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雷考试题库.docx
《2021防雷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防雷考试题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1防雷考试题库1、通常雷暴云上部荷正电荷,下部荷负电荷,云底荷少量正电荷。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4、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由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统称为雷电感应。5、一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X 5m或6X 4m。二类:10x 10m或12X 8m,三类:20X 20m或24 X 16m,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 2 根,其设置间距应分别为12m 、18m 、25m 。6、避雷针接闪
2、器长度为1-2 米时,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16 毫米;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 毫米。7、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避雷带(网)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8 毫米;用扁钢制作时截面积不应小于48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毫米。8、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米,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 米。9、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地闪电。10、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
3、于 3.5mm。1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12、一、二、三类建筑物分别选择30 、45 、60m 的滚球半径。13、二类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Q。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米。14、雷电的破坏作用有热效应、机械效应、电动力效应、静电效应、电磁感应。15、雷电感应由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组成, 通信线路遭雷电感应后, 雷电波以行波
4、形式沿线路向两方向传播。16、由于雷击电磁脉冲严重程度不一样,建筑物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LPZ0A 、LPZ0B 、LPZ1 、LPZn 后续防雷区等区。17、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OA 或LPZOB 与LPZ1 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接地体上。18、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200 kA、150 kA、100 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 kA/卩s、15 kA/卩s、10 kA/卩s。19、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
5、过45 米时,尚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20、电涌保护器(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 ,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21、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用铜或镀锌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不应小于50 mm2。22、金属油灌必须作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 处,其弧形间距不应大于30 米。23、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30 米时,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 米时, 尚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保护措施。24、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25、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为主。26、所谓信息系统是指
6、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 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27、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28、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等防腐处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其截面积或其它防腐措施。29、在TNS 系统中,电涌保护器的接线方式可以是:接在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保护端子或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较短者。30、电涌保护器的设计类型有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型、复合型三种。31、电涌保护器有热保护、泄漏电涌保护、过电流保护三种保护功能。32、评估屏蔽效
7、能应采用雷电流幅值密度及相应的磁场幅值密度。33、数据传输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其接口、传输速率、特性阻抗、验波比、插入损耗、频带宽度等性能指标应满足传输性能的要求。34、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为减少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措施:外部屏蔽措施、线路敷设于合适的路径,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35、电涌保护器按组成的非线性元件特性可分为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型和混合型。36、为使建筑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7、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的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
8、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成及布置38、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与后果分为三类。39、雷电反击是指受雷击的金属物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压此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它金属物品发生闪击的现象。40、雷电波侵入高电位是指直接雷或感应过电压从输电线路、通讯线路、无线电天线等金属的引入线引入建筑物内和其它地方,发生闪击而造成的雷击事故。41、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有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这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较大的电动势,由于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统称为雷电电磁脉冲,又叫二次雷击。42、一般建筑物的重点保护部位:(1)建
9、筑物的屋角、屋脊与檐角。(2)平房的屋角和四周的女儿墙。(3)屋顶的特殊突出结构。43、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米,人工垂直接地体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距离宜为 5 米。44、雷电放电过程中的回击常称主放电或主闪击。45、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46、SPD的接地端和与相线零线的连接线应尽可能的短而直接线总长度宜小于0.5m。14、现代防雷系统防雷由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防雷电电磁脉冲三大部分组成。47、外部防雷主要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泄放的技术措施,使用外部防雷装置一般可将电流的50%泄放。48、内部防雷的技术措施有共用
10、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SPD 措施。49、S PD 叫做浪涌保护器它是一种利用非线性限制电压元件用以限制瞬态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器具。50、雷电防护区(LPZ )可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 直击雷防护区LPZOB 第一防护区LPZ1 后续防护区LPZN+1 。51、总等电位连接是指LPZO 区LPZ1 区交界处,即建筑物内外界面处,对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线与建筑物大尺寸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52、对于装有敏感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其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 或TN-C-S 系统,如采用其他系统可通过SPD的安装改造,改造后N线与PE线应严格分开。5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度90
11、米,在此采用防侧击雷措施,30 米起每隔6 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30 米以上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54、建筑物的防雷区可分为LPZOA 、LPZOB、LPZ1、LPZN+1。55、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电位差。56、防雷电电磁脉冲采取的措施有共用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SPD。25、第一、第二、第三、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为200KA 、150KA 、100KA 其雷电流陡度di/dt 分别为20KA/us 、15KA/us 、10KAus 。57、机房交流电、保护接地直流电均应采用S 型M 型的方式与等到电位母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防雷 考试 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