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2年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熟悉。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对新课程改革的熟悉: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训练从学生的进展、学生的需要动身。依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问的建构者。学习是阅历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问,而是要主动的进行学问建构。通过自主的学问建构活动,学生的制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共性得到进展。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加、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领域目标。 3
2、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师生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熟悉,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为此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育学生的爱好为主,采纳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转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展、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乐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学生喜爱、符合本地区、本校、老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依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的,不是老师个人行为。 6、课程是阅历。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
3、教科书,而是老师为学生供应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阅历。课程不仅仅包括了学问,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学问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学问是在布满生气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7、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学问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学问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学问”,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需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解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争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训练新课程的基本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进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进展,生活学习、人格
4、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需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开学后,从介绍老师盼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爱好、爱好、体育基础,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依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比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依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老师进行评分。 4、努力适应新学校训练教学要求。新老师、新学校、新学生,依据新
5、课程的要求,尽快适应新环境,摸索出学生喜爱的课堂形式。本学期也许用了5节课,在教完新广播操的同时了解了学生的爱好、爱好、运动力量,发觉男生比较喜爱篮球、足球,女生对球类爱好不高,但喜爱老师组织嬉戏活动,依据学生的这样特点有方案的开展教学活动,高一班级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经常把老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老师表演的舞台,认为老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需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体育 新课 学习心得 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