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达成目标】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2、探究命题特点与规律3、分步骤积累各点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的技法【课时安排】总说一课时,形象两课时+训练1课时,语言两课时+训练1课时,表达技巧三课时+训练2课时,思想感情及内容2课时+训练1课时,合计15课时第一课时 总述一、考纲总览(见名师一号教师用书P251)二、探究xx年诗歌题的特点和规律17套试卷体现如下的特点和规律:1、 选材丰富,题材广泛共选用诗歌20首,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2首,元词1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诗、宋词
2、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唐诗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诗的地位正不断加强,其他时代的诗也悄然进入了出卷人的视线。题材广泛体现在既有山水田园的,也有闲居逸趣的,有羁旅怀乡的,有咏物抒怀的,也有送别友人的,有写边塞风光的,还有写农村生活的。2、作者熟悉,诗歌陌生3、题型稳定,分值灵活。4、考查内容全面,综合性设题成为共性。(1)划分层次,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渐次走向前台。(2)意象把握仍是重点。(3)综合性命题已成为共识。5、答案多元化,开放性渐强。 三、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一)考向预测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
3、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具体,切入口小。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绘画面的品评等。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诗的内容,指出诗中的感情;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情感类别主要集中在思念劝勉、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方面。6、表达技巧的考查将常考常新。主要围绕衬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比比喻、夸张拟人等展开,将从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比较两首诗
4、的不同表现手法。7、分析诗歌的表达层次渐成新宠。(二)复习建议1、广泛阅读,加强积累,依托教材,强化训练。2、夯实基础,掌握各种鉴赏术语。3、细析题目,研究鉴赏点。4、构建模式,优化书面表达。四、布置作业1、阅读名师一号P194形象相关内容2、完成下列高考题:04江苏、05湖北、05江西、04广东第二、三课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了解形象的含义诗歌中的形象指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不仅包括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的自我形象,还包括诗人在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包括景象和物象。这里要注意的是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物,蕴涵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为“意象”。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
5、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二、鉴赏指导1、要学会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3、掌握出题的角度。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 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三、友情提醒1、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鉴赏景
6、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人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景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意境类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
7、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和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四、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4江苏)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本小题2分:没有举出边塞地名(至少一
8、个)扣1分;仅引用原诗句不得分。(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本小题4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3点得4分,合乎情理即可(得分点:时间长、调动频(练兵忙)、气候恶劣、景色单调,1点1分,3点4分)2、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湖北)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
9、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2)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答:【答案】(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断、千结百转的愁绪
10、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江西)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解析】诗人选择典型的人和物,通过真切的体验,道出了季候与特点。桃花于仲春开放,但“飞尽”,梅于夏初结子,显见是春夏之交。而“蛙声歇”“十日寒”,显示乍暖还寒的特点。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游子”。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一个“试”写出了心理状态:因气温不稳而尝
11、试。4、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广东)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案】(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12、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4分) 写出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各给1分;写出“落日”与“秋风”一为虚景或喻意,一为实景,给1分;简要分析意境或简要赏析,意思答对即可,给1分。 【答案】 (2)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2分)写出“心犹壮”、“存老马”等理由,给1分;写出“不怕病、不服老”或“希望为国效力”,给1分。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
13、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2分) 写出“思归客”、“片云”、“落日”等理由,给1分;写出“漂泊沧桑”、“报国无:、了,给1分。如不同意以上两种理由,另抒己见者,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五、布置作业完成下列高考题:05辽宁、05浙江、05全国3、06浙江、06广东、06湖北第四课时 讲评练习一、 讲评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辽宁)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14、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 “月黄昏”为两诗营造气氛、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黄昏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
15、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犹有”二字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两者各有其妙。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浙江)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
16、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全国3)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平静的。(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1)水面如同轻
17、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影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拄,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动显静,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06浙江)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
18、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答:答案(1)流水 白云(2)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
19、方面回答。(3分)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答案:“晚”: “归艭” “钟声”“望”:“江” “远帆” “空” “老鹤” “青山”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湖北)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
20、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布置作业1、 阅读名师一号P1942、完成下列高考题:05全国2、02全国、04福建第五、六课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
21、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二、考查内容 1、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的作用;炼字型2、理解关键句(多为名句)的含意;关键句型3、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总体特色型三、鉴赏方法指要1、鉴赏语言首先要了解一些特殊词语有多重含义的动词、表现心情的形容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2、还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1)语序颠倒。(2)叠词对句。(3)特殊结构。例如多个意象名词的连用,省去常规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再如词语错位、语句的跳跃、成分省略、改变词性等。3、联系全诗的主旨,注意其中的修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诗歌 鉴赏 教案 新课 标人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