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五五”专项规划(20262030年)o第一章“十四五”时期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回顾“十四五”期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三市三区”发展目标,着力提升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
2、综合竞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取得的主要成就(一)物流行业规模日益壮大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到2020年,物流企业数量从2015年182家增加到270家,年均增长10.4%o物流从业人员数量从3000人增加到5000人,年均增长13.6%o货运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攀升,2020年,全市货运总量达到10200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达到5000万吨,水路货运量达到4000万吨,铁路货运量达到1200万吨,运量规模远超全省县、市(区)平均水平,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结构比例为49:39:12,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邮政快递发展迅速,城乡快递体系不断完善。(二)物流通道体系基本建成L港口水
3、运持续优化。境内航道通航里程87公里(长江46公里,清江41公里),现有水路货运企业6家,在册运输船舶28艘,总吨位约2.6万吨。依托枝城港形成上达重庆、下至南京的长江内河航运线路,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磷东运”的重要通道,也是三峡库区、鄂西地区散货及集装箱主要换装、中转地。同时枝城港通过与湛江港、防城港、连云港等海港合作,构成通江达海、内外畅通的水运网络。2 .铁路通道干支衔接。焦柳铁路贯通南北,设枝城站和桃子岭站,向北连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向南连通湖南、广西,向西衔接沪汉蓉、陇海铁路,连通成渝、关中、兰西城市群,向东则通过沪汉蓉连通长三角城市群。枝城港铁路专用线年运输能力1200
4、万吨,是铁水联运的重要支撑。松宜铁路年运输能力500万吨,配套7个车站,是矿产外运的重要通道。3 .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777公里、路网密度2.78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由翻坝高速、沪渝高速、岳宜高速和宜张高速构成高速路网主骨架。由G318、G241(陆渔一级路)、S254(宜华一级路)、S216、双城路等国省县道一级路构成地方路网主骨架。对内形成以陆城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90%的乡镇通达高等级公路,对外快速通达两湖平原主要城市。(三)物流节点布局基本形成1 .港口码头。完成长江干线及支流码头整合升级,码头由2015年100个整合为2020年26个
5、占用长江岸线由2015年19727米调整为8813米,码头岸线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形成枝城港、红花套港为核心的港口体系,枝城港岸线1920米,泊位11个,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红花套港岸线618米,泊位4个,年吞吐量300万吨,集装箱9.6万TEU、商品车15万辆。2 .铁路站场。形成焦柳铁路枝城站、枝城港铁路专线枝城港站、松宜铁路货运站为主体的铁路站场体系。枝城站主要服务进出货运作业。枝城港站主要服务煤炭、化工、原材料、集装箱等运输作业。松宜铁路货运站主要服务工贸企业货物外运与到达。3 .公路物流。建成顺捷公路物流园,服务于专线公司以及城乡配送,线路主要包括至武汉、广州、等。(四)新技术新
6、模式加快应用1 .全程物流模式加快应用。枝城港依托铁路进港、无缝衔接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向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松宜铁路以水铁联运运输方式,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票到底,全程负责,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安全度高、运输量大、接续距离长、全天候运行等优势,增强铁路物流对市场的吸引力。2 .智慧绿色港口率先发展。交投在红花套港采用先进的智能远控系统,配备港口集装箱TOPS系统,场地内无人值守,装卸工作在中控室内远程操控完成,实现集装装卸远程操作,满负荷运转下效率提高15%-20%。(五)城乡共同配送成效显著获批省农村交通物流发展试点示范,以中通快递、顺捷物流为主的快递物流企业逐步搭建起农村快递网络。
7、中通快递设立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布局50个农村寄递点,整合12家快递企业末端配送需求以及农村电商上行需求。顺捷物流建设农村物流集散配送中心,设置2个乡镇二级服务站,农村物流三级配送网络逐渐完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不足部分码头功能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现象突出,需要统筹规划。枝城港区及铁路站场基础设施老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低,发展空间不足,服务链条短,对货源以及物流资源的集聚吸引能力较弱,限制了枝城港进一步发展,区域竞争力逐渐降低,与全市核心物流枢纽定位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升能级。全市物流园区规模小、数量少,缺少信息平台支撑,对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城市以及产业高质量
8、发展需求,亟待优化转型。缺少冷链、快递、电商等专业化物流设施,亟待加快建设。(二)物流通道建设存在短板公路等级分布不合理,二、三级公路里程偏少,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和等级普遍偏低,不利于构建连接周边县市的快速通道,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物流需求。枝城站能力基本饱和,S254城镇化严重,枝城长江大桥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制约了枝城港铁水联运发展及与江北地区物流活动。松宜铁路通过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增矿山运输需求。(三)物流企业规模发展不足物流企业小弱散现象突出,市270余家物流企业,成规模的不到10家,3A级物流企业7家,仅占市8%o物流企业整体呈现层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的状态,缺少龙头物流企业。物
