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编制说明.docx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编制说明.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吉林省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编制说明吉林农业大学2022年02月25日2目 录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1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三、主要起草过程31. 调查、研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32. 征求意见43. 汇总反馈意见44. 标准的完善整理8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81. 制定标准的原则82. 标准制定的依据8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9五、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依据9六、主要条款的说明101. 食品类别102. 术语和定义103. 原料要求114. 感官要求115. 水分要求136. 总灰分要求147. 污染物
2、限量要求158. 农药残留限量要求189. 每日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20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23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23九、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24十、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254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任务来源: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桦褐孔菌,项目编号:2019001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协作单位:无主要起草人:赵岩、孙嘉新、王豪豪、何忠梅、宗颖、陈维佳、郜玉钢、包海鹰、祝洪艳、蔡恩博、王立岩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ex Pers.) Pilt,属于锈革孔菌目
3、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大型真菌,又名白桦茸、桦树茸、斜纤孔菌、斜生纤孔菌、桦癌孔菌、茶卡和蔷甘等,属于吉林省地方特色食品,在吉林省有30年以上食用习惯。从2015年4月7日第一个以桦褐孔菌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桦褐孔菌茶 Q/JZSW0005S-2015,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九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实施以来,吉林省备案域内企业以桦褐孔菌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达数百种(263个名称中含有桦褐孔菌、桦树茸或白桦茸的食品,数据来源于吉林省食品安全标准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数据库,数据截止2021年12月04日),相关食品产品远销全国
4、各地。吉林省近7年来桦褐孔菌食品生产销售食用过程中,没有发现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桦褐孔菌没有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民间习惯使用桦褐孔菌制成饮品,在吉林省有着长期的食用习惯和传统食用历史。目前桦褐孔菌没有作为食品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致使其没有作为食品原料的合法身份。由于没有作为食品原料的合法身份,桦褐孔菌不得不以初级食用农产品形式进行销售,严重地制约了吉林省桦褐孔菌产业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版)第29条规定:“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
5、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和国卫办食品函201955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和支持下,吉林农业大学承担了吉林省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的标准制定工作。三、主要起草过程该标准是在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立项资助下完成的,项目名称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项目编号2019001)。在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吉林农业大学编制了工作计划,成立了标准编写组,起草了吉林省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1. 调查、研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写组通过收集大量的调查资料,经科学研
6、究得出的风险评估数据和总结课题组多年的工作实际资料,并查阅了大量文献、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形成了“桦褐孔菌”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每日限制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等是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市场需求、风险评估数据设立和确定的。2. 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后,由标准编写组分发到各标准相关的院校、科研单位、商业网点和生产、流通部门及标准参与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及收到“征求意见稿”的单位共计10家,反馈率100%。具体反馈意见单位如下: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所,农业农村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吉林大学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吉林
