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二、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
2、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三、本册的重点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验证声音在液体中可以传播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以简单的方法对风进行观测、记录。四、教具学具的准备:(见实验课计划)五、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
4、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事实收集和表达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有关的现象。 3.在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六、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 本册教学共有30课时,上课21课时,机动课9课时.全册教案课题 1运动着的世界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物体
5、运动方式资料的能力,认识世界是运动的。2培养学生讨论、表述的能力和能倾听同学观点。3科学的学习态度,认真搜集、整理、制作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点 难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具一杯水、空杯、染料、香水、多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具教学目的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从常见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2从微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3。从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在运动4。进一步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5整理资料T: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物体运动及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小组交流实例,并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S:小组汇报。T:你是怎样知道的。(观察、查资料)T: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 S:两种
6、观点。T:说说理由。T:出示一瓶香水开盖过一会。 嗅到什么? 讨论:为什么能嗅到香味?说明什么?T:出示一杯水放好。 讨论:这杯水是静止还是运动的?S:两种观点。T:演示实验 在水中加一滴染料,观察现象。 有什么现象? 猜一猜,一天后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T:出示一空杯放好。 讨论:这空杯是静止还是运动的?S:两种观点。T: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静止的?(位置方向不变) 说一说,为什么这空杯是运动的?(宇宙运动资料。) 说明什么?T: 多媒体演示教师查的资料。指导学生查找搜集资料。(网络资源、书籍、直接观察、电视、询问长辈、同学交流)T:填写资料卡。 香水一杯水染料空杯多媒体学生学习搜集资料
7、表述能力和倾听培养从微观认识从宏观认识指导搜集方法 科学态度的培养课题 动物运动会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动物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资料的能力,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模仿体验动物肢体运动的过程及生理的变化。2培养学生交流、表述、评价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给动物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重点 难点情感教育、制定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具教学目的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观察动物的运动2模仿动物的运动3。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4。进一步搜集动物运动速度的资料T:上节课,让同学们收集观察各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各小组交流说一说它们是
8、怎样运动的?S:小组汇报。T:你是怎样知道的。(观察、查资料) 出示多媒体: 进一步观察动物的运动。 你最感兴趣的动物是哪个?说说它的运动特点? T:请学生模仿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S:学生模仿。T:让学生猜一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S:学生猜。T:模仿动物时感觉哪个部位用力大?有何感觉? 你模仿的动物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发达?T:各小组模仿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说一说模仿动物时哪个部位用力大?哪个部位比较发达?各组评出超级模仿秀。S:学生活动、评价。T:模仿动物时,发现动物有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S:学生归纳小结。T: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动物分类,可分哪几类?S:爬行、游泳、跳跃、飞行等。T:讨论:还能用
9、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制定标准比较难,举例引导学生) 例如:按动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卵生、胎生S:学生分类。T:搜集动物运动速度的资料,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评出运动冠军。多媒体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体验动物运动生理变化培养模仿能力及热爱动物情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生命在于运动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能够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科学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
10、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其他目标: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计时工具。学生小组活动用表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谈话引入。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
11、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六、小结。、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出个人锻炼计划。推荐资料:为什么要从小参加体育运动 1、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 )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生长需要不断地吸收蛋白质和无机盐(特别是钙和磷),人体必须有足够的 维生素才能使钙和磷很好地吸收。户外活动时,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 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另外,体育锻炼中, 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中心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 血液循
12、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2)肌肉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肌纤维变粗, 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血管增多,促使肌肉强壮。 (3)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体育锻炼中, 肌肉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 的收缩和放松,也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由于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加强了,因而改善和 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 (4)心脏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儿童,心肌健壮, 跳动次数比一般儿童要少,这是心脏健康的表现。 “您的心脏就是您的健康。”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日”提出的口号。 2、体育锻炼能使儿童更聪明。 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
13、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 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脑工 作时的能量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体育锻炼还可使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 “聪明”功能。 3、体育锻炼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医生常说,体育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 摄取14公升的氧气,而跑5 公里,一分钟能吸取2公升的氧气,等于坐着不动时的8倍,仅从获氧量来看,锻 炼与不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就大不相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尤其是在冬季,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
14、激的适应能力。小吊车一: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小吊车的模型,了解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2能够通过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3探究模仿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仿生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合作、学会交流。2实验中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制作工作。科学知识1,学会制作小吊车,提高动手能力。2,有趣的仿生,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过程探究活动过程与内容组织引导媒体准备一、观察活动1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小吊车模型图片二、设计选用那些材料,使用那些工具。画图讲解模型图同上三、制作分小组制作小吊车教师下小组制作出示制作步骤4讨论交流小吊车的 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讨论题5发现归纳
15、活动2收和放推断人和动物的肢体是怎样运动的?动作指导挂图6交流 总结把自己的推想画出来。作品推荐课题4、小吊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在线有趣的仿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有趣的仿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的发明创造。教学难点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具录象、鸡蛋、挂图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法要点一、概述:生物有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在生物的启示下,人们进行了很多发明创造。二、介绍一些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科学在线:
16、蛇形机器人1、从鱼到船。2、从茅草叶的刺到锯。3、从鸟到飞机。4、从蛋壳到薄壳结构建筑。5、从蝙蝠到雷达。老师:谈话(放录象)学生:讨论说说你认为那些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老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启示学生:实验1手握鸡蛋握不破实验2纸条(树叶)谈话(为使本课内容丰富,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每个例子,基本上采用先让学生分析,然后由教师进一步讲解的方法。全部分析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对仿生发明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关于仿生发明的过程,不是当作知识让学生背来,而是让学生体会到,能学着应用。)教学内容主导作用与主体活动教法要点三、启发学生根据上述发明创造的原理,提出一些仿生
17、方面的发明设想。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仿生学方面的发明设想。学生:讨论 说出自己的设想老师:对学生的设想进行评价讨论讲解(对学生提出的发明设想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小吊车第二课时有趣的仿生鱼 船 鸡蛋 薄壳屋顶 鸟 飞机 课题5、确定位置教学目的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5、 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6、能够与本组
18、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7、 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8、 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9、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10、 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11、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教材分析重点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教具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
19、小木块、小球、书等等) 、红色小方块 、地形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记忆游戏。 、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在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出示深圳地图)、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小组活动: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 门
20、的位置, 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准备工作: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 。三每人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画在19页)布置作业收集各种地图。板书设计确定位置一、记忆游戏。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出示深圳地图)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课后小结本课从让学生说清身边物体地位置开始,由近及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