9、流企业业务链条短,业务种类高度同质化,缺少增值服务优势,网络货运、全程物流等业务创新少,价值效益较低。大型制造企业物流内部化、异地化现象严重,兴发、宜化、华新等大型工业企业下设的物流企业均以内部业务为主,物流总部均在,开展外部业务意愿不强,对本地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四)物流创新发展亟待强化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物流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等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全市道路货运仍处于传统阶段,物流需求企业面临找仓库难、找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人找车”“车找人”现象突出,网络货运平台、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尚属空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一站式”服务缺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
10、五)行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现代物流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交通、发改、经信、商务、邮政等相关管理部门,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在全市层面缺乏统一部署。物流统计体系未建立,对全市物流业数据掌握不够。在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等方面的支持不够。第二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五五”时期,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一、面临的机遇(一)国家多重战略叠加,为物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党中央作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6年10月国家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11、明确提出“一轴、两翼、三级、多点”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市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叠加区,地理位置优越、综合交通优势明显,应积极融入国家物流大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合作深度与广度,助推市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形成物流通道与产业带、经济走廊融合互促的发展新格局。(二)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为物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
12、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省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将从内河航运、农村公路、智能交通、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式联运等6个方面先行先试。市作为省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港长江沿岸重要的作业港区和三峡翻坝体系中的一环,应抢抓机遇,打造集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内畅外联的物流大通道,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为交通物流发展提出新要求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实施“铁路运能提升、水运
13、系统升级、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速、城市绿色配送、信息资源整合”六大行动。“十五五”时期,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市水路与铁路运输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借助运输结构调整契机,将本地及周边地区大量需要公路重复中转的货物转移至水运或铁路,对于运输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市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指明方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
14、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新基建”投资的核心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大量运用到物流运营服务领域,包括智能调度、视频监控、物流配送等,帮助了众多业内企业重塑供应链和提升物流效率。现阶段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五)区位后发优势明显,为物流业发展带来超越机遇市位于长江中上游,是渝东鄂西的咽喉、三峡的门城,自然交通位置独特,现基本形成横贯东西、连南接北的物流通道体系,水运航道通航87公里,通江达海。焦柳铁路贯通南北,松宜地方铁路干支衔接,铁路里程67
15、公里。4条高速、国省干线及县乡公路形成纵横相连、网网相通的公路通道,形成了良好的对外物流通道。近年来三峡枢纽对长江航运瓶颈“肠梗阻”制约日趋凸显,亟需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设计角度系统解决,加之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施,也将为带来旺盛且持续增长的通过、中转和原生物流需求。同时,依托有效的物流资源聚集,更好带动关联产业集群式聚集壮大,拓展区域经济辐射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实现超越发展。二、面临的挑战(一)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带来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产业格局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全球经贸扩张势头放缓,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带来新挑战。通过重
16、点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突破以沿海地区为主的格局,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促进内陆地区以物流园区、区域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多式联运枢纽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布局的更新换代。现阶段市物流空间格局与组织模式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对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支撑性还不够,相对落后的物流发展水平与较高的物流发展需求错位,新时期对市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二)高质量发展给现代物流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正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
