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docx
《“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十五五”期间的环境污染治理仍面临严峻形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参照省、市有关规划计划,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县十五五”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本规划是“十五五”期间指导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客观研判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统筹谋划“十五
2、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各项工作,准确定位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战略,构建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让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出经济效益,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为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本规划范围为县全域,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十四五”期间,县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以改
3、善环境质量为抓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中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着力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一、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全县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制度体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成立了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县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等多项文件。生态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和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
4、任追究相关办法,建立健全了环境污染责任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设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总河长办”,明确全县主要河流、水库及渠道河(湖)长制管理分工,分工扎实抓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县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25年1-12月,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2%,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3.3%,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5%,与2019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3.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6.9gm3,同比下降6.9%;PMlO平均浓度为44.2gm3,同比下降6.8版S02
5、平均浓度为8.4gm3,同比上升1.2%;N02平均浓度为20.7gm3,同比上升7.3%;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0mg113,同比下降9.1%;0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10.0gm3,同比下降7.3%。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5年,嘉陵江干流金溪电站和出境断面达到n类水质,水质稳定。全县纳入市级考核的7条小流域8个监测断面中,年均水质达标率为87.5%,较2016年提升87.5个百分点,水质明显变好,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县城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同比改善9.5%o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城
6、市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十四五”期间,我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均完成“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其中二氧化硫(S02)排放总量削减了131吨,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削减了32.25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削减了1941.235吨,氨氮(NH3-N)排放总量削减了226.44吨。三、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一)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取缔“十五小”企业。全面排查了装备水平低、环境保护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依法取缔了洪泰伟业润滑油销售有限公司、县隆鑫窑炉铸件厂、县利溪镇炼油厂、县徐家镇小造纸厂、永盛铝锭精配厂等5家企业。“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县20家加油站61个地
7、下油罐的改造工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我县完成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制定了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全力推动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工作和非禁养区养殖场整治,关闭禁养区内和非禁养区整治不达标畜禽养殖场共82户,规范整治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345家。全县畜禽养殖场基本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有效减少了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3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O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我县出台了县推进长江经济
8、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实施方案,针对性地完善了174艘船舶及砂石码头问题整改清单和整改措施,制定了“一船一方案”“一码头一方案”等具体工作措施。全面改造完善港口码头环保设施,取缔非法码头12个,提升整改码头5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县建设了污水处理厂51个,全县所有镇(包括集镇)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做到了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设污水管网265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3公里,至2025年底,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6%,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能建设,处理能力也由L5万吨/日扩大到3万吨/日;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
9、渗滤液技改扩能项目建设,由原处理能力100吨/日扩能至300吨/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完成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移工程;建设6个乡镇集中式供水站,确保乡镇饮水安全;完成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开展并完成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共完成13个环境问题整治;完善了管理机制,健全巡查制度,投入350余万元建设了涵盖全县重点污染源和重要环境敏感点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企业、行业和饮用水水源的24小时自动监控;制定并印发了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风险源名录和
10、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配备有相应的应急处置物资和技术;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二)稳步实施“蓝天保卫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能源更新,产业升级。推进高耗能企业技改升级、退城入园等;依法依规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455户,其中依法关闭企业44户、整改规范企业410户、调迁入园1户;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督促兆庆机械等3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安装;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共排查出砖瓦行业工业炉窑31台,淘汰不达标工业炉窑15台,清洁能源替代2台,达标治理15台;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共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台。积
11、极优化运输结构,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对营运车辆的管理,在城区对黄标车采取限制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对全县在建项目及重点企业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全面清查,并对所有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申报登记;制定县柴油货车尾气路检工作方案,适时开展路检工作。积极推进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加强建筑工地督查,共开展专项督查280余次,关停违规工地27处,整改宁靓酒店等突出扬尘问题60余个,督促落实“一硬四有”“六必须、六不准”“6个百分百”等防尘措施;加强渣运车辆监管,严格实行蹲点执勤制度,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监察渣土及建材运输车辆,做到“不漏管、无盲区”,期间共查处违规渣土及建材运输车辆180余辆,纠正和处罚扬
12、尘行为310余次;加强现场交流学习,以现场交流学习方式,扬先促后,挂责问效,倒查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落实情况,在发挥示范企业引领作用的同时,对落实不力的企业实行责任倒逼,进一步扩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成效。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改厨行动,推广生物质炉技术,推行生物质灶具替代传统燃具,鼓励农村居民使用生物质固体燃料。成立县、镇(乡)、村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与技术,提高经营主体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转变为大众的自觉行动。积极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按照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版),分级管控重污染天气预警,完善应急
