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雷检测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docx
《关于防雷检测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防雷检测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防雷检测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防雷检测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检测,也适用于常规建筑物的年检。本作业指导书不适用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714-2105中规定以外的建构筑物。检测类、第二类建筑物时应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防雷检测甲级资质方可进行。2. 引用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714-21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 测试仪器清单序号仪器设备名称主要性能要求型号编码测量范围1 激光测距仪SW-1502 测厚仪MT6003 经纬仪DE2A4 拉力计HP-5
2、005 可燃气体测试仪TYBX31C6接地电阻测试仪FW-E08AP7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FW-E08BP8 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9 环路电阻测试仪FW3020B10 防雷元件测试仪FW-SPD0611 绝缘电阻测试仪FW3050P12 表面阻抗测试仪SL-030B13 静电电位测试仪FMX-00314 数字万用表UT61E15 标准电阻FW-DZ16 钢卷尺DL915017 游标卡尺111-1014. 检测分类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3.0.1条规定: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检测前应首先用激光测距仪(SW-1
3、50)测量被检测建筑物的长、宽、高,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中的公式计算出年预计雷击次数,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3.0.2条、3.0.3条和3.0.4条的规定对被测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确定防雷类别后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714-2105中规定的不同防雷类型的建筑物分别进行检测。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公式:N=kXNgXAe式中:N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一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
4、的建筑物取1.5;金属屋面没有接地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山顶上或旷野的孤立建筑物取2;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3.0.2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类防雷建筑物:3.0.4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5. 检测周期检测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首次检测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次检测。定期检测是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应对其结构、布置、形状、材
5、料规格、尺寸、连接方法和电气性能等隐蔽工程进行分阶段检测。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测,隐蔽工程除外。划分为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检测周期为6个月;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检测周期为12个月。6. 检测项目无论是划分为第几类防雷的建筑物,其检测项目都应该包含下列项目:a.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b. 接闪器c. 引下线d. 接地装置e. 防雷区的划分f. 雷电电磁脉冲屏蔽g. 等电位连接h. 电涌保护器7. 检测要求和方法7.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7.1.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激光测距仪:SW-150,测量建构筑长、款、高经纬仪:DE2A,测量建构筑长、款、高钢卷尺:
6、DL9150。测量建构筑长、款、高7.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分类方法按照本作业指导书第四条或GB50057-2010中第3.0.2条、3.0.3条、3.0.4条和4.5.1条及GB/T21431-2015附录A的规定确定。防雷分类中关于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详见自动计算软件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年计算雷击次数计算表。7.2 接闪器7.2.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数显卡尺:111-101,测量接闪器规格,接闪器焊接长度;钢卷尺:DL9150,测量接闪器高度,接闪带支架间距、高度。拉力计:HP-500,测量避雷带支
7、架的承受力。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测量接闪器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7.2.2 要求7.2.2.1 接闪器的布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布置接闪器时,可单独或任意组合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8. 表1接闪器布置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hr(m)接闪网网格尺寸(m)*类防雷建筑物305X5或06X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010X10或012X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X20或024X167.2.2.2接闪器的材料规格、结构、zui小截面积和安装方式等应符合GB50057-2010中4.2.4、4.3.1、4.4.1及5.2条的规定。7.2.3检测7.2.3.1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接闪器
8、的直径,焊接搭接长度;其规格应符合GB50057-2010第5.2条接闪器的规定;7.2.3.2 首次检测时,用钢卷尺测量接闪带高度、接闪带支架间距、接闪网格尺寸,其规格应符合GB50057-2010第5.2条或GB/T21431第5.2.1.1条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明敷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高于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7.2.3.3 首
9、次检测时,应肉眼检测接闪器是否有防腐处理,焊接是否饱满,搭接长度是否符合GB50343-2012第6.2.4条规定;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接闪器上是否缠绕其它线缆、接闪器是否有倒伏、断裂、接闪带支架是否有松动,并用拉力计HP-500检测接闪带支架是否可以承受49N的垂直拉力。7.2.3.4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并计算突出天面的风帽、放散管、电梯机房等是否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7.2.3.5 首次检测时,应检测接闪杆与风帽、放散管等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GB50057-2010第4.2.1条的规定,7.2.3.6 属于yi类防雷建筑物的,其独立接闪杆与被保护建筑物地面上的距离应大于3m。7.2.3
