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docx
《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1课。本课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找寻岩石与土壤,并与同伴分享采集的地点和它们用途,在此基础上,进行粗略观察和描述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的表面特征,为之后继续深入学习岩石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接下来,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进行探究。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知道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本课的教学目的旨在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记录着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和土壤并
2、不陌生。对于土壤中会有动植物的痕迹,岩石和土壤的用途等均有所了解,但这些知识是粗浅的、零碎的,有的可能还会是错误的。大多数学生更是没能将大自然中的岩石和土壤与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这个重要作用联系起来。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的学习,就是在学生似知非知的基础上,针对岩石和土壤能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的哪些信息作为重点而展开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研究地球历史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l 岩石和土壤是
3、地球的重要资源。科学探究目标l 能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处理岩石和土壤重要作用的信息。l 能用班级记录表记录、整理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l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感悟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科学态度目标l 发展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l 愿意倾听,积极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认识到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难点:基于岩石和土壤的故事,推测并认识到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搜集
4、到的岩石和土壤,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岩石和土壤形成的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出示带有岩石和土壤的图片)1.提问:你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2.学生交流、汇报。3.小结: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则直接裸露出来。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奥秘的强烈好奇心。二、探索活动一
5、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1.教师引导:在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现在我们就来进行观察和讨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岩石和土壤是从哪里得到的,或者交流你们寻找岩石和土壤的经历。2.分组观察、描述课前收集到的岩石和土壤。3.各小组汇报交流。(1)教师把学生收集岩石和土壤的地点记录在黑板上。(2)教师带领学生对收集到的“岩石”和“土壤”进行简单区分。(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岩石和土壤的用途。4.小结:岩石和土壤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岩石和土壤是各种各样的,分布及用途十分广泛。它们的特征描述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为后面的学习
6、埋下伏笔。活动二: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1.谈话:对于岩石和土壤,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们的研究,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刘东生都是专门研究地质的科学家,为此他们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吗?岩石和土壤能告诉我们什么重要的信息呢?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科书上的四幅图片,并提供相关补充资料。4.学生分组自学、阅读资料并讨论:岩石和土壤如何记录了地球演变的历史。5.小组汇报交流记录。6.小结:岩石和土壤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7.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呢?8.学生交流分享。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与
7、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岩石和土壤告诉我们哪些故事”,并最终得到“岩石和土壤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这个结论。活动三: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关于岩石和土壤的知识,现在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整理出来,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我的课堂活动记录”。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带领学生补充、完善形成班级记录表。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研究,集体总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相互比较、互相交流的机会,帮助班集体共同建构知识社会化。三、研讨1.教师引导:回顾前面我们的探索活动,你能不能总结出以
8、下两个问题呢?(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2.学生汇报。3.提问: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思考一下,你知道岩石和土壤的用途都有哪些吗?预设:生1:岩石可以用来盖房子。生2:土壤可以种植农作物。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是对本课学习的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第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集体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四、拓展谈话: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岩石和土壤的知识。课后,请你通过书本、视频、网站等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岩石?土壤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历史
9、形成的过程又是怎样呢?期待着同学们的更多探索和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信息搜集从而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展环节扩充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认识,让学生能把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板书设计】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在地球上广泛分布记录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关于岩石和土壤的班级记录表岩石土壤我们知道的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的故事用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采用气泡图的方式,让学生把岩石和土壤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填写。明确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分布状况、用途和研究岩石、土壤的意义,使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对岩石和土壤的认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认识几种
10、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2课。本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几种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不仅要观察、描述岩石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还要像科学家那样采用更细致的观察方法,对岩石进行多方面的特征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更为细致的方法去研究岩石,为后面观察矿物以及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打下基础。【学生分析】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粗略观察和描述过岩石,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并对研究岩石和土壤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些都将对本课学习产生积极
11、的影响。学生将从本课开始对岩石进行更为细致、科学地观察研究。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对岩石的观察还应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却是学生能力的发展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l 会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l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l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科学态度目标l 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l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
12、录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教学重难点】重点:会使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难点:学习并初步掌握用科学方法观察岩石。【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小钢锉、花岗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图片。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和土壤的故事,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这节课我们仔细来研究几种岩石。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这几种岩石的名称吗?预设:生1:第一个是
