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3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3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4第二章“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及问题6第一节“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6第二节“十二五”环境保护存在问题19第三章“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1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第二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22第四章地表水环境保护23第一节“十三五”水环境保护目标23第二节“十三五”水环境保护任务24第五章大气环境保护26第一节“十三五”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6第二节“十三五”大气环境保护任务28第六章噪声污染防治36第一节“十三五”期间声环境保护目标36第二节“十三五”期间声环境保护任务37第七章固体
2、废物污染防治38第一节“十三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目标38第二节“十三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任务38第八章土壤污染防治40第一节“十三五”土壤环境保护目标40第二节“十三五”土壤环境保护任务40第九章污染物总量减排42第一节“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42第二节“十三五”总量减排任务42第十章环境监管及风险防控45第一节“十三五”环境监管及环境风险防控目标45第二节“十三五”环境监管及环境风险防控任务46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50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50第二节“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任务51第十二章“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3第十三章“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55第一章自
3、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区位于省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主城区,位于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是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641,10733,、北纬2733,2748,东、南、西三面与县接壤,正北面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全区行政区划面积427.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3.51%,全区森林覆盖率4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o区处于黔北山原向黔中丘陵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一般在790米1400米,境内西北和东北部以丘陵为主,东、中、南部以河谷为主,区内总体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属低中山切割地貌。区属
4、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因地处低纬,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到达减弱变性,夏季又常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的宜人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4.2毫米,年平均气温15.2C,风向随地形而变,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1米/秒。区主要河流为湘江河及其支流,属乌江水系,湘江河由高坪河、喇叭河、洛江河等支流组成。湘江河全长136.5公里,流经市区长度12.3公里,流域面积106.8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8m,多年平均流量8.61m3s,最枯流量0.94m3s,最大流量383.4m3s。多年平均径流深527.7mm,径流量0.56亿m3,偏丰年(20%)
5、0.64亿m3,平水年(50%)0.54亿m3,偏枯年(75%)0.45亿m3,特枯年(95%)0.35亿In3。区自然资源丰富,镒、硅、铁、硫、煤、石灰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其中镒矿储量及品质位居全国前列,已探明的镒矿储量1亿吨;煤矿储量1.2亿吨左右,属优质无烟煤;专目锲矿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区历史文化古迹较多,其中红军长征在留下了许多光荣的革命纪念遗址,以“会议会址”为中心,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故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地、红军烈士陵园等为主体建筑的纪念体系,构成了这座革命历史名城的主要特征,为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区是省市辖区,下辖7个
6、镇、8个街道办事处,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即:忠庄镇、长征镇、南关镇、海龙镇、深溪镇、巷口镇、金鼎山镇,老城街道、万里路街道、中华路街道、迎红街道、延安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舟水桥街道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75个社区,40个村委会。全区户籍人口约529045人其中非农人口为305036人,总户数194166户o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因此而名扬中外,彪炳史册,被誉为“转折之城”。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光荣称号。认定为“2013年度省同步小康
7、创建达标县2014年,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9.4亿元,增长16%。第一产业增加值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o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4.18:31.58:64.24调整为4.53:31.03:64.440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6亿元,增长29.6%,财政总收入完成55.85亿元,增长16.1%,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87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4.5亿元,增长13.3%,旅游总收入完成
8、117.2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65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10元,增长10.l%0截至2014年,有中小学103所,在校小学生48182人,全区教育系统现有公办在职教职工6369人。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37家,区域内医疗机构开放床位4817张、执业(助理)医师1656人、执业护士1886人。第二章“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及问题第一节“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十四五”时期,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推进总量减排,着力防范环境风险,全力抓好环保各项工作落实,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一、环境质量得