17、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随着电商平台、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兴起,消费带动、产业升级成物流发展新方向,对物流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冷链物流发展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有冷无链”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难以满足居民消费和消费提档升级的需求。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要求市立足现代产业物流需求特征,进一步优化物流产业空间格局和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深度联动产业、经贸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实现降本提质增效。(三)公共突发事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
18、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迅猛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企业服务网点全面覆盖,但在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时仍显不足,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暴露出城市应急物流保障能力不足、协调应对能力不够,难以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资保障。因此,加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有效化解城市风险因素,需要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层面科学谋划,组织实施应急物流管理工作。未来在在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转运保障物资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四)区域间物流竞争加剧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长江沿线
19、的武汉、黄石、荆州等地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特别是在多式联运体系上发展迅速,分流了大量货源,区域竞争较为激烈,城市间物流发展水平不平衡。随着市城市空间扩张、产业布局的空间调整,既有的物流产业和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已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同时,市物流产业尚未完全嵌入生产制造企业的产销供应链,缺乏为生产企业提供从原材料供应链到产品销售物流全过程物流组织的龙头企业,不利于全市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间和城市内部一系列现实矛盾为市物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第三章发展需求预测为科学谋划“十五五”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结合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等发展趋势,从物流产业发展基础、物流
20、需求来源及特征等层面,重点考虑产业转型发展、运输结构调整等形势特征,对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一、预测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市经济产业发展情况,结合腹地经济的物流需求特点,统筹预测未来市物流业需求前景。根据当前可得数据,对市未来需求预测指标主要采用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以及行业经验预测法。其中,货运总量需求选取GDP等若干指标分析与其相关性,测算其弹性系数进行预测,物流总额等物流产业指标采用行业现有统计数据及行业经验进行预测。通过对货运物流需求、物流发展规模与水平等指标预测,明确物流产业链的未来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为市现代物流业的整体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二、物流需求趋势分析(一)经济发展增速较快,货
21、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县域经济龙头。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下,经济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随着江南翻坝铁路、枝城疏港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枝城公水铁多式联运枢纽加快推进,市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货运结构将不断优化,货运物流供给能力将显著增强。(二)翻坝运输增长较快,水陆联运作用愈加凸显2018年三峡大坝过坝货运量达到1.42亿吨,远超1亿吨的设计能力。从货类结构来看,三峡枢纽主要过闸货物为矿建材料、矿石、集装箱、水泥、钢材、煤炭、石油、粮棉及化肥,其所占货运量比例分别为33.29%、2
22、4.86%、9.05%、5.92%、5.11%、3.75%、3.74%、2.92%、1.18%,由于三峡过坝时间较长,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过坝运输需求受到抑制,重庆、武汉等长江沿线重要港口发展也受到明显影响,三峡枢纽对长江航运瓶颈“肠梗阻”制约日趋凸显。作为三峡翻坝重要的中转节点,充分利用翻坝高速与翻坝铁路等干线通道,通过枢纽间“干线+干线”、区域内“干线+分拨”的水陆联运,将能有效缓解三峡通道能力紧张,解决长江水运通道“梗阻”问题。同时,依托物流资源聚集与物流组织水平提升,将能更好带动关联产业集群聚集发展,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物流需求明显提升市正在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
23、级,目前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2:52.3:40.5。是沿江工业走廊的重要制造业基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六大支柱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超过28%o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谋划推动华昊陶瓷电容原材料、氢阳新能源储氢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工业物流以煤、矿石、砂石料、建材、油气、化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为主,仅建筑石料年开采量突破2000万吨,煤炭来自山西、陕西地区,磷矿石来自云贵地区,化肥发往、河南等地,化工品发往全国各地。随着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物流市场规模将呈现明显提升。三、货运物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物流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