13、花岗岩。生2:第三张是大理石。生3:3.总结:这三种岩石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常用于房屋建筑和装饰,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岩石。二、探索谈话: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分辨这三种岩石的吗?它们分别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和描述几种常见的岩石。活动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1.实验指导: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三种岩石的标本,请同学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三种岩石分别有哪些特征。2.学生分组观察。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种岩石分别有哪些特征?预设:生1:我观察到花岗岩有很多种颜色,砂岩是灰白色的,大理岩是黑色的,而且有点反光生2:我观察到大理岩
14、摸起来滑滑的,砂岩摸起来比较粗糙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岩石表面的颜色以及是否反光,能用放大镜看到岩石的小颗粒,能用手摸出岩石是否光滑。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引导学生对几种岩石的外部特征形成初步认知。活动二:更细致地观察岩石1.谈话:刚才在同学们的汇报中,有的同学使用了比较专业的词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更细致地认识岩石。2.分辨岩石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1)出示“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和“有层次的岩石”四幅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有条纹”和“有层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逐一讲解,教师最后进
15、行纠正。(3)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参照图鉴或参照实物来细致地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相关特征,及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小结:花岗岩的特征是没有纹理,没有分层,有斑点,没有小孔;砂岩的特征是没有纹理,没有分层,没有斑点和小孔;大理岩的特征是有纹理,没有分层,没有斑点,没有小孔。(6)过渡:通过这次观察,你是不是更熟悉这三种岩石了?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继续观察。3.观察三种岩石的颗粒大小和组成物质。(1)提问:刚才在用放大镜观察时,很多同学都发现了岩石中有小颗粒,而且花岗岩中的小颗粒有很多种颜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生1:花岗岩里的小颗粒是不一样的生
16、2:(2)小结:岩石中的每一种颗粒代表一种物质,看来花岗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3)过渡:有的岩石是由多种颗粒组成的,而有的岩石则是由一种颗粒组成的。不同岩石的组成颗粒是不同的,它们可能颜色不同,也可能大小不同。我们来一起看一组颗粒大小不同的岩石图片。(4)教师出示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的岩石图片,并请学生对这三种岩石颗粒的大小及结合紧密程度进行描述。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描述中的不恰当说法,确定描述颗粒大小及结合紧密程度的词语。(5)谈话:接下来,请你借助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中的颗粒大小、颜色、种类数量,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6)学生分组观察。(7)学生汇报观察结果。(8)小结:花岗岩
17、的特征是颗粒粗大,有三种颗粒,颜色有浅肉红色、灰色和白色;砂岩的特征是颗粒细密,有一种颗粒,颜色是灰白色;大理岩的特征是颗粒细密,有两种颗粒,颜色是深灰色和浅灰色(根据观察的岩石不同可能会有区别)。我们发现是这些颗粒组成了岩石。4.观察岩石粗糙程度。(1)提问:除了用眼睛来观察岩石外,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感官来观察岩石?预设: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2) 观察指导:请学生把感受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光滑”一栏中。(3) 学生观察。(4)汇报交流。引导:哪位同学来汇报观察结果?预设:花岗岩摸起来比较粗糙,砂岩摸起来粗糙,大理岩摸起来相对光滑。(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手摸的方法进行了粗略地感知,得到的
18、是这些岩石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科学家在研究时,通常会使用到很多专业仪器,这样会得到更准确的观察结果。5.观察岩石光泽程度。(1)谈话: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够反光,但不同物体反光的能力是不同的。(2)教师指导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每一块岩石,比较它们的光泽程度并进行排序。(3)引导学生用“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等词汇进行描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小结:花岗岩是不够亮的,砂岩是暗淡的,大理岩是很亮的。设计意图:从物体的反光情况引入,学生对于反光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比如他们知道镜子、金属表面反光很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6.观察岩石的硬度。(1)提问
19、我们通常都用坚硬的来形容岩石,所以硬度也是岩石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岩石的硬度,你知道哪些知识呢?预设: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岩石(2)提问:这三种岩石哪个更硬,哪个较软呢?(3)谈话:地质工作者在野外鉴别矿物硬度时常用的方法是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作为测试工具展开观察,请你阅读资料,说一说如何用这些工具测试岩石的硬度。(4)学生阅读资料并相互纠正完善测试方法。(5)教师确保学生真正明白了测试方法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岩石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7)小结:根据我们的测试,这三种岩石的硬度为:花岗岩是硬,砂岩是较硬,大理岩是较软。设计意图:细致
20、观察岩石的步骤很多,学生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加强了指导,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活动一中实际上已经观察到一些岩石的特征,例如光滑程度、颗粒大小等,因此我们可以在活动二中将它们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具连贯性。三、研讨1.问题1:交流观察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成果汇报,小组间评价交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词语有条理地描述岩石的特征,归纳分析班级内各组观察记录表,比较不同岩石的不同之处。(2)小结:岩石是很复杂的,科学家在研究岩石的时候,只研究一块岩石是不严谨的,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才能确定一种岩石的特征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借助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我
21、们该如何描述岩石的特征,发现同一种岩石的特征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个问题的讨论也为问题2打下基础。2.问题2: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中用到的观察、描述岩石的方法,说一说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在提问时,可以特别强调,尽量把观察内容、方法和描述方法说全。设计意图:问题2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应用,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描述岩石的方法,能否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四、拓展1.教师拿出一块花岗岩,放在实物投影下。2.提问:这是一块花岗岩,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它表面的样子,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借助小钢锉,我们可以怎样进行研究
22、呢?预设:我们可以用小钢锉锉岩石,观察粉末3.小结:我们可以用小钢锉锉花岗岩,观察粉末特征。4.教师演示实验,锉花岗岩。5.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我观察到花岗岩粉末的颜色也是不同的,说明花岗岩内部也由不同的物质组成。6.小结:我们锉下花岗岩的粉末就是为了了解岩石的组成物质,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岩石的组成。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发现了岩石是由颗粒组成的,最后拓展实验是将颗粒从花岗岩上锉下,单独观察,为下节课观察花岗岩的组成奠定基础。【板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观察岩石的方法描述岩石的词语用眼睛看颜色灰白色、黑色、肉色用手摸光滑程度光滑、粗糙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的颜色、大小、种类颗粒粗大、颗粒
23、粗疏、颗粒细密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光泽程度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刻画法观察硬度软、较软、较硬、硬【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梳理归纳岩石的特征。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由于本课需要学生观察的岩石种类及每一种岩石的特征较多,因此记录表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探索环节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步实验后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岩石的组成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3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从岩石组成的视角加深对岩石的认识。首先,重点引导学生以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为观察对象,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进行观察、比较与描述,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版 四年级 科学 下册 教科版 第三 单元 岩石 土壤 全部 教案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