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docx
《2015最新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最新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doc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准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制定2015/09/281、目的1目的本工艺规程是根据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 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 3部 分:超声检测,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凡按国内规范设计、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需作超声检测时,均应执行本工艺。本工艺自实施之日起,代替CKM-163002/06C。2、适用范围本工2规定了锅炉、压力容器及承压设备管子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工件焊接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等级评定要求。且适用于钢板、锻件超声检测以及超声测厚方法。文件编制部门质控部编制人校对人部门负责人会签栏审批人生效日期分发部门部门份数部门份数经理部4管理部0
2、技术部2生产管理部0制造部1质控部2采购部0财务部0:营业部012-77修订 编号年月日R02007.11.18R12009.07.01R22010.06.01R32011.05.19R42012.07.01R52013.07.01R62014.06.06R62015.09.28修订记录标准改版换版换版换版换版换版换版3本工艺依据下列标准、法规及技术文件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超声检测
3、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6507-2013锅壳锅炉GB/T 16508-2013水管锅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2011压力容器GB/T 11259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GB/T 27664.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1部分:仪器GB/T 27664.2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 第2部分:探头JB/T 8428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JB/T 9214无损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 1
4、0062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4术语和定义4.1 底波降低量BG/BF锻件检测时,在靠近缺陷处的完好区域内第一次底面回波波幅BG与缺陷区域内的第一次底面回波波幅BF的比值,用dB值来表示。4.2 密集区缺陷锻件检测时,在显示屏扫描线上相当于50声程范围内同时有 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是在50X50的检测面上发现在同一深度范围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其反射波幅均大于等于某一特定当量的缺陷。4.3 基准灵敏度和基准灵敏度:一般指将对比试块人工反射体回波高度或被检工件底面回波高度调整到某一基准时的灵 敏度。扫查灵敏度则主要指实际检测灵敏度。扫查灵敏度:为了不漏掉记录缺陷或某些
5、特定的缺陷,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在基准灵敏度基 础上,根据表面状况、检测缺陷要求及探头类型等适当提高dB数(增益)进行实际检测的灵敏度。4.4 超声标准试块JB/ T47013.3规定的用于仪器探头系统性能校准和检测校准的试块。4.5 超声对比试块用于检测校准的试块。4.6 缺陷自身高度缺陷在工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4.7 端点衍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当波阵面通过缺陷时,波阵面会绕缺陷边缘弯曲,并呈圆心展衍,这种现象称之为端点衍射。4.8 端点最大反射波当缺陷的端部回波的幅度达到最大时(也即缺陷端部回波峰值开始降落前瞬时的幅度位置),该回波称之为缺陷端点最大反射波。4.9 回波动态波型回波
6、动态波形是探头移动距离与相应缺陷反射体回波波幅变化的包络线。4.10 工件厚度ta)对于平板对接接头, 焊缝两侧母材厚度相等时,工件厚度t为母材厚度;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等时,工件厚度t为薄侧母材公称厚度;b)对于插入式接管角焊缝,工件厚度t为筒体或封头公称厚度;安放式接管角焊缝, 工件厚度t为接管公称厚度;c)对于T型焊接接头,工件厚度t为腹板公称厚度。5检测人员要求5.1超声检测人员必须按 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进行培训考核,取得超声检测资格证书。并且由公司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执业注册后,方能从事超声检测工作方法与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
7、5.3 超声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n级(中级)和出级(高级)。5.4 质量等级评定及检测报告签发应有取得n级或出级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且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5.5 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设备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熟悉被检工件的材质、几何尺寸及透声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6检测设备和器材6.1 检测仪器、探头和系统性能6.1.1 检测仪器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PXUT350败PXUT390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10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
8、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 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 1dBo超声仪器各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指标要 求应满足附录N的要求并由制造厂家提供证明文件,测试方法按GB/T27664.1的规定。6.1.2 探头a超声检测常用探头有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直探头和其他适用性探头,其性能应满足各种检测工件的检测需要,以最大可能有效地检测出不允许存在缺陷为原则。b圆形晶片直径一般不应大于40mm方形晶片任一边长一般不应大于40mm其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O的要求,测试方法应按 GB/T 27664.2 的规定。c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 ,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6.1.3 超
9、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组合性能6.1.3.1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力,测试方法按附录C、W录口、W录规定执行。6.1.3.2 以下情况时应测定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a)新购置的超声检测仪器和探头;b)仪器和探头在维修或更换主要部件后;c)检测人员有怀疑时。6.1.3.3 水平线性偏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偏差不大于 5%6.1.3.4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探头标称频率之间偏差不得大于土10%6.1.3.5 仪器-直探头组合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32dB.b)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标称频率为5Hz的探头,盲区不大
10、于10 mm;对于标称频率为2.5Hz的探头,盲区不大于15 mm;c)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20dB。6.1.3.6 仪器-斜探头组合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 42dB。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12dB。6.1.3.7 仪器和探头组合频率的测试方法按 JB/T10062的规定,其他组合性能的测试方法参照JB/T9214的规定。现有的探头单位:mm探头类别探头K直晶片尺寸探头频率直探头/14D 20D1.0Hz、2.5Hz、5Hz双晶探头/20D5 Hz斜探头K110X10、13X132.5 HzK210X10、13X132.5 HzK36X6、10X 10、13X
11、 132.5 Hz、5 Hz7试块和耦合剂7.1 标准试块标准试块是指本工艺规程规定的用于仪器探头系统性能校准和检测的试块,本工艺采用的标准试块有CSK-IA (入射点、3、分辨力测试)、CSK-IIA、CSK-IIIA 、DZ- 1(直探头盲区测试)、DB- P Z20-2和DB-P Z20-4 (垂直线性测试、水平线性测试、灵敏度余量测试)。7.1.1 标准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声学性能相同或近似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内不得有影响人工缺陷显示的自然缺陷,当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2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7.1.2 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长横孔、短横孔、平底孔、线切割槽和V型槽等。校准时,探头主声束
