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轮子”一起转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南部休闲康养和文体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的战略关键期。为贯彻落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省、州“十五五”关于文化和旅游、体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规划主要内容为总结“
2、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体育业发展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确定“十五五”期间市文化和旅游、体育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市文化体育旅游事业高质量融合、跨越式发展,把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壮大成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四化”建设中的“盖碗菜”以及支撑人民群众精神和生活的幸福产业。第一章“十四五”期间发展回顾、发展成就“十四五”期间,市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围绕民族文化体育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强力推进全域
3、旅游建设,是市文化体育旅游业实现“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是在转型中创新突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加速复苏的艰难时刻,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生态发展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不断筑牢“十四五”期间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拐点、五年大变样”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夯实各类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建设了剑江斗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青云湖国家森林公园、螺蛔壳省级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中华茶文化博览园、中国绿化博览园、秦汉影视城、巨升影视旅游小镇、炬蜂民国欢乐小镇、南沙洲、杉木湖、三江堰、雨花湖、两河汇等,形成“一江多湖多公园”的剑江绿色生态景观带
4、先后顺利承办了毛尖(国际)茶人会、第九届国际摄影博览会、州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文旅融合大型展会,特别是在2025年10月18日成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实现了绿博会”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第一次在非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的绿博会”的“四个第一次“,吸引四海宾朋赴匀“游盛世绿博、观“中国天眼”、品毛尖、赏世遗风光”,对推进西南地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树立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典型和样板。荣获了“全球绿色城市”(全省唯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有7个:贵阳市、市、凯里市、遵义市、安顺市、赤水市、兴义市);“首批全国
5、县域足球典型”(全国101个城市,有3个:贵阳市观山湖区、黔东南州榕江县、州市);“中国宜居城镇”;“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等称号。在“十四五”期间全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年均增长率达12%,游客人均花费突破千元达1613元/人,202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4.l%0(二)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年来,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品牌、交通区位、环境优化、联通带动等比较优势。已建成的贵广高铁、兰海高速、厦蓉高速,在建贵南高铁、都香高速,且都香高速都安段已建成通车、形成环高速带;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
6、率分别为39.7%,36.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天然大氧吧和避暑胜地的环境优化为康养、休闲、度假带来了先决条件,将市内各优质旅游资源快速辐射至包括贵阳、桂林、广州、柳州、南宁、长沙、昆明、香格里拉等范围内的重要旅游城市及其旅游线路。旅游配套要素逐步完善。在“吃”方面,培育了地方特色餐馆165家,开发打造了一批特色美食,引进了一批川菜、湘菜、粤菜餐馆和品牌连锁餐馆,满足了游客多方面需求;在“住”方面,新增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5家,高端精品民宿从零增加到目前2家,全市床位数从2016年的1.2万张增加到目前的2.1万张;在“行”方面,目前全市可提供包车服务旅游客运企业4家,车辆数83
7、辆2557个座位,网约车、自驾车方便快捷,新增茶博园专线、绿博园专线等47条景区公交线路,游客通达便捷;在“游”方面,按照国家标准推动景区提质升级,提升景区旅游品质,国家A级旅游景区从2016年4个增加到目前9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1个;在“购”方面,围绕水书、水族剪纸、苗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毛尖茶、小引子系列产品、铁皮石斛、匀酒等农特产品,推出了6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游客反响良好;在“娱”方面,推出了绿博园、茶文化影视小镇、东升影视城、东方记忆园等景区景点,打造“流光溢彩夜”夜间消费业态,陆续向市场推出了情暖茶乡等旅游演艺节目。乡村旅游带动成效显著。8家三星级旅游经营户,1个甲级乡村旅游
8、村寨,2个标准级乡村旅游村寨,3个优品级乡村旅游客栈,3个标准级乡村旅游客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逐步完善利益链接机制,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助推旅游扶贫。通过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优品级乡村客栈、开展就业培训、引导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开发特色农产品等,直接带动2.47万人参与旅游服务,特别是坪阳村、大河村等乡村旅游村寨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市场主体发展繁荣,产业主体基础牢固。全市旅行社总社13家、分社1家、网点36家,8家A级旅游景区,6家星级酒店,28家高端商务酒店,KTV、网吧、电影院、健身场所等娱乐业76家;限上餐饮住宿
9、业27家、规模以上文化娱乐业入库3家;重点民营文化旅游企业228家,其中景区管理22家、酒店餐饮146家、旅行社车队4家、旅游商品40家;重点国有文化旅游企业18家,其中景区管理12家、酒店2家、旅游商品2家、旅行社2家。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对旅游厕所的管理与维护,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积极探索出旅游厕所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厕所的管理和维护,完成旅游厕所新建、改建99座,逐步提升市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行业服务规范”“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整治”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培养制度,培训旅行社从业人员、导游、涉旅行业管理人员。(三)文化事业繁
