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园林和林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园林和林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园林和林业发展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园林和林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开启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是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拉开序幕、开局起步的五年。园林和林业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目标和历史使命。园林和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既要与国家、省、市发展规划同频共振,又要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因此,本规划将以长江生态大保护和园林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持续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坚持护林增绿、精心管养,提质增效,持续建设美丽新,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为进一步助推区生
2、态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园林和林业工作实际,区园林和林业局特组织编制了区园林和林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年)o第一章园林和林业的基础条件及“十四五”发展成效第一节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条件1、自然环境条件(1)地理位置。区坐落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北纬。区正北与市洪山区毗连,东北与鄂州市接壤,东南与大冶市相邻,正南与咸宁市交界,西南与嘉鱼县相靠,西北与蔡甸区和汉南区隔长江相望。区境南北长63.1公里,东西宽54.17公里。(2)地形地貌。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黏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
3、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均。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区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3)河流水系。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临湖,间以水库塘堰,形成江湖环抱之势。由于地势南北狭长而东西倾斜,境内水系呈离心扇形,按自然出江口划分:金水河水出金口入长江,梁子湖水出樊口闸,汤逊湖水出武泰闸。较大江河有长江和金水河,长江流经区境段长31.5公里,金水河的区境流程42公里,在金水闸
4、入长江。较大的湖泊有:鲁湖、斧头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与金水河相通;粱子湖系,由3个湖泊组成,与长江相连;汤逊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积水由海口闸、陈山头闸和武泰闸流入长江。区境江河、湖泊、河滩、湖滩、水库等水域面积达6.467万公顷,占全区版图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区可养水面3.84万公顷,是市水域面积最大的区。(4)土壤条件。区境属我国红壤的北部边缘,又是黄棕壤的南缘,滨江抱湖的地理位置有潮土分布。北部拢冈平原以黄棕壤和潮土为主,中部低丘拢冈平原皆为红壤,西部平原以潮土为主。水稻土在区境达7.33万公顷,依水型又可划分为5个亚类(淹育型、漪育型、潜育型、沼泽型、侧渗型)。潮土在区境达4666.7
5、公顷,分布于沿江滨湖地区,依石灰反应可分为潮土和灰潮土二个亚类。红壤在区境达5.6万公顷,分布于区境高拢冈的冈顶、冈面、冈坡及低丘上,土壤黏性大,PH值变幅在4.5-6之间,该土类划分为2个亚类、6个土属、23个土种。黄棕壤在区境面积达6000公顷,分布于区境北部。属红黄壤向棕壤、褐土过渡的土类,该土类有一个亚类一个土属。(5)气候条件。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C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C,年总降水量为889.2-1862.6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47.7毫米,日照时数为1450-2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
6、雨热同季。2、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区划和人口。区隶属于省市,位于市南部。全区总面积2018.3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区。截至2019年末,区户籍人口64.68万人,常住人口98.7万人,实现地区国民生产总值948.80亿元。(2)经济情况。2019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80亿元,财政收入154.6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9万元。(3)交通条件。区交通便利,京厂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2019年,区公路里程累计达3069千米。区内航道3条92.5千米
7、区营运车辆拥有量达9442辆,其中,规模性货运企业23家,营运货车912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LO亿吨,货运周转量35.6亿吨每千米。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322辆,6407客座,开通线路16条。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3.3亿人每千米。第二节“十四五”期间的园林发展主要成效1、绿色园林架构布局成型,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落实园林和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每年10条林荫道路改造提质,全面完成21.9公里的四环线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顺利完成30公里环山绿道、22.5公里环湖绿道建设,构建起了具有山水特质的“带、环、片交织放射”的绿色园林架构,城
8、市园林品位稳步提升,实现了全区园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园林景观全面优化,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道路绿化、环山绿道、湿地公园、街心公园、郊野公园等绿地网格化系统建设,全面优化园林景观布局。基本完成安山郊野公园建设项目。提质改建了谭鑫培公园、市民休闲中心、新世纪公园、青龙广场、中央大公园、纸坊城区街心公园等10多个风格各异的公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规定要求。环山绿道、汤逊湖环湖绿道建设完成,这两条绿地是继东湖绿道之后市民绿道之行的首选。高质量完成了军运会园林绿化项目,高标准完成军运会重点保护线路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区政府和中央大公园门口周边园林景观设施建设,绿化总面积16
