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登场之英若诚戏剧翻译体系分析.docx
《-译者登场之英若诚戏剧翻译体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译者登场之英若诚戏剧翻译体系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译者登场”之英若诚戏剧翻译体系分析第一章绪论1.1译者登场译者登场;,是外研社引进鲁滨逊(Robinson,1991)的第一部翻译学力作TheTranslator’s Turn时封面上的汉语译文。在该书中,鲁滨逊提出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解构西方主流翻译理论背后隐藏的理性主义哲学概念逻各斯;(logos),颠覆传统的二元论。在他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翻译身体学;(the somatics of translation)范式中,翻译研究的焦点和出发点落在人;身上,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个人身心感受和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和制约。姜秋霞、权晓辉(2000:26)纵观
2、近30年的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研究的焦点已逐渐从静态的文本转向动态的过程,从局部的元素分析转向整体的综合理解,在语言信息的认识中综合了艺术的美感体验。本研究通过考察登场的译者;英若诚的戏剧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揭示其集导演、演员和译者于一身的特殊译者身份对戏剧翻译的认识、戏剧翻译的文本选择、策略运用以及中外戏剧交流和戏剧艺术发展等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希望在戏剧翻译研究的方法论上作一些尝试和努力,以系统哲学的整体观推进对戏剧翻译本质规律的认识。目前,戏剧翻译研究仍然陷于迷宫;(labyrinth)之中,在基于阅读和表演两种不同目的的翻译之间纠缠不休,并由此引发对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
3、潜台词(subtext)、对白(dramatic dialogue)和文化顺应/文化移植(adaptation/acculturation)等戏剧翻译核心问题的矛盾观点。这些经验性、印象式的讨论,不可能帮助人们拨开迷雾,走出困境。巴斯奈特(Bassnett)将戏剧翻译研究的冷清局面归因于戏剧翻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戏剧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语言背后的两个不同的戏剧体系。在她看来,对戏剧译者如此之期待似天方夜谭,除非他是超人;。正是这种悲观的假设,使她两度尝试穿越戏剧翻译这座迷宫;,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当我们走近英若诚,观看;他的戏剧译本,倾听;他的翻译心得,研读;他的人生
4、阅历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中国当代戏剧舞台及戏剧翻译史上,我们遭遇到了这样的超人;。正如他的儿子英达先生所言:父亲翻译的每部作品的演出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依赖于他超群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精通中英语言文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自己本身又是出色的导演和表演艺术家,集这些因素于一身,父亲是独一无二的;。(英若诚名剧译丛序言,1999:7)英达将其父英若诚戏剧翻译的成功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他高超的语言造诣,对中西文化的深刻领悟;二是他导演和演员的经历,对中西戏剧体系的融会贯通。在谈到戏剧翻译研究很少有人问津的原因时,黑尔和厄普顿(Hale&Upton
5、2000:12)在感动观众戏剧翻译和文化移植的前言里评论道: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看,翻译理论家大多没有意识到戏剧传统的广度、深度及其多样性;而从事戏剧翻译的译者尽管对戏剧有较深的认识,但他们大多数又不熟悉翻译理论;。因此尽管戏剧翻译与戏剧表演关系密切,但是研究者既没有从戏剧表演学的角度研究戏剧翻译,也没有从翻译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ibid:1)。帕维斯(1992:136)也认为戏剧翻译和表演的关系很少被纳入翻译研究。1.2引领中国话剧潮流的人艺:英大学问;享誉中外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成立于1950年,1952年改为专业话剧团体。北京人艺在中国话剧史上,以
6、其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博大胸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辉煌,是中国话剧艺术潮流的引领者。北京人艺一向以拥有一大批叫得响的剧目、拿得出的名角著称于世。几代艺术家薪火相传,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精心琢磨角色,深入体验生活,大胆标新立异,形成北京人艺独特的演剧风格,创造了人艺的经典京味儿。名剧茶馆就是这种京味儿;文化的典型代表。茶馆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鲜明地体现了这个剧院的表演特色。从著名作家老舍、导演焦菊隐、夏淳,到为观众所熟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们,如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胡宗温、黄宗洛、林连昆等,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为茶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所衷爱的剧目做出了艰辛而卓越的
7、艺术探索。而英若诚对西方戏剧理论和名家名剧的翻译介绍在北京人艺戏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英若诚大学毕业考入北京人艺当演员后,并非一帆风顺,先后担任过音响效果和资料室工作。但正如时任剧院总导演的焦菊隐先生所说:干资料工作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好演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高深的文学素养。资料室如同一座宝库,它会对你的表演有帮助。;(柯文辉编,任宝贤,1992:37)期间,他还在焦先生的鼓励下,于1953年翻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这部译著至今仍是表演艺术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以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体系的主
8、要代表,这一体系对包括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在内的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戏剧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说,20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西特和中国的梅兰芳,他们分别代表了写实、间离和写意的三种典型的戏剧表演风格。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表演体系必然对英若诚的戏剧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乃至戏剧表演和导演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章戏剧翻译研究一个复杂的系统.192.1术语的繁杂.192.2戏剧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20第三章系统范式指导下的英若诚戏剧翻译研究.453.1系统思想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463.2戏剧翻译研究中的系统范式.50第四章英若诚戏剧翻译文本选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译者 登场 英若诚 戏剧 翻译 体系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