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应承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有效培养具备各 种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基础, 各个学科都在以不同角度培养着学生的思维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对思维培养的侧重 单一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更能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该学 科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的都是学生未来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 思维能力。对个体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厚植民族情怀都有着极为深 刻的意义。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维品质,自主
2、探究学习,创设情景,综合学习力引言: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 行为的积累养成习惯,习惯的根深蒂固改变性格,性格又会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方式,自然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命运。归根结底,人和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维 格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道 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综合体现了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2016年之前的教材编排中不大能体现这一理念, 偏理论的表述致使教师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显然没有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及思维能力会
3、逐渐下降,缺乏 一定的能动性。现行的教材改编更注重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教材中图画比重增加,想 要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其次,话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再有违和感。再者, 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更易识记与领会。教师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打造趣味课堂。 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4课不做小马虎,教师 可以为学生排一段哑剧马大哈的一天,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看到马大哈因粗心 大意而制造的生活闹剧,学生在演绎中也能领悟到心急、马虎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从而警示我们做事要细心,不做马大哈。再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华民 族一家亲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大草原、蒙古包的场景,同学们在老师饰演的导
4、 游的带领下,认识蒙古族兄弟姐妹的服装、饮食特点,并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以 此为范例,再让学生分组操练,演绎更多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等)的 本土导游。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汲取知识,并在演绎体验中进行知识输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根据教材逻辑及学生特点,自行设计。加大创设 情境、游戏、表演、唱跳活动的设置,激发出学生兴趣及思维上的积极性,让他们 学会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中去。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挖掘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比如抖音、新闻、小 品、漫画作品之类的进行分析讨论,很容易做到
5、增大学生认知面,提升他们的思考 维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编教材对知识的设置也做到了循序渐进。比如,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讲述了校纪班规,随后第三 单元就学习了我们在公共场合,进一步了解到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守规则、懂礼 让。六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得以提升,就会设置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内容。 从校纪班规、生活规则再到法律法规,这种层层递进的概念会让学生进行更广阔的 思考。课上可以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 不同情境下的规则要求,既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角度,还能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规则与法律区别、使用情形、适用范围。甚至在二年级的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 小学 道德 法治 学科 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