10、7 高层建筑不应在女儿墙上暗敷接闪器。7.2.3.8 接闪带在拐角处应按照女儿墙的走向布置,弯曲的角度不小于90,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10倍,扁钢宽度的6倍。接闪带通过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100mm弧形。7.2.3.9 烟囱的接闪器应符合GB50057-2010中4.4.9条的规定。7.2.3.10 接闪器的焊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等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Q。7.2.3.11 未尽项目详见GB/T21431-2015第5.2条规定。7.3 引下线7.3.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数显卡尺:测量引下线的规格;钢卷尺:DL9150,测量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引线下与电气线缆之
11、间的距离;拉力计:HP-500,测量避雷带支架的承受力。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测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7.3.2 检测7.3.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隐蔽工程记录,确认作为引下线的材质、规格、数量、连接方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GB50057-2010第5.3条引下线的要求。7.3.2.2 用钢卷尺DL9150测量引下线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间距/m*类防雷建筑物1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57.3.2.3 用数显卡尺111-101测量引下线的规格,搭接长度是否符合GB50057-2010第5.3和GB50343-2012第6.2.4条
12、规定。7.3.2.4 检查引下线是否有防腐措施,截面积腐蚀程度是否小于1/3,引下线是否有断裂、松动。检查外敷引下线支架能否承受49N的力。7.3.2.5 外敷引下线时还应检查是否缠绕电气线缆,与线缆之间的平行距离、交叉距离是否符合GB70057-2010中4.3.8条规定。7.3.2.6 外敷引下线应设置断接卡,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7.3.2.7 烟囱的引下线应符合GB50057-2010第4.4.9条规定
13、7.3.2.8 引下线与接地体、接闪器之间的焊接,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Q。7.3.2.9 未尽项目详见GB/T21431-2015第5.3条规定。7.4 接地7.4.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测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接地电阻测试仪:FW-E08AP/FW-E08BP,测量接地电阻。7.4.2 检测7.4.2.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设计图纸和隐蔽工程记录,确保接地装置的材质,规格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GB50057-2010第5.4条规定。7.4.2.2 当建筑物采用共用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应按照系统要求的zui小的电阻为标准。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通
14、常,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小于4Q。7.4.2.3 采用独立接地体的构筑物,划分为yi类防雷建筑物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Q,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Q。7.4.2.4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对接地电阻进行跟踪检测。已经投入使用的构筑物,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以测量预留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当无预留接地点时,可以测量建构筑总配电柜内的接地端子排的接地电阻或1楼配电间的接地端子排。7.4.2.5 测量接地电阻时推荐使用四线法,条件无法具备时可以使用三线法,但测试之前应将测试线缆产生的线阻排除掉。接地电阻测试仪FW-E08A/FW-E08B的线阻校准方法见仪器使用作业指导。
15、7.5 防雷区的划分检测电子信息系统时,应首先对电子信息系统所在的位置进行防雷分区划分。1 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并导走全部雷电流,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时,应划分为LPZ0A区。2 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仍没有衰减时,应划分为LPZ0B区。3 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且由于在界面处的分流,流经各导体的电涌电流比LPZ0B区内的更小,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时,应划分为LPZ1区。4 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涌电流和雷击电磁场强度时,增设的后续防雷区应划分为LPZ2
16、n后续防雷区。7.6 雷电电磁脉冲屏蔽7.6.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测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接地电阻测试仪:FW-E08AP/FW-E08BP,测量接地电阻。表面电阻测试仪:SL-030B,测量防静电地板表面电阻。静电电压测试仪:FMX-003,测量防静电地板静电电压。7.6.2 检测配电系统的制式为TN-S系统。7.6.3 检测所有外露金属部件之间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Q(一类防雷建筑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03Q)。7.6.4 检测所有外露金属部件均接地,且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7.6.5 测试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静电地板的静电电压,电压值不超过1kV。7.6
17、6 测试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电阻值在2.5*104-1.0*1097.6.7 屏蔽效能的计算和测试参照GB50057-2010第6.3.2的规定和GB/T21431-2015附录I.2.3条的规定。7.7 等电位7.7.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等电位测试仪:FW3700P,测量金属部件之间连接的过渡电阻。7.7.2 检测7.7.2.1 等电位的检测包含直击雷的等电位和感应雷防护的等电位。7.7.2.2 检测直击雷防护措施的等电位,屋面所有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格)的焊接过渡电阻不大于0.2Q。7.7.2.3 屋面所有不带电的金属均应与接闪器做等电位连接,连接处过渡电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防雷 检测 标准 流程 作业 指导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