9、到改善和提高我区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4个,分别位于忠庄、丁字口、舟水桥、凤凰山,“十四五”以来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逐年下降,2015年11月空气质量优良率(API)达到97.7%,地表水监测断面综合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十四五”期间,20112013年我区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空气污染指数(API)分别为70、63、6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5.62%、98.63%、94.52%,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4年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3天,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10、82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为7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50%(核实),数值较2013年降低了18%,主要是新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了30%;2015年我区环境空气环境质量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1至8月共监测243天,优良天数为215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为6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50%,与2014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29天,优良率上升12.0%o湘江河总体水质较好,3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其中打秋坪断面水质明显好转,从2010年的IV类上升为2014年的III类,地表水监测断面综合达标率100%2010年2014年,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连续五年水质达标率
11、为100%,有机35项及109项全分析结果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近两年(2014年开始)达标率均达到100%。20112015年,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8、55.4、55.4、55.0、54.3dB(八),均低于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7.7、67.5、67.2、64.7、66.IdB(八),均低于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十四五”以来,区共投入资金12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约2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一是开展治理地表水工程。投入资
12、金L2亿元,实施了湘江河支流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百里湘江”生态治理工程(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二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投入资金Ll亿元,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含水源涵养林建设、硬隔离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三是开展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工程(忠庄水泥厂、天蕴纺织等企业搬迁,投入资金8亿元)。四是开展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投资7300万元实施了城区道路降尘降噪改造工程,投资800万元建设马兰坝机动车尾检站,投资4900万元新建大道垃圾中转库建设工程等,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为全面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
13、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了降尘降噪改造,投资7300万元对银河路、遵南大道、南舟路等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32.4公里城市路网改造,有效降低了中心城区道路扬尘。二是强化对建筑施工工地、弃土场的管理,通过设置沉砂池、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冲洗、封闭运输等措施,控制建筑扬尘。2014年以来,对辖区长征文化博览园等37家建筑工地进行规范整治,对辖区2家弃土场进行规范整治,关闭非法弃土场3家。三是按照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以及污染企业搬迁规划,逐步推进了“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搬大、搬强、消除污染”的战略,有效的减少和控制了城市环境污染源。“十四
14、五”期间我区已成功对天蕴纺织、忠庄水泥厂实施了异地技改搬迁工作,钢绳厂、碱厂、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钛厂已开始启动了异地技术搬迁工作。四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整治取缔了城区所有10吨以下烧煤锅炉,共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1台,年减少原煤量10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硫6680吨、烟尘3549吨。取缔、销毁经营性燃煤炉具7267个,开展规模以上餐饮业油烟整治180多家。同时,积极推进工业用、民用改燃。现我区建设投运日供气能力为L5万立方米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8座,天然气储配站1座,36万立方的液化天然气综合站1座,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3座。公共交通(大巴、的士)使用天然气的车辆达到1600余辆。
15、截止2014年,区辖区内燃气管道里程已达126公里,签约用户79000余户,燃气普及率已达80%以上。五是积极推进机动车尾气检验,目前辖区内已建成马兰坝鑫物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区交警部门配合环保部门定期开展机动车路检工作,并严格执行黄绿标限行规定,有效降低了机动车尾气污染。2014年5月,我区开展机动车黄绿标抽检工作,抽检机动车绿标发放率为100%O六是积极开展中高考“护考”行动,每年中、高考期间,区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工作方案,严查建筑施工噪声、文化娱乐噪声、交通噪声,保证学生在考试期间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七是鉴于我区石龙游园、洛江游园、湘滨游园等地群众娱乐噪声污染的“老大难
16、问题,区人民政府召开噪声整治专题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区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城管、环保、园林等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管理措施,让参与娱乐活动的群众错开敏感地段、时段,逐渐消除游园娱乐噪声污染。八是不间断地开展沿街商铺经营噪声的整治以及各类娱乐场所噪声的整治工作。四、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一是针对湘江河下游小洗选、小塑料易反弹的现象,多次组织环保、城管、规划、公安、工商、供电等部门对其进行整治,并下发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整治湘江河下游沿岸非法小塑料加工、小洗选矿场的通告,组织相关镇(街)、单位和部门,对辖区内湘江河下游非法小塑料加工、小洗选矿场进行了强制的取缔。二是开展辖区河道
17、治理工程,投入900万元,对洛江河、忠庄河进行了清淤,投入12654万元,开展蚂蚁河综合整治及南宫山湿地公园建设。2014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长期处于“纳污沟”状态的虾子河进行了清淤和污水截流,解决了附近居民污水直排问题。三是投资8500万元,组织实施了湘江河景观打造(三期)工程,湘江中心城区段稳定达到III类水体,100%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达到还民“清清湘江水”的目的。四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不断加大对小河小溪的整治,做到小河小溪无生活垃圾和重大污染。五是实施饮用水源涵养林工程,“十四五”以来,我区在海龙水库、红岩水库、南郊水库库区实施饮用水源涵养林2547亩,有效改善了库区生态