10、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文化设施方面,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用于构建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市文化馆1个、市图书馆1个(均为国家一级馆)及体育馆1个、13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10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文化馆2018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两次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二是积极推行“中心馆+总分馆”建设。根据总分馆建设要求,并制定印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建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10个乡镇(办事处)作为分馆,1
11、35个农家书屋作为服务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以墨冲镇文化站、南沙洲崇实书店、沙包堡办事处龙昌社区为“中心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完成近8000多册图书的系统录入、分类、上架、流通,指导和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实现规范化管理,全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从“量”到“质”的转变。三是在广电建设方面,每年超额完成10个乡镇(办事处)109个行政村的放映任务1308场,完成多彩“广电云”户户用网络广播电视建设25267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推进。一是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挖掘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传统工艺传承人,完成5项省级、7项州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申报传承人国家级1人、州级27人、市级73人,将
12、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供销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申报成为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尖茶制作技艺市级生产性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全市2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力度,其中省级2处(百子桥和文峰塔),州级4处,市级15处;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253件(套)。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水族端节活动、深圳文博会毛尖茶制作技艺水族银饰制作技艺展示、州第六届“好花红”文化旅游节”文化遗产秀匀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第六届国际摄影博览会文艺(非遗项目)汇演以及每年组织非遗项目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展示展演、“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展演展示等活动加大对文物宣传力度。文化品牌创作硕果累累
13、每年策划、组织和生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2016年重点创作剧目大型布依族歌舞剧刺藜花红在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导演奖、优秀音乐设计奖、优秀舞美设计奖、优秀表演奖。音乐话剧我是杨刚获第六届省文艺奖二等奖;灯词改路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节目奖入围、省第十二届杜鹃曲艺节一等奖;花灯茶乡梦第六届省文艺奖一等奖;原生态合唱绕家大歌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小品盗种获省首届群星奖二等奖;音乐小品乌江魂获省首届群星奖三等奖。2017年度新创水族舞蹈铜鼓祭从全国42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类全国
14、总决赛并荣获民族民间舞提名奖(银奖);打造优秀剧目大型原创水族题材舞剧木楼古歌积极参加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银奖,同年在北京民族剧院展演。大型水族题材舞剧木楼古歌还参加了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承办第八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展演,并荣获优秀展演剧目奖。参加省级比赛3次,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文化精品创作促脱贫。组织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文艺节目,山歌扶贫谣、小品致富之路不算远、快板脱贫攻坚永争先、脱贫致富春满园、朗诵温暖就在你我身边、曲艺赠银等,坚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超过100场次。加强文化人才支撑建设。一是2017年,市委
15、市政府建立了文化艺术人才库,出台市文艺精品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获得突出成绩、重大文化成果予以奖励,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了文乡镇化站长培训I班,文艺骨干300余人次,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200人次。二是积极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中。已动员35支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共一千多人加入全市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为实现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满足广大乡村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三是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将旅游市场执法职责和队伍整合划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行政执法职责。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建设上,创新文化市场管理
16、体制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先后通过调入和高端人才引入法学专业人才1名、博士生1名,有效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逐步完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按照“八个一”标准,每一个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小戏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一条体育健身路径,一个宣传栏,一套广播网络电视光纤接收机,配备一个文化管理员,共计投入资金775万元,共建成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带灯光、看台)1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7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91套。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培育体育品牌赛事。每年如期举办迎新登高长跑活动暨“匀酒杯”半程马拉松赛、中国端午文化旅游节龙舟对抗赛、“动起来红红火火过