7、滋得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奥康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吉林东升伟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巨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发长白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 汇总反馈意见以上各单位(包括标准参加单位)对此次征求意见非常重视,10家单位在对标准给予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意见处理汇总表见表 1,具体条数如下:(1)收到的征求意见来自10家单位。(2)收到征求意见25条。(3)采纳的意见21条。主要涉及标准的原料要求、理化指标删减、条款内容的修改、格式的修改等。(4)未采纳的意见4条。主要涉及标准格式、理化指标的设定、每日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问题等。表 1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
8、意见处理汇总表序号意见来源意见处理方式理由1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所4.3:“醇溶性浸出物”建议在编制说明中说明设置指标的原因及检验方法为什么用药典的检验方法。采纳21:是否应有桦褐孔菌的拉丁名。采纳35:“每日限制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是否改为“每日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采纳4编制说明:编制说明中是否应明确食用量6g的食品安全毒理学试验的出处,在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中桦褐孔菌的食用量为“食用量6g/天”,并同意描述为“食用量”。编制说明中相关试验数据除用文字描述外,是否列附表。采纳实验数据包括桦褐孔菌的食品安全毒理学资料有专门的附件,由于数据量过大,不宜直接在编制说明中给出。5农业农
9、村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20版)2201浸出物测定法”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采纳63.1:将“Inonotus obliquus”改成“inonotus obliquus”未采纳Inonotus obliquus为桦褐孔菌的拉丁名75:建议将“6克/日”改成“6克/天”采纳8建议将理化指标和污染物限量规定的参数检验方法单独列条,不放在表格里。未采纳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格式是在同一表格内体现9编制说明12、13、14:建议将多糖、三萜、甾醇和黄酮参数和限量值列入标准文本中。未采纳本标准为桦褐孔菌的
10、食品安全标准,污染物、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为标准的重要内容,参考其他单位的意见,将该部分内容从编制说明中删除。10吉林大学药学院编制说明中总多糖、三萜及甾醇、总黄酮:与食品安全标准关系不大,建议从编制说明中删除。采纳114.3酸不溶性灰分,建议删除,仅规定总灰分即可采纳124.3水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建议删除,该两项指标与食品安全关系不大采纳13长春中医药大学封面:Inonotus obliquus,建议拉丁名斜体书写。采纳143.1: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建议拉丁名斜体书写。采纳154.1.1:原料桦褐孔菌应“清洁”,建议改为“洁净”。采纳164.2:表中组织形态中,
11、清洁”,建议改为“洁净”。采纳17编制说明第13页:第二自然段倒数第二行多了一个“则”字。采纳18编制说明中总多糖、三萜及甾醇、黄酮:建议说明为啥标准中没做要求。采纳本标准为桦褐孔菌的食品安全标准,污染物、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为标准的重要内容,参考其他单位的意见,将该部分内容从编制说明中删除。19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起草说明11.第16页15行:未有或很要有人为干预,应为未有或很少有人为干预采纳20起草说明3,原料要求第5页:是否在水洗后干燥采纳21吉林滋得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 每日限制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推荐食用量不超过10克/日。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对该品种过敏者等特殊人群不推荐
12、食用。未采纳标准编写组委托检测的桦褐孔菌食品安全毒理学的实验资料,以及收集得到的食品安全毒理学相关文献资料,仅支持桦褐孔菌的推荐食用量6克/天,详见编制说明。22吉林省奥康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无意见。采纳23吉林东升伟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我公司桦树茸代用茶产品,在食品生产销售,近万人食用过程中,经反馈没有发现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建议桦树茸(桦褐孔菌)原料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桦褐孔菌。对该征求意见稿无意见。采纳24吉林省巨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意见。采纳25安发长白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意见与建议。采纳84. 标准的完善整理收到征求意见后,由标准编写组进行意见的分类整理,在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和法
13、律法规的原则上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和整理。吉林农业大学赵岩教授负责起草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组织管理工作。吉林农业大学赵岩教授负责起草该地方标准的执笔工作。吉林农业大学的赵岩、孙嘉新、王豪豪、郜玉钢、包海鹰、祝洪艳、蔡恩博、王立岩负责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实验分析、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食用习惯等内容的核定工作。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 制定标准的原则(1)有针对性地体现桦褐孔菌的特点,符合吉林省实际;(2)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原则;(3)有利于保障各方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4)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原则,便于实施监督,保障食品安全的原则。2. 标准制定
