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docx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 1 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 100 以内数的读法、 写法和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的第一课时,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主题图展示了学生在教室中学习、交流、活动的情境,有发书的、有写大字的、有剪五角星的, 为学习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整体概括:教师发书的情境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素材,写大字的情境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素材,剪五角星的情境是学习小括号的素材。例 1
2、 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在编排中提供了 3种不同的直观模型:成包的书、整捆的小棒和计数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丰富表象,便于学生以“十” 为单位探索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利于掌握算法。教材还通过学生的对话形式, 展现了学生多样化的计算方法: 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与10 以内的加法进行类比的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学内容之后,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整十数减整十数该怎么算,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空间。“做一做”第 1 题以一图三式的形式呈现,直观图突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让学生借助
3、直观图,进一步熟悉整十数加减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第 2 题通过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的类比,让学生体会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 以内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口算 100 以内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的式题; 教学难点是感受整十数的加、 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 2 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 100 以内数的读法、 写法和数的组成, 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 1
4、0 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学生在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但主要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缺乏算理的理解。 本节教学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 这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例1在编排中体现了学生所要经历的基本思维过程: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 教材从写字的情境图引出两个实际问题, 列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后, 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 探索算法。 教材采用左右对比的方式, 将演示算理的小棒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对照,使学生“理清法明”。最后再通过比较两道题计算时的不同,使学生总结并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5、做一做”中安排的口算题,采用有联系的两题上下对比的方式:两位数加一位数与10 以内加法对比,两位数加整十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对比。这样的对比既使学生感受“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又突出了口算时的步骤: 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 和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题;教学难点是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 3 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
6、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 2 的编排层次与例 1 基本相同: 实际问题引入列式探索算法整理并呈现算法交流并理解算法, 由具体到抽象地使学生掌握算法, 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 2 在编排中呈现了两种算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凑十法”印象非常深刻,会很自然地迁移到这里,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 第二种算法是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再和两捆的合在一起,类似于竖式计算,既突出了“进位”的道理,又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每种算法的呈现仍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算式图相对照呈现, 突出了算理, 并且以“先算”突出了这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了每种算法的重点。小精
7、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做一做” 中的第 1 题, 提供了直观图让学生依据计算方法圈一圈, 并在算式下面以 “先算再算”的形式,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明确计算的步骤,掌握计算方法。第2题让学生直接算出得数,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口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 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 “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 4 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8、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内容, 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时, 充分利用学生过去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本节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本节内容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例 1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 十数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层次基本相同。 同样采用左右对比编排的方式, 按照提出问题列 出算式动手操作整理算法突出重点的层次进行编排。例 1 在编排中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的问题。 为了突出这一点,教但能更好地体现位值的思想。材将直
9、观教具由小棒变为计数器。 计数器虽比小棒的抽象性强, 学生通过下面标注数位的计数器及计数器上不同颜色的珠子, 能清楚地看到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同时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35-2 和 35-20 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做一做”中安排的口算题是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采用有联系的两题上下对比的方式: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与10 以内减法对比,两位数减整十数与整十数减整十数对比。以此进一步强化两位数减一位数在个位上减、 两位数减整十数在十位上减的计算方法。 它可 以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 (不退位)
10、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并进一步感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 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 (不退位) 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100 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式题;教学难点是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 5 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在编排上, 充分联系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 同时注重学生通
11、过学具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 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 2 分为 3 个层次编排: 第一个层次是引入层次, 学生要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第二层次是列式并计算的层次,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这是重点教学的层次。教材在这里呈现了两种算法,左边的算法是“破十减”,由前面的教学迁移而来,便于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右边的算法是用数的组成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类似于计算, 既突出了退位,又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第三个层次是对照小棒直观图,整理并交流口算方法的层次,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算出得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一做” 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 以内 加法 减法 教材 分析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