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前言第一章“十四五”时期主要成就一、城乡就业规模持续增长,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二、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有效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成效逐步显现。三、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在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中作出新贡献。四、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第二章机遇和挑战一、面临挑战(一)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影响。(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压力较大。(四)根治欠薪源头治理有较大压力。二、发展机遇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2、对就业带来影响。(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压力较大。(四)根治欠薪源头治理有较大压力。三、主要目标(一)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二)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构筑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第四章重点任务一、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体系。三、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六、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保障监察。七、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第五章重点工程一、街道办事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二、毕业生(青年)就业见习工程。三、职教院校共建
3、共促工程。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程。五、和谐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和执法效能提升工程六、社保基金安全防控工程。第六章实施保障一、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二、加大规划实施的阶段性评估检查。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五、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实施“强省会”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实现我市实施“一百两千三区”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4、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O因此,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对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等作出部署,进一步发挥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市“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编制了市“十五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十五五”时期市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导工作,推动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专项规划期为2026年一2030年。第一章“
5、十四五”时期主要成就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稳定之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十四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以“民生为本”为工作主线,围绕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优化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一、城乡就业规模持续增长,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十四五”期间,城乡统筹就业持续增长,完成城乡统筹就业10.27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6.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2万人;持续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
6、制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产生一户、认定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要求,抓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完成4712人,就业率达96.20%;组织线上及现场招聘会328场,进场企业9000余家,提供岗位信息312900余条,进场及浏览网页求职370000余人次,达成用工意向37300余人。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充分就业村168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居委会)36个,创建率达90%以上。荣获了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
7、点县”和“省2016-2017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称号。2018年,市就业局党支部因脱贫攻坚成绩突出,获得市委授予的“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就业局窗口被评选为省优秀服务窗口。二、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有效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成效逐步显现。建立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落实鼓励创业的有关扶持政策;开展创业孵化,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创业奖励、场租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给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跟踪扶持。“十四五”期间,发放农民工返乡帮扶资金256.2万元、854人,举办农民工返乡创业经验交流会47
8、场1300人参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2户、1.67亿元;发放自主创业奖励722户、344.95万元;发放经营场所房租补贴1016户、IlOL7254万元;发放稳岗补贴96家、734.397万元;新增办理工商户登记13412户,带动11384人就业。工业(物流)等园区新增入驻企业682户,解决30868人就业。完成创业培训4054人,技能培训18568人,技能鉴定6890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20032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7698人。三、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在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中作出新贡献。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指导,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9、通过抓问题排查强化工作扎实开展、抓工作督导强化工作落实落地、抓人社攻坚强化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指导促进就业、以专项招聘服务就业,精心打造“就业扶贫套餐”,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逐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998人,有劳动能力2125户4130人,已就业创业2125户4048人,其中:已就业2027户3916人,自主创业98户132人,未就业82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83户1966人,在省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系统中有劳动能力445户918人,已就业创业445户882人,未就业36
10、人,精准就业扶贫任务圆满收官。四、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连续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与失业保障金标准,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十四五”期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规模为10.35万人(2015年为6.5万),参加失业保险规模为4.41万人(2015年为4.16万),参加工伤保险的规模为12.33万人(2015年为4.32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规模为17万人(2015年为16.68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慎推进,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目标
1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从2015年的5.22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IL98亿元。“十四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由2万人增加到3万人。逐步提高失业人员待遇,失业保险金标准从2015年的875元/人月逐步提高到1611元/人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140元提高到168元,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应保尽保。低保、特困、建档立卡及重残等特殊群体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持续降低社保费率,工伤、失业保险费征收继续按阶段性降费比例执行,养老保险费征收单位比例从20%降至16%;新冠疫情期间,落实参保企业社保费缓、减、免、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市“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险情况统计表201
12、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5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160人71298人75705人93200人1035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205人50066人65169人94918人1233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781人40517人40717人41699人441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806人175600人170028人168400人170000人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加强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受理范围
13、一致化、审理程序标准化、裁审衔接机制长效化的仲裁院建设。持续完善“智能仲裁院”、“数字仲裁庭”建设,实现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共享、流程管理和办案监督,持续提升仲裁工作质量。加强基层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加快构建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十四五”期末,全市开展各类专项检查8次,对3235户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涉及劳动者89615人次,对19160户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涉及96547人;会同公安等司法部门,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13起,刑事拘留6人,为农民工追回工资4396万元,惠及农民工1960余人,116家施工单位缴存工资保证金12
14、386.08万。“十四五”期间,共收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66件,立案受理780件,审结780件,其中裁决结案560件,调解结案220件(各调解中心、企业调解委案外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16件),成功率达62.57%,仲裁终结率52.69%。2016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获省级“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称号。第二章机遇和挑战一、面临挑战(一)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十五五”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等,传统产业工人面临转型升级,城镇化转移就业增多,大中专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农民工返乡回流有所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影响
15、十五五”期间,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快,对就业产生总量替代效应;自动化程度较高,传统岗位逐步减少,将导致省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选择返乡就业,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突显。(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压力较大。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处于重要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的巨大挑战,已退休人员中大部分的实际缴费年限较短,基金长期支付量较大,基金缺口大,养老金支付负担不断加重。城乡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存在机构不完善、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匹配度低。此外,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参保续保存在较大的不稳
16、定性。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与关系转移体系尚未完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待完善,信息化升级改造任务艰巨,社会保障协同服务机制有待优化,“十五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四)根治欠薪源头治理有较大压力。在建项目实名制6个Io0%指标推进难度大,建设领域依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灾区”,工程层层违法转包、分包问题严重,导致发生拖欠工资问题时,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为劳动监察解决欠薪问题带来很大障碍。劳动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劳动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二、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体验式经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速,新的就业形式与
17、就业岗位不断涌现;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经济、拓岗位、兜底线、促进更充分就业,推动更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好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确保“强省会”五年行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数字经济、体验式经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速,新的就业形式与就业岗位不断涌现。随着电商发展的不断完善,实体零售业加快转型,线上线下协同,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个性化需求突显,有助于壮大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传统电商的带动下,消费场景化、带货平台、网络主播等体验式经济不断涌现,成为全
18、市灵活就业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实施(贵安)融合发展战略,市区域优势突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实施“一百两千三区”战略,补齐经济短板,全力推进以中高端消费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医药产业等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创新服务与管理、扩大就业岗位创造了重要发展契机。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百两千三区”战略部署,全力服务”一圈两场三改”。增
19、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四轮驱动”把保障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主要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应保尽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
20、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和工资收入等利益问题入手,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二)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推进新产业、现代都市农业、中高端商贸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聚焦重点群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分类施策,兜牢民生底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坚持就业优先,扩大就业规模。坚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着力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
21、先战略,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四)坚持服务大局,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把开发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参与宏观经济调控、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补短板、兜底线、防返贫,做实做细政策预案,预防和应对并重,发挥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托底作用,切实防范就业领域风险隐患,切实守住不发生民生领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三主要目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努力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
22、社会保障事业迈向新台阶。(一)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级就业创业政策,依托”充分就业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市、乡、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以“政府开发就业,经济拉动就业,产业调整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异地转移就业,社区服务就业”等多元化就业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共商共建共治,创造挖掘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落实城乡统筹就业8.5万人,其中: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5万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创建率达93%以上。(二)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要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并落实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就业 社会保障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