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议.docx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与建议 2020/11/05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推进安全知识“五进”的具体举措,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让防灾
2、减灾意识入心入脑,成为行为习惯和行动自觉,提高全社会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认知度、熟练度,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是通过开展科普宣传、课程讲解、模拟训练、互动体验、应急演练等方式,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进社会公众对灾害及其危害性的认识,获得应对灾害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使其形成避免灾害习惯和应对灾害的能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贯穿灾前预防、灾中自救以及灾后降低损失全过程,相较于其他防灾减灾措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不仅本身能够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害,还能帮助其他措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
3、九条、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湖北省工作实践湖北省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减轻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湖北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丰富宣传教育
4、内容,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为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常态减灾要求,湖北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政策文件,对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出工作规划,明确工作要求。这些法规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既标志着防灾减灾工作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同时针对这些法规制度的宣传学习、普法教育本身也是对社会公众深刻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二)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常态。
5、湖北省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指导督促各地广泛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2019年,全省共举办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教育活动6484场次,开设媒体宣传专栏10858个,发放宣传资料158.4万份,开展应急演练4253场,排查灾害风险隐患13613个,整改11289处,开展应急疏散通道专项整治2191个,直接参加防灾减灾活动人数达196.18万人次,受益群众达686.98万人次。(三)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形式逐步丰富。湖北省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推进防灾减灾知识上电视、上广播,进地铁、进影院,进千家万户。省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厅制作5条防灾减灾公益动漫宣传片在电视
6、台、地铁、电影院等公共媒体滚动播放,并被应急管理部评为二等奖。联合MF92.7楚天交通广播台制作防灾减灾宣传周特别节目应急之声,编辑印发4万本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向全省4633万移动通讯用户发送防灾减灾公益宣传短信,全方位、多形式地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预算支持市县防灾减灾宣传体验馆建设。目前,咸宁、公安、孝昌等地已建成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定期面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提供体验式、互动式灾害安全知识教育服务。(四)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深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湖北省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作为常态化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灾 减灾 宣传教育 工作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