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现象(1).docx
《第4章 光现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光现象(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向,入射角和反射角等于O度。(3)由于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反表述不符 合逻辑关系。2.两种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图示W反射 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 各个方向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 联视觉 特征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 且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能否 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身计定律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成像 原理如图所示,兔源S向四周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3-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分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找到
2、像的位置;用薄玻璃板的原 S 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个像;玻璃板要与水平面谑否则找不到像; 理在 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一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合, 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提示】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觉得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大了,这是由于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而像的大小不 变。知识点4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 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空线一两侧一一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增
3、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折射 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空气水广如:从池底2点射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入射角,眼睛逆 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H点射来的,H点就是2点的变(选填“高”或“低”)的虚像【提示】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虚像。考点2 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2019年、2019年)例3 (2019 德阳中考)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给出了反射光线, 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二二二二二二二二答
4、图:【解析】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先过反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然后再根据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方法点拨1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 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 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 .(2019 扬州中考)能正确
5、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D )6 . (2019 威海中考)空杯底部有一枚硬币4由于杯壁的遮挡,眼睛在8处看不到硬币。逐渐往杯中加水至 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一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 线即可)。考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7 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光的是水;背 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请你依据所学的光的反射知识进行解释。答: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水面对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强,能射入人的眼睛,地面对月光发生漫反 射,反射光线弱,所以地上发光的是水;背着月光走,人看不到水面发生镜
6、面反射的月光,而能看到地面发,生漫 反射的月光,所以地上发暗的是水。【解析】平行光射向平整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 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方法点拨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8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 去,白纸比较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做做看,并解释原因。答: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白纸照射,白纸由于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从侧面看去比较亮;而平面镜 由于光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章 光现象1 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