18、环境。六是建设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海龙、金鼎、巷口三镇集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我区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海龙、金鼎两镇污水处理厂扩能技改工作,并配套实施了两镇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解决了集镇生活污水直排库区问题。七是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区硬隔离设施工程(含饮用水源标识标牌建设),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硬隔离设施19.7公里,有效防止了对库区的污染。八是在三个镇成立了饮用水源专职巡查队伍,落实了人员和车辆,365天不间断开展饮用水源巡查工作,及时制止在保护区内钓鱼、游泳、露营、放养畜禽等现象。同时,多次开展饮用水源执法专项行动,拆除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取缔库区游船53艘,对34家农家
19、乐进行了立案处罚,并责令关停,制止游泳、垂钓、露营、烧烤等13053人次,当场处罚95人次。九是开展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移民搬迁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大量居民,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造成威胁。2014年8月,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区两级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搬迁了南郊水库取水点一级保护区内居民47户148人,拆迁房屋23栋,征用土地150亩。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成效显著,为缓解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工业固体
20、废物主要包括电石渣、镒渣、脱硫石膏、炉渣、冶炼废渣等,“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回收、再利用为核心,深化综合利用,重点提高粉煤灰、电石渣、铁合金渣、镒渣等的综合利用率,妥善处置未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截止2015年底,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50万吨,处置利用量为250万吨,处置利用率为100%。全区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含辂废渣和电镀污泥等,产生量不大,大部分危险废物外运给其他地方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辖区内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一家,主要开展废矿物油综合利用。截止2015年底,全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7346吨,处置利用量为7
21、346吨,处置利用率达到IO0%。通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区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医疗废物的规范贮存、收集及转运,建立了规范的医疗废物贮存场所,制定了警示标牌和台账记录,所有医疗废物全部转移到市进行安全处置,有效减少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截止2015年底,全区医疗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0万吨,处置利用量为IlO万吨,处置利用率达到100%。无害化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十二五”期间,全区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投资亿元新建设了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从城区扩展到了镇村,初步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收集管理体制,同时,开展了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部分生活垃圾
22、转移到水泥厂进行焚烧处置,剩余部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置。截止2015年底,全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0万吨,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五、土壤污染防治系统开展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海龙镇海龙水库、巷口镇红岩水库、忠庄镇南郊水库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总体呈现背景重金属较高。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评价,海龙水库PiP最大值2.08,海龙水库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分级中2VPipW3轻度污染范围;红岩水库PiP最大值2.14,红岩水库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分级中2PipW3轻度污染范围;南郊水库PiP最大值2.08,南郊水库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分级中2VPipW3轻度污染范围。区基
23、本农田土壤类型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我区农田土壤环境整体状况良好。2012年市基本农田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共选择9种重金属污染物和2种有机污染物对企业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本农田区土壤未出现明显的污染状况,土壤呈现无污染和清洁状态。区“十二五”期间老工业区土壤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区老工业区范围内土壤污染已经形成,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开磷碱厂两企业周边土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Mn,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达到1.57和2.38。“十二五”期间,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已畜禽养殖场(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趋好,农业化肥、农药
24、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加剧。六、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按照“控制总量、消化增量、削减存量、腾出容量”的原则,我区全面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结构减排力度,配合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先后淘汰关停湘江钢铁厂2台50m2、2台125武的高炉、发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台ISOM的高炉等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企业。二是加大工程减排投入,新建市中心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并于2013年8月投入运行,一期工程处理能力达到15万113d,占地4.77ha,远期扩建工程处理能力可达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环境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