17、大年”市民健身大会、冬泳展演,太极拳、太极剑展演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推动体育的良好氛围。并突出了我市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期间参加人数达到上万人次。抓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五年来,足球、拳击、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在全国、全省、全州各类大赛中获得奖牌140余枚,向上级部门输送优秀运动员97名,籍皮划艇运动员李悦不仅成为奥运第一人,并勇夺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两金一银以及十三届全运会两金,成为“十四五”期间竞技体育的亮点。(五)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五年来,市“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素有“高原足球城”之称,群众文化活动、全民体育健身氛
18、围浓厚,皮划艇、击剑等体育运动项目享誉国内外,水上独竹漂等民族特色展演吸引眼球;“毛尖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四月八、六月六、水族端节、绕家过冬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农旅、茶旅产业融合道路走在全州前列。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市在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事业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清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特别是旅游产业化发展距离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州府所在地是有一定差距的,旅游业“叫好不叫座、热闹不赚钱”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产品优势不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线路打造不成体系。我市旅游资源在自然生态的奇特性、民族文化的多
19、样性及其它独特亮点与旅游发达县市资源相比唯一性和稀缺性不突出,没有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现有的螺蛔壳、四方滩、归兰山等优质自然旅游资源以及石板街、西山大桥、绿博园、秦汉影视城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对客源市场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在“举什么旗、打什么牌”上定位不够清晰,且景区景点线路打造特色不明显、布局不优,没有形成系统、明晰的旅游线路。二是旅游产品现有业态不够丰富,吸引力不足。尽管绿博园、秦汉影视城等景区打造稍有名气,也在充实部分新业态,斗篷山、归兰山、螺蛔壳等产品资源正待有效开发,旅游个性不彰显、不突出,文旅、体旅等业态融合发展程度不明显。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20、产业带动效应效果不佳。全市旅游市场主体涉及2680余家,但规上(限上)企业仅有27家,A级旅游景区综合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1家,独立法人旅行社仅12家(旅行社收入甚微,均在百万以下),引流作用明显不足,涉旅主体经营也缺乏“网红”产品,缺少地方特色的小名和餐馆,星级酒店仅6家(暂无一家五星级,其他高端商务酒店升星意愿不强),旅游商品没有平民化的商品,仅有毛尖、匀酒、银饰等较贵的伴手礼,市场接受率低。景区产品、酒店、旅行社(导游)以及其他涉旅产业之间的产业联动效应较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明显。四是旅游项目谋划、建设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产能带动效益不高。影视城、毛尖小镇、绿博园等项目高投入
21、低产出,归兰山、螺蛔壳等景点还没有经营主体整体进行打造经营,无法发挥景点价值,加大项目盘活、招商引资引项力度有待加强。五是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市场服务质量的内外环境的“硬伤”亟待解决,如:城区旅游大巴停车难、到旅游厕所找“方便”并不方便、智慧城市建设程度低等。六是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带动效益不佳。“十四五”期间,市一批文化、旅游、体育项目落地实施,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效益有待提升。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整合带动能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内生动力不足。旅游及关联产业结合不紧密,融合深度不够,对新消费、
22、新业态的拉动不足,未形成旅游产业链条,存在热闹不赚钱、赔本赚吆喝等情况。第二章“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从全国看,“十五五”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五五”规划对文化、体育、旅游方面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建设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从全省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多
23、次对的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旅游强省的意见,从推动旅游产业化进程、优化旅游业全域发展布局等方面强化了引领和指导,并在组织、政策、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要素支持和保障。从全州看,在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统筹部署下,旅游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将持续发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更为突出;“一把手”聚力抓旅游共识在不断深化,以打造度假旅游、康养旅游为龙头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作为目标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从全市看,按照省委提出加快做大市州重要中心城市,支持其找准特色优势,加快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州委明确提出推动强化功能优化布局做强
24、产业的新发展机遇,市以市委“一四五六六”总体思路为统领,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解决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的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推动旅游产业化是牢牢扭住“四个轮子”一起转的中心轴和强心剂,努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发展挑战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一方面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实体经济不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度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市与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还有较大困难;另一方面,市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期间 文化 旅游 体育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