9、000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灌木共计5575株,地被草坪13000平方米。推进城区道路公园花坛等绿地建设,对全区31条道路及路边公园等绿化景观全面升级改造,打造出文化大道、青龙南路等标志性景观道路,城区道路、公园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截至2025年底,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1%,绿地率达35.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06平方米。城市绿地网格化系统布局日趋完善,绿色空间渗透全区,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3、生态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目标,推进“精致园林”三年行动,通过提升林荫道路增绿遮荫质量、休闲湿地公园
10、改造、绿色森林管护、闲置空地插花、花博园有序发展等多种美化绿化建设,着力打造“大绿化、大园林、大森林、大花海”的社会民生园林,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有了质的提升,构成了城乡一体、花木交错、层次立体的绿色生态圈。坚持不懈的抓生态园林建设,使得道路水土流失持续降低,蓄水能力和海绵功能进一步增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城市肺脏功能进一步提升;城乡优质绿化景观得以形成,独特的风景线进一步得到了全社会认可。生态建设成果也带动了花卉园艺产业的大发展。通过“互联网+林业”构建国内领先的花卉苗木线上交易平台,2025年,花卉博览园批发采购综合销售额约2亿元,并辐射到省内各地市。通过完善上下游供应
11、链,带动了区园林园艺产业转型升级。4、全面落实制度规范,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十四五”期间,认真落实贯彻执行市城市绿化条例、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等规章制度、条例文件,并建立起系统的规划引领、生态建设、资源管理、责任落实、生态补偿、评价考核体制机制,通过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抓结果,促进了全区园林绿化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障了全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为美丽、幸福作出了园林人的重大贡献。第三节“十四五”期间的林业发展主要成效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12、展示范工作,圆满完成城乡绿化和道路绿化建设。2016年绿满荆楚行动任务超额完成,造林面积达2.49万亩,提前完成省局下达的总目标。推进绿色家园行动及村湾绿化工程建设,建成省级绿色乡村60个,区级18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完成园林绿化四旁植树100万株,折合绿化面积1万亩,超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逐步实现村湾绿化全覆盖。五年间,全区累计投入林业资金8.92亿元,完成营造林1.9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5.3万亩,完成乡村造林绿化面积25.21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03万株。截至2025年底,森林覆盖率达10.69%,森林蓄积量达115.34万立方米。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
13、数比率持续提高,2025年该比率超过九成,综合考核在全市排名前列,PMl0、PM2.5等主要大气污染指数逐年下降。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福利,成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最亮底色。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发展良好“十四五”期间,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核心,以生态林业建设、林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林果茶苗四大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林业产业示范基地40万亩,柑橘、茶叶、猴桃、蓝莓等经济林产业基地3.28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1万亩。2025年各类经济林产量达到3.24万吨,各类苗木产量达到54246万株,观赏花卉、苗木、鲜切花0.25亿枝。
14、十四五”期间,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30.69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35.3亿元。全区生态旅游呈良好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全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采果游、农家乐、乡村游等年均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年均实现生态林业旅游综合收入0.5亿元。3、依法治林扎实推进,资源保护持续有效“十四五”期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耕厚植、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扎实依法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林业执法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湿地保护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生物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增加。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健全完善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平台,做好野生
15、动物救助和栖息地保护工作。加强林业执法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书,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3%以下。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完成安山、潴洋海、藏龙岛三个湿地公园和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及水生植物、陆生植被恢复工作。健全完善森林病虫防害防治网络体系,使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03%以下,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监测预报覆盖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IO0%以上。尤其是安山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内有149种野生鸟类聚集,鸟类数量达3万多只,鸟类数量在全省湿地公园中排第二,成为观鸟赏湖休闲游的新
16、去处。4、林改工作深入实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围绕保护生态和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单位公益性定性、人员定编安置、完善社会保障,山林保护队伍得以稳定,山林管理得到加强,森林环境得到优化,林相得到提升,负离子和氧浓度得以提高,成为乡村旅游者心目中的森林氧吧,呈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画卷。5、提升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助推林特产业发展抢救性恢复本地区传统水果品种“大红袍桃”并繁育优良“大红袍桃”苗50000株。“十四五”期间,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引进优良苗木品种9个,如:红花玉兰、红火箭、红火球、紫薇等。