12、应与反射 体的反射面相垂直。7.1.3 标准试块尺寸精度应符合本工艺要求,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7.1.4 标准试块的其他制造要求应符合JB/T8428的规定。7.2 对比试块7.2.1 对比试块是指与被检件或材料化学成分相似,含有意义明确参考反射体的试块,用以调节超声检测设备的幅度和(或)时间分度,以将所检出的不连续信号与已知反射体所产生的信号相比较,即用于检测校准的试块。本工艺采用的对比试块有:阶梯平底试块,钢板超声检测对比试块、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对比试块、钢管环向对接接头 GSt块、锻件CS式块、承压设备曲面纵向对接接头RB-L-1和RB-L-2试块、承压设备曲面环向对接接头RB-C试块。
13、7.2.2 对比试块的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试块厚度应与被检工件的厚度相对应。如果涉及到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厚度部件焊接接头的检测,试块的厚度应由最大厚度来确定。7.2.3 对比试块应采用与被检材料声学性能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制成,试块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或等于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7.2.4 对比试块反射体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7.3 耦合剂7.3.1 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化学浆糊、甘油和水等。7.3.2 耦合剂污染物含量的控制7.3.2.1 馍基合金上使用的耦合剂含硫量不应大于250mg/L。7.3.2.2 奥氏体不锈钢或钛材
14、上使用的耦合剂卤素(氯和氟)的总含量不应大于250mg/L。8超声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测定、核查、运行核查和复核要求8.1 一般要求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8.2 校准或核查8.2.1 每年至少对超声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盲区(仅限直探头)、灵敏度余量、分辨力以及仪器的衰减器精度,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测试要求应满足6.1.3的规定。8.2.2 每年至少对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与机械损伤,进行一次核查。8.3 仪器和探头运行核查测定方法按GB/T27664.1的规定。(见附录每隔6个月至少
15、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C)对实际使用中探头每3个月至少对盲区(仅限直探头)、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进行一次运行核查并记录,测试要求应满足6.1.3的规定。8.4 使用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每次检测前应检查仪器设备器材外观、线缆连接和开机信号显示情况是否正常。斜探头在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K直测定。测定应按附录 M关规定进行。8.5 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b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c连续工作4h以上时;d工作结束时。8.6 检测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a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
16、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b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对距离-波幅曲线的校核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后所检测的部位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8.7 注意事项校准、复核和对仪器进行线性检测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波开关等)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平上。8.8 检测操作指导书。9.1 应根据通用工艺规程的内容以及被检对象的检测要求操作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a)检测技术要求:检测技术(直接接触法-直探头检测、斜
17、探头检测、)和检测波形;b)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规格、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等;c)检测设备器材:仪器型号、探头规格、耦合剂、试块种类。d)检测工艺相关技术参数:扫查方向及扫查范围、缺陷定量方法、检测记录和评定要求、检测示意图等。9.2 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验证方式可在相关对比试块上进行,验证内容包括检测范围内灵敏度、信噪比等是否满足检测要求。10检测实施10.1 检测准备10.1.1 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和在用检验中,超声检测的检测时机及抽检率的选择等应按相关法规、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10.1.2 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18、10.1.3 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检测面(探头经过的区域)上所有影响检测的油漆、锈蚀、飞 溅和污物等均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10.2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查区域是应彳证足够的复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10.3 探头的扫查速度应当不成超过 150/s,以防止漏检。10.4 扫查灵敏度不低于基准灵敏度。10.5 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浆糊等。10.6 灵敏度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引起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当量误差的因素应进行补偿,这些因素包括耦合、材质衰减和曲面的差异造成的灵
19、敏度变化。a)耦合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b)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c)曲面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检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对由工件和试块曲率半径不同引起 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10.7 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b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c连续工作4h以上时;d工作结束时。10.8 扫描量程的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该点读数的10%或全扫描量程的5%,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
20、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10.9 扫查灵敏度的复核复核时,如发现扫查灵敏度或距离一波幅曲线上任一深度人工反射体回波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 ,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10.10 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应返修。返修的部位及返修影响的部位均应复探,复探部位的质量亦应符合验收 标准。返修后进行复验时,按原探伤条件进行。11超声检测记录和报告11.1 检测设备器材:a)检测仪器型号及编号;b )探头(类型、晶片尺寸、K值、标称频率等);c ) 试块型号;d )耦合剂。11.2 检测工艺参数:a)检测范围、扫查位置(面、侧等) ;b
21、扫描比例;c) 扫查方式;d)检测灵敏度;e)耦合补偿量等。11.3 检测情况:a )检测部位示意图;b )缺陷位置、尺寸、回波波幅等;c )缺陷评定级别;d )缺陷类型、缺陷自身高度(在用承压设备检测时)。11.4 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11.5 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除符合 NB/T 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委托单位;b )检测技术等级;c )检测设备器材:仪器型号及编号、探头、试块、耦合剂;d )检测示意图:检测部位、检测区域以及所发现的缺陷位置、尺寸和分布。11.6 记录、报告应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保存期不得少于7年。7年后,若用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最新 超声波 检测 工艺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