,加压工作行程,泄压、快速回程。压力机的工作循环见图2.2:图2.2压力机的工作循环 快进减速加压及工进快退ts(2) 负载分析本系统中压力机的负载较大,主缸中的压力随活塞的工作行程而平稳地增加,最后达到最高压力。负载特性接近直线。负载特性见图2.3所示FFmaxF1Os图3.3压力机的负载特性所以本系统拟采用门式结构、单缸、液压泵直接传动的方式。2.2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确定在明确了液压系统的设计依据之后,下面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确定液压
14、系统的主要参数,这里是指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压力和最大流量。工作压力可以根据同类型设备所选用的压力级来参照选取。最大流量则由执行元件速度的最大值计算出来。这两者都与执行元件的结构参数(指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有关。一般的做法是先选定工作压力,求出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经过验算、调整,最后确定出最大流量来。2.2.1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工作压力是确定执行元件结构参数的主要依据。它的大小影响执行元件的尺寸和成本,乃至整个系统的性能。在系统功率一定时,一般选用较高的工作压力,是执行元件和系统的结构紧凑、重量轻、经济性好。那么按负载选择系统的工作压力。由设计要求,负载为400kN。按液压传动表9.3中
15、按主机类型选择系统工作压力,初定为30MP。2.2.2 液压缸参数确定液压缸内劲D及活塞杆外径d尺寸。 液压缸内劲D和活塞杆外径d根据液压系统中最大总负载和选取的工作压力来确定。 因本系统的执行元件为单活塞杆液压缸,且以有杆腔为工作腔,见图2.4所示。 图2.4 液压缸结构简图则有: (2-1)式中: 缸的最大工作力 缸的工作腔压力 缸的回油腔背压力 无杆腔的有效面积 有杆腔的有效面积 活塞直径或缸内径 活塞杆直径缸最大工作力可按以下关系确定:= (2-2)式中: 缸的外负载 缸的机械效率 缸的机械损失率按机械工程手册表34.716,当活塞密封圈采用O、U、X、Y型式中一种时,4%,此处取=
16、4%,则= 96 %,由外负载F为400kN,则可得为417kN。将此值代入式(1),并根据机械工程手册,此时回油腔背压力暂不考虑,取=0,则有:将=30MPa代入上式得:=0.0139=139当按GB23482001将这些直径圆整成就近标准值时得: 可以验证此时能满足活塞最小稳定速度要求。2.2.3 计算在各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2.2.4 液压夹紧的设计本系统中对待校直零件夹紧是用液压系统夹紧的,所以还需对该处的系统进行设计。由上面对液压冲头的设计,在这里也用该液压缸作为夹紧的工具。由于本系统中的夹紧力要求不是特别大,那么该处的液压缸需要输出的力就不是很大。在对工件的校直中,工件受力都在
17、竖直方向上;而夹紧力在水平方向,夹紧力的需要就更小了。在此处我用经验来确定所需要的夹紧力大小。由上,暂时设定夹紧力F=1000N.为了使夹紧可靠,应该再乘以一安全系数k,在粗加工时k=2.53,在精加工时k=1.52。在校直系统中对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所以在此处取k=2。那么,就得到夹紧力: 2.3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2.3.1 冲头回路选择与设计 确定供油方式。考虑到该系统在工作时负载较大,速度较低,从保证系统工作能力角度,并参照类似机构供油方式,选用恒功率变量柱塞泵供油。(1)冲头的快速空程与快速回程回路选择。在本系统中,要求活塞向左与向右快移速度相同,则两腔面积为2:1。回路选择如
18、图2.5。此回路是为了实现压力冲头实现快进与快退。其原理是当快进时,右边的二位三通换向阀的1打开,向液压缸无干腔进油,使得干向右移动;左边的换向阀4打开回油。快退时与快进时正好相反。图2.5压力机快速空程与快速回程 1234 (2) 冲头的减速回路(向工件接近)选择此回路一般用在快进速度不高,冲击影响也不大的情况。回路如图2.6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快进时缸的下腔排油,经换向阀3和单向阀1流回上腔。压头接触工件后,系统压力升高,单向阀1关阀。回油经顺序阀2回油箱。图2.6 压力机的减速回路 123(3) 冲头的预泄压快放油回路选择预泄压的目的是防止油缸在压制结束进行回程时缸内的压力油突然经刚打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零件 自动 校直机 液压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