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力学实验导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力学实验导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力学实验导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力学实验导(含解析)一、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误差产生原因大小特点 减小方法系统误差实验仪器不精确、实验原理不完善、实验方法粗略总是偏大或偏小更新仪器完善实验原理偶然误差测量、读数不准确忽大忽小画图象或取平均值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二、测量性实验1包括: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d主尺读数(mm)精度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mm)(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0.01 mm估读值注意要估读到0.001 mm.(3)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利用
2、a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xxn1xnaT2求加速度a.三、验证性实验1包括: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验证性实验的两种方法(1)对于现象直观明显或者只需讨论的验证性实验问题,常常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证实(2)对有测量数值且实验要求根据数据分析验证结果的,一般要进行分析归纳,通过作图、计算、测量进行比较验证四、探究性实验1包括: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前并不知道满足什么规律,所以在坐标纸中描点后所做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有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拟合这些点而验
3、证性实验,在坐标纸上描点后所作图线的根据就是所验证的规律 热点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命题规律: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为填空题(1)(xx高考江苏卷)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所示的部件_(选填“A”、“B” 、“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mm.(2)(xx高考福建卷)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 cm和_ mm.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B.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mm0.410 mm.(2
4、)金属杆长度由刻度尺示数可得,由题图甲得L60.10 cm.由题图乙知,此游标尺为50分度,游标尺上第10刻线与主尺上一刻线对齐,则金属杆直径为d4 mm10 mm4.20 mm.答案(1)B0.410(2)60.104.20总结提升(1)游标卡尺不估读,以mm为单位,10分度卡尺读数,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读数,小数点后有2位.(2)螺旋测微器要估读,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热点二纸带类实验问题的处理(含频闪照相)命题规律:力学实验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5、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为填空题(xx高考大纲全国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 单位:cmx1x2x3x4hs10.7615.0519.3423.6548.0080.0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_(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解析
6、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x3x12a1T2x4x22a2T2a,又知T0.1 s联立以上各式得a4.30 m/s2.(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agsin g5.88 m/s2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答案(1)4.30 m/s2(2)ag5.88 m/s2求解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点时的速度vn.(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由(x4x5x6)(x1x2x3)a(3T)2得a.热点三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命题规律: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热点,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中都可能出现这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实验小组探
7、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 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P1P2P3P4P5P6x0(cm)2.044.066.068.0510.0312.01x
8、cm)2.64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56.043.633.828.8(m/N)0.006 10.017 90.022 90.029 6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n图象(3)图乙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N/m.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mgk(xx0),解得k N/m81.7 N/m
9、0.012 2.(2) n图象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k与n的关系表达式为k N/m,k与l0的关系表达式为k N/m.答案(1)81.70.012 2(2) n图象见解析图(3)命题规律: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较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范例(xx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
10、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v,还需要测量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阻力做的功W及自行车的初速度v.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解析(1)人停止蹬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2,则还需要测量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
11、2)由动能定理得,Wmv2,则Wv图象为抛物线,即图C.答案(1)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2)C总结提升(1)要完成好创新拓展实验,必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2)实验过程的研究应以减小实验误差和不造成错误为主要依据.应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往往需要先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通过图象或函数处理数据.)1(xx广州一模)(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m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物体的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mm.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50 mm30.05
12、mm50.15 mm.(2)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读数为45 mm20.00.01 mm4.700 mm.答案:(1)50.15(2)4.7002(xx衡水调研)在“探究弹簧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解析:由图线可以算出斜率,即弹簧的劲度系数,图线不过原点说明弹簧在竖直向下不施加外力的时候,已经有伸长量了答案:200弹簧自身具有重量3(xx安徽名校联考)在“
1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实验,橡皮条的一端C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该实验中CO的拉力是合力,AO和BO的拉力是分力B两次操作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C实验中AO和BO的夹角应尽可能大D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2)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_解析:(1)AO和BO的拉力与CO的拉力的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A错误;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注意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
14、位置,以保证两次操作中CO的拉力是相同的,则选项B正确;如果AO和BO的夹角适当,则两个分力可以将结点拉到O点,若夹角过大,则两拉力不一定能将结点拉到O点,所以选项C错误;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以便保证各力在同一平面内,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读数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因此D正确(2)由图乙知,F是二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所得,F是用一个力拉橡皮条时的外力,故一定与CO共线的是F.答案:(1)BD(2)F4(xx南昌一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0 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
15、的连续点中的三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 m/s2,那么:(1)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到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较为简便;(2)从O点到(1)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J,动能增加量Ek_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3)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O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及重物下落的高度h,则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是下图中的_解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我们验证的是减少的重力势能Epmgh和增加的动能Ekmv2之间的关系,因B点能够测出h和v的数据,而A、C两点无法测出v,故选B点(2)减少的重力势能Epm
16、gh1.88 J,B点的速度vB102 m/s1.92 m/s,所以增加的动能Ekmv1.84 J.(3)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认为mghmv2,则v2gh,即v2与h成正比,图A正确答案:(1)B(2)1.881.84(3)A5(xx东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表高度H(h为单位长度)h2h3h4h5h6h7h8h9h竖直位移y
17、/cm30.015.010.07.56.05.04.33.83.3(1)在安装斜槽时,应注意_(2)已知斜槽倾角为,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3)若想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H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抛运动,因而斜槽末端O点的切线要水平(2)小球从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时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mgHmgcos mv2,小球离开O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xvt,竖直方向有ygt2,联立解
18、得Hy.(3)由(2)可知,要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图象应为直线,因而以H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即可答案:(1)使斜槽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2)Hy(3)6(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
19、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解析:(1)由图象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am图线不经过原点,在m轴上有截距,即挂上小钩码后小车加速度仍为零,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3)本实验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答案:(1)非线性(2)存在摩擦力(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7(xx黄冈一模)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
20、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力学 实验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