13、响应机制,建立污染源分级管控清单,并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对重点行业做好应急演练工作,重点时段定时召开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分析会议。(三)全力推进“净土保卫战”制定了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配合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查,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开展国控、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监测;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推动完成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推进完成县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截至2025年,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90%,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
14、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四)积极推进固废管理工作开展问题点位现场核查,制定整改措施,开展各年度危废申报及危废管理计划备案工作;印发了县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召开县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培训会议,加大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力度,规范现场转运各环节相关要求;开展全县废铅蓄电池专项执法工作,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全县二类以上汽修、铅蓄电池经营企业及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开展核查,形成问题清单,下发整改通知书,指导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督促整改。四、加快补齐环保基础短板一是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技改扩能及配
15、套管网建设。2019年,我县实施并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能建设,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提升为一级A标,处理规模由L5万吨/天提升至3万吨/天,新建污水管网86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3公里,至2025年底,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o二是完成河舒工业园区及配套管网建设。河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为5000吨/天,配套管网22千米;2025年完成河舒场镇截污干管建设,建设管网4.5公里,河舒场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三是实现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通过近年来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县已建成并投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51座,总设计处理规模为62610吨/天,建设污水管网265公
16、里,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四是进一步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机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设了徐家、金溪、巨龙、河舒、兴旺、罗家、县城区等1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专用生活垃圾运输车辆28辆,乡镇垃圾收集池5132余个,城区垃圾收集箱200余个,日转运垃圾能力达300吨。五、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落实环境保护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县一级改革工作,明确调整管理体制,生态环境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7、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逐步优化执法方式与手段,完善环境监管执法机制。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县未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日趋完善,建成投运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六、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顺利深入贯彻落实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把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主动认领问题,精准聚焦问题,务实推进整改,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拉高标杆、实现突围。第一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57项,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率达100%o第二节“十五五”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
18、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仍有较大压力,臭氧污染凸显并有所加重,区域人口密集,城镇和产业集中,移动源排放量上升,大气污染物削减、综合控制难度较大。县域小流域为季节性河流,河道流量小,枯水期水质恶化较为明显,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短板尚未完全补齐,乡镇二三级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收集处理率较低,部分生活污水直排。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出现超标现象,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还存在问题。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力量薄弱,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矛盾突出。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破坏和退化,生态屏障建设仍需加强。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环境高
19、水平保护的新要求,我县目前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改革总体设计基本完成,而配套机制、能力建设、有效实践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待优化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综合执法合力尚未形成。新的污染形式出现,缺乏有效应对手段。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弱项目前县域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管网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收集率偏低,运行维护成本偏高,部分设施存在不能正常运行,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城区、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20、运输和处理体系尚未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建制镇及农村区域收集转运体系尚未健全,厨余垃圾处理水平较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设进度缓慢,建筑垃圾处置尚处于无序状态,新型污染物防治短板突出。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且治理范围广、难度大、投入高。种植业污染防控需要加强,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监管难度大。县域内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数量较多,养殖污染防治压力较大。农村区域在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分配、治理机制体制方面还比较薄弱,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仍需提高。五、环境风险依然存在县大部分污染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内,有部分企业分布在居
21、民区,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分布较为零散,给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分散在各乡镇的畜禽养殖对区域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及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生产水平较为落后、低小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环保自律意识不够强、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投入不足,以及日常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第三节机遇与挑战一、面临的机遇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格局。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
22、资源环境压力。县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比重不断加大,能源消费结构也将逐步优化,总量和结构都在向有利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以新环境保护法的全面实施为龙头,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日趋完善,环境保护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历史新阶段。县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改善正处于关键突破阶段,有逐步好转的趋势。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普及,全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环境的合力正不断形成。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发展布局也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大可能的参与区域合作提供了战略契机,绿色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区域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也将成为常态,必将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23、进入新阶段。经济基础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当前我县经济发展已经跨入了新的平台,良好的经济基础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稳定的财力保障,同时也为转型升级、污染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十五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环境准入、标准引领等环保倒逼机制将进一步发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压力有望逐步趋缓,产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度将逐步回落,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都在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环境保护 治理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