17、水果新品种13个,如:蓝莓、空心李、火龙果、沃柑、爱媛28等。茶叶新品种5个,如:安吉白茶、黄金芽、黄金叶、乌牛早、浙农117。传统水果品种的抢救恢复,新品种的引种、试验、推广,为林果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优化提升了本地区林、果、茶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也为林农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6、基础设施日益改善,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十四五”期间,构建森林综合执法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林业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截至2025年底,新建护林防火检查点27处,新建防火作业通道117公里,已建成土地堂青龙山林场等4个森林防火监控点,实现实时监控区域24小时巡查。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购
18、置风力灭火机、灭火弹、灭火服、割灌机等10840台套。已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项目”并覆盖到各街道办事处,可实时掌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系统数据资料更新已全部完成。已完成“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指挥调度室,安装公安专用电脑设备并迁入金盾网一线,民警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到100%,各项采集设备齐备,在执法场所内部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信息数据及时更新汇总,将森林综合执法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提升到新高度。第四节“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约束性指标根据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截至2025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69%(动态监测值),森林蓄积量11
19、5.34万立方米,超额完成省市局“十四五”下达指标任务10.34%和101.11万立方米,分别增长0.35百分点和14.23万立方米。2、预期性指标“十四五”期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1%,绿地率35.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6平方米,绿荫路推广率86.28%,完成营造林1.94万亩,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53.97万亩,全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4个,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5.3亿元,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年森林火灾受害率、年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每年控制在S3%。以下,均达到规划目标任务。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表1:区园林与林业“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号
20、指标名称2015年2016年2017年-一约束性指标1一森林覆盖率(%)10.1210.2210.37CNF森林蓄积量(万m3)86.0990.4793.58-预期性指标1F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3638CZF建成区绿地率(%)31.2133.134CL人均公园绿地(m2)6.257.88.14林荫路推广率(%)匚一林业用地(万亩)42.943.2043.25eP生态公益林面积(亩)91849.792768.293696LI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个)444EP年森林火受害率(%。)O.21%00.29%o0.25%oC一年森林病虫害成灾率(0)0.3%o0.3%o0.16%o1O
21、林业总产值(亿元)30.6932.133.94第二章“十五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十五五”期间面临的机遇1、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园林和林业提供新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这些都体现出我国对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园林和林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强林兴林惠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了园林
22、和林业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园林和林业地位和作用的关注与认识逐渐提高,各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为“十五五”时期园林和林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乡村振兴赋予了园林和林业发展新使命正在全国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富民生态产业业,多途径、多方式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和生态产品供给,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推进园林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的现代园林和林业体系。这不仅指明了园林和林业的发展方向,也赋予了园林和林业新的使命,即调整优化园林和林业结构,推进园林和林业转型升级,增加绿色生态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提高。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园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省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十五五”规划既要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要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努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家战略的落实,必将迎来生态产品消费的井喷,也将推动园林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深入。在市场需求引领下的生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扩大产品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园林 林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