14、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版)(2)国卫办食品函2019556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3)吉卫公告20121号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细则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桦褐孔菌是吉林省地方特色食品。目前,仅有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和湖北省中药材标准(2018年版)收录了桦褐孔菌,且均为药用,关于桦褐孔菌的食品用途的标准至今未有。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收录的桦褐孔菌标准规定了其性状、鉴别、检查(水分和总灰分)、浸出物、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6 15 克)、贮藏。湖北省中药材标准(2018年版)收
15、录的桦褐孔菌标准规定了其性状、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饮片、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5 15 克)、贮藏。以上标准均是从中药材或者是药用的角度对桦褐孔菌进行规定。而本标准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区分于以上的药物用途标准,着重围绕着桦褐孔菌的食品特性,尤其是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进行了标准的制定,规定了桦褐孔菌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理化指标(水分、总灰分)、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每日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五、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依据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原则:(1)优先采用食品类标准;(2)优
16、先采用国家标准。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主要包括: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六、主要条款的说明1. 食品类别民间习惯使用桦褐孔菌代茶饮,在吉林省有着长期的食用习惯和传统食用历史。此外,在吉林省已
17、备案的数百种桦褐孔菌食品中,产品形式主要为固体饮料、代用茶等。2. 术语和定义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ex Pers.) Pilt,属于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大型真菌,又名白桦茸、桦树茸、斜纤孔菌、斜生纤孔菌、桦癌孔菌、茶卡和蔷甘等。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充分考虑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对术语和定义的理解,桦褐孔菌这一术语已在行业中形成了共识,无论是生产方专业人员,还是销售方专业人员都无异议。在此次标准制定中,根据传统的理解和标准化特性原则求得统一。在食用桦褐孔菌定义中,英文名采用拉丁名,列为Inon
18、otus obliquus,规定食用桦褐孔菌为锈革孔菌科大型真菌桦褐孔菌 Inonotus obliquus (Ach.ex Pers.) Pilt 的干燥菌核。3. 原料要求本标准针对的对象为食用桦褐孔菌,本标准为食品产品类标准。本标准中的桦褐孔菌为锈革孔菌科桦褐孔菌的干燥菌核。由于桦褐孔菌常生长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为此,应对原料进行要求,规定桦褐孔菌:应洁净、无腐烂、霉变和病虫害。此外,对于泥沙等污染的桦褐孔菌,可采用以水清洗刷除的方式进行清除,因此还对加工过程中用水进行了规定,规定加工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
19、9的规定。4. 感官要求桦褐孔菌为锈革孔菌科的常生长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的大型真菌桦褐孔菌干燥菌核。标准编写组测定了来自吉林省白山、靖宇、蛟河、延边等地共计300份的桦褐孔菌样品的感官性状。具体测定方法简要描述如下:取试样置于洁净白色的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状态和杂质。闻其气味,品其滋味。直径采用直尺测定(测其最长径);个体质量采用称量法。测量结果分析如下:1)桦褐孔菌物理参数:收集的桦褐孔菌样品的直径在6.8 cm 39.5 cm之间,平均为17.8 cm;个体质量在122.1 g 2330.1 g之间,平均为357.5 g。在这些参数中,个体质
20、量个别差异较大,122.1 g 199.9 g的有26个,200.0 g 299.9 g的有81个,300.0 g 399.9 g的有98个,400.0 g 499.9 g的有60个,500.0 g 599.9 g的有28个,超过600 g的有7个。2)形态特征:不同来源桦褐孔菌样品的品种特征差异不大,主要呈现为:类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无柄;质地坚硬;表面为灰黑色至深黑色,有瘤状突起,及不规则沟痕状纹理;菌肉为黄色至黄褐色。3)品质:不同来源桦褐孔菌样品绝大部分洁净,基本完整、不完整个体均存在,无腐烂、霉变和病虫害。4)气味、滋味:所检测的桦褐孔菌样品气味和滋味表现一致,均表
21、现气微、味微苦,无异味。5)杂质:所检测的桦褐孔菌样品中,基本无肉眼看见外来杂质,仅少部分样品有少量泥沙。故标准编写组规定桦褐孔菌感官应符合如下要求:组织形态:本品完整者呈类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无柄;质地坚硬;表面为灰黑色至深黑色,有瘤状突起,及不规则沟痕状纹理;菌肉为黄色至黄褐色。品质:洁净,无腐烂、霉变和病虫害。滋味、气味:具有正常桦褐孔菌特有滋味、气味,气微、味微苦,不得有其它异味。杂质:不得有肉眼可见外来杂质。5. 水分要求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32016 第一法 直接干燥法测定了300份桦褐孔菌样品中水分含量。测试结果分析显示:不同
22、来源桦褐孔菌的水分含量在 7.0 % 15.7 %之间,平均含水量为 10.1 %。其中,7.0 % 7.9 % 的有30个样品,占总样品的10.0 %;8.0 % 8.9 % 的有53个样品,占总样品的17.7 %;9.0 % 9.9 % 的有62个样品,占总样品的20.7 %;10.0 % 10.9 % 的有62个样品,占总样品的20.7 %;11.0 % 11.9 % 的有52个样品,占总样品的17.3 %;12.0 % 12.9 % 的有26个样品,占总样品的8.7 %;13.0 % 13.9 % 的有5个样品,占总样品的1.7 %;14.0 % 14.9 % 的有5个样品,占总样品的
23、1.7 %。在所有样品中,15.0 % 15.7 %的有5个样品,占样品总量的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096-2014食用菌及其制品水分:香菇干制品13 g/100 g,银耳干制品15 g/100 g,其他食用菌干制品12 g/100 g。本标准若规定12 %,则有13.8 %的桦褐孔菌样品不合格;若规定13 %,则有5.4 %的桦褐孔菌样品不合格;若规定15 %,则有1.7 %的桦褐孔菌样品不合格。为了有助于桦褐孔菌样品的保存,避免因水分过高而造成样品外观品质改变,标准编写组规定桦褐孔菌的水分 13.0 %。6. 总灰分要求植物和菌物中的灰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安全 地方 标准 桦褐孔菌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