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司法考试客观题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2022年司法考试客观题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司法考试客观题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2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司法考试客观题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议的决定,习主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次特赦体现了我国承续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仁政B.本次特赦有利于弘扬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形成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C.本次特赦有利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理念策,充分发挥特赦的感召效应,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D.有利于展现我国人权司法保障水平,进一步树立我国开放、民主、法
2、治、文明的国际形象知识点特赦制度(宪法),恤刑(中国法律史),依法治国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司法的人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解析A选项涉及中国法律史上的特赦制度和慎刑传统,自从西周确立“以德配天”“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以来,到西汉时体现为“明德慎罚”,强调恤刑慎刑,至唐代“一准乎礼”“宽严相济”,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形成,有明一代又提出“明刑弼教二强调法律强制与道德教化同等重要。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赦制度就是我国传统的赦免和恤刑制度在当代的体现,是在严格适用法律前提下,情、理与法的有机结合,发挥法的感召作用。因此A选项和C选项正确。我国宪法第八十条规定了特赦制度。特
3、赦的决定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由主席发布特赦令。因此本次特赦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体现。B选项正确。特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人权保障理念和司法人权保障的水平,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与现代法治理念、制度的有机结合,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开放、民主、法治、文明的国际形象。D选项正确。答案ABCD2.关于法治社会、法治、法治政府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治社会是法治的基础B.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C.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目标D.法治政府的建设对法治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知识点法治社会、法治、法治政府的含义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解析本题是选非题,需要选出错误的选项。在解题时应牢牢把握“坚持依法治国、依
4、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基本准则,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法治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法治社会是基础。任何和社会事务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是建成法治社会是法治、法治政府深度推进的基石。因此A选项正确。依法治国作为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体,B选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因此C选项错误。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习近平
5、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中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J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C3.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B.党成立一百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到2035年,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D.到21世纪中叶,把我
6、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7、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划分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到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A选项的内容涉及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社会发展确定的第一阶段的目标,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的内容涉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确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的内容涉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社会发展确定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C选项正确。D选项涉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社会发展确定的第二个阶段目标,D选项正确。答案ABCD4.何平和张凡分两个苹果。何平抢先拿了大的苹果,张凡非常气愤,说:“你怎么好意思先拿大苹果。要是我先拿,我一定先拿小苹果。”何平冷冷一笑:“呵呵,你先拿,大苹果不也是我的吗?没有区别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而非行为的结果,结果的正当性并不能证成过程的合理性B.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标C.道德的关键是律己,而非律人。何平的问题
9、在于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张凡,以较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D.当前社会矛盾多发,道德因缺乏强制力而被公众漠视,应当加强法治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知识点法与道德的关系,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解析法调整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包含行为的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行为内在方面涉及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行为的外在方面包括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合法行为其行为的过程、方式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行为的结果也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将行为方式、过程与行为结果割裂开来;不能为追求行为结果的正当而无视行为方式、过程的合理,因此行为结果的正当性也无法证明行为方式、行为过程的合理性。A选项前半句错误,后半句虽然正确,但整
10、体上仍是错误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包括公正正义的要求日益增长。程序公正指的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的范围内进行执法和司法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性要求,即“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是指执法、司法行的结果符合实体法对于权利义务的规定。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标。B选项正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法律调整人外在行为,又重视发挥道德对人内在的教化作用。道德强调自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何平的问题在于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张凡,以较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这并不符合
11、道德律己的要求,因此C选项正确。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更要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调整社会矛盾,既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也要强调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因此D选项错误。答案AD5.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将违宪审查权赋予宪法和法律委员会B.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C.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希赛网顾问制度,逐步减少希赛网学者等第三方起草法
12、律草案D.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知识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我国宪法及法律并未规定违宪审查权,规定了针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违宪审查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加强宪法实施的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六十七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各专门委员会有权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
13、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并不专属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因此A选项错误。决定规定,应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决定规定,应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建立健全立法希赛网顾问制度的做法符合这一精神,但逐步减少希赛网学者等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的做法与此相悖,因此C选项错误。决定规定,明确立法权力边界,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AC6.2018年10月26日
1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人民法院组织法增设了知识产权法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知识产权法院为跨行政区划法院,这有助于实现审判独立,防止地方政府的不当干涉,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B.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对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效,促进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等将发挥重要作用C.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有利于统一知识产权裁判标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D.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虽然立足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实际,充分借鉴了域外成功经验,但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的吸收知识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解析为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避免行政权不
15、当干预司法权,较高人民法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办理跨地区案件,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因此A选项正确。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妥善协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的关系,依法公正高效审查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创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因此B选项和C选项正确。跨行政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既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又注重吸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传统中国虽然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定,但有司法权统一行使的理念与制度。如直诉制度的确立,由皇帝直接参与司法审判,北魏律确定死刑复核制度,死刑决定权专属皇帝,以及
16、明清时各类会审制度的确立,都体现了司法权的统一行使的理念设计,以保证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有利于司法公正。我国设立跨行政区划的知识产权法院,正是吸收了这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因此D选项错误。答案ABC7.自2014年开始,全国法院对近20年来未实际执结的执行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核录,把1600余万案件录入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彻底解决执行案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通过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网络司法拍卖、增加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我国当前已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下述理解,正确的是:A.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B.解决执行难要求建立中国特色执行体系C.完善
17、审执合一制度,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从审判转向执行D.执行工作领域必须贯彻依法公开、主动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原则,拓宽执行信息公开范围,确保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知识点加强司法人权保障切实解决执行难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因此A选项正确。2019年5月29日上午,较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全国法院执行工作视频会议时指出,为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来法院执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为“切实解决执行
18、难”打下坚实基础。B选项正确。决定指出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的体制,C选项的做法直接与这一政策相悖,C选项错误。2018年10月24日,较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报告执行工作情况时指出,人民法院坚持在执行工作领域贯彻依法公开、主动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原则,升级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拓宽执行信息公开范围,确保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ABD8.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
19、法8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C.实行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D.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作用知识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员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因此A选项正确。决定指出,应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因此B
20、选项正确。决定指出,健全社会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因此C选项正确。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全民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要加强法律和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ABCD9 .关于党的领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B.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
21、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C.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D.到建党100周年时,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知识点坚持党的领导的法治原则解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JA选项正确。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
22、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B选项正确。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C选项正确。2018年2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D选项正确。答案ABCD10.出租车司机张某送孕妇卢某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张某解释,交警对其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卢某及时送至医院。但该孕妇送至
23、医院后,医生以病人家属未签字为由,未对孕妇施救,出租车司机欲签字,该医生以出租车司机非病人家属为由拒绝。最终,孕妇不幸身亡。对此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本案中交警既进行了事实判断,也进行了价值判断B.交警采取了个案中的比例原则解决了本案中的价值冲突C.该医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拒绝给孕妇做手术,体现非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D.设若病人家属及时赶到并签字,医生对孕妇进行剖腹产,则体现了法限制人们自由的伤害原则知识点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法的概念,法的价值解析本案中,出租车司机张某为救孕妇违章到非机动车道掉头,交警对该事实做出判断,将司机张某拦下并告知罚款,这是事实判断;但本案如果按法律执法保证秩序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司法考试 客观 题真题 题库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