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前言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国家对各地方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年度大考,同时是国家财政拨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唯一依据。根据国家规定,每年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根据本年度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决定,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根据变好或变差情况做相应增加和削减,如结果明显变差,削减全部资金。县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雪峰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类型为水源涵养,是省5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之一。为确保“十五五”期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十五五”国家
2、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编制“十五五”市自治县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规划(2026-2030年),以履行生态功能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系统部署和有效实施生态功能保护修复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区域状况1.1 自然资源状况1.1.1 地理位置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地跨,国土面积km2,隶属省市。1.1.2行政区划县现辖6个镇和5个乡。1.1.3地形地貌县位于云贵高原东缘斜坡的山岳地带,海拔2571142米,高差885米。区域内群山环绕,有丘陵、盆地等多样地貌,错综交错。地形以山地为主,
3、地势呈现出东西南部三面高峻,北部低缓的趋势,整个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中部则为狭长山间盆地,城市中心位于此。1.1.4气候条件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8。生长季节长,年活动积温为6165.8C4976.VC,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36.9小时,日照率30%,常年太阳总辐射为99.3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90天。历年平均降雪8.4天,连续降雪时间不长,一般为2天。1.1.5水资源条件县属沅水流域,境内溪流密布,地表水系发育。由于地势东西南三面高而北面低,河流多发源于东西两侧山地,向中部流入渠江,再往北汇注沅水,整个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构成境内6大水系。主要河流
4、由南至北有渠江、四乡河、横江桥溪、老鸦溪、地脚溪、金滩溪、高视溪、地灵河、广坪河等。渠水纵贯南北,为县境最大河流。1.1.6土壤状况县土壤共分为七大类,分别为红壤、黄壤、黄棕壤、水稻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及河潮土。县全县土壤主要以粘土和粉砂质粘壤土为主,其中粘土面积达到109227.05公顷,占全县面积的49.44%,主要分布在县的西部和东部地区;粉砂质粘壤土面积为80086.40公顷,占全县面积的36.25%,主要分布在县的中部和西北地区。1.1.7植物资源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4.93%,活立木蓄积量1313.1万立方米。其中,县市区、太阳坪乡、新厂镇及周边在全域范围内植被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
5、其余区域植被覆盖水平相对较高。全县树种有97科、266属、681种。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常绿、落叶阔叶树等。1.2生态环境状况1.2.1水环境县共有1处国控制、2处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分别是流坪断面、县水厂断面和桐油岭断面,20172026年1处国控制、2处省控断面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级标准评价,无水质超标现象,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监测为县自来水厂取水口断面,采取每月采样,所有检测项目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级标准评价,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均良好。县工农业生产和饮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资源
6、开发利用不多。境内无省控地下水监测点,尚未开展地下水水质常规监测,无土壤污染重点监控单位,未发生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1.2.2大气环境20172026年,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各项空气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6年,县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状态,空气优良天数达357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8%,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0.028mgm3,可吸入颗粒物(PMlO)浓度为0.045mgm3,二氧化硫(S02)浓度为0.01mgm3,二氧化氮(NO2)浓度为0.009mgm3,一氧化碳(CO)浓度为1.1mgm3,臭氧(0
7、3)浓度为0.102mgm3O1.2.3土壤环境20172026年,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的情况,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的情况,全县无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93%O近年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超过65%。L2.4生态功能与生态质量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雪峰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类型为水源涵养。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96.9km2(2018年),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类型面积为377.41km2,水土保持类型面积为302.44k
8、m2,水土流失类型面积为1.67km2,水源涵养类型面积为13.22km20县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2712.8公顷,包括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0172025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介于86.02至88.28之间,平均值为86.76o1. 3生态系统功能状况1.3. 1水源涵养功能状况县水源涵养能力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与西部山区,其中东部青靛山省级森林公园周边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最高可达596.53mm。中部城区与北部丘陵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相对较弱。1.4. 2水土流失空间评估按全
9、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县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面蚀和沟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县东部和西部部分山区,北部丘陵地区和中部盆地区域水土流失强度相对较低。1.3.3固碳功能状况县固碳水平最高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东部青靛山省级森林公园周边山区,最高达到1.53kgCm2year,这些区域拥有较高的森林植被覆盖,通常绿色植被覆盖率越高的森林地区及灌丛区域,其固碳能力较强,成为区域最重要的碳汇中心。县固碳水平最低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区和新厂镇,该区域森林植被覆盖相对较差,固碳能力
10、较弱,只有O.51kgCm2yearO2工作成效和面临的形势2.1 “十四五”生态功能保护修复工作成效2.1.1 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制度设计趋于完善“十四五”期间,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修复工作,率先出台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完成“三线一单”编制。2. 1.2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一)水环境质量2026年监测结果标明,县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无水质超标现象,县渠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监测为县自来水厂取水口断
11、面,采取每月采样,所有检测项目按GB3838-2002II级标准评价,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均良好。(二)空气质量2026年监测结果标明,县各项空气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建设空气检测微站22个,成功创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7.8%,全省排名28位全市排名第10位,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三)土壤及辐射环境质量2026年监测结果标明,县目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无大的土壤污染地块;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安全可控。(四)河流环境治理成果县近年来实行河长制,禁止渠水河道采砂,完成小水电清理和禁养区退养任务。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
12、提前完成452艘涉渔“三无”船舶拆解工作。深入治理黑臭水体,新建、维修截污管网24.7公里。2.1. 3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县近年来持续开展速生丰产林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以及楠竹低改等工作,20182026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退化林修复6.43万亩、封山育林4.3万亩,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1.4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县编制完成省自治县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2年)自治县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矿专项规划(20192030)年等。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完善“一矿一策”实施方案,按绿色矿山要求稳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3、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开发利用,督促矿山开采企业落实复垦复绿,对渠阳镇内采石场进行停产整顿,灯塔砂石材料厂已被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2.2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2.2.1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绿色矿山建设任务艰巨全县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矿山开采占用、破坏植被和土地,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废渣废水不达标排放造成水土污染,地下采矿造成采空塌陷及地裂缝,矿山抽排地下水造成水均衡破坏及岩溶塌陷,废渣不合理堆放及露天开采造成的崩滑流等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废弃矿山治理修复任务繁重。绿色矿山已建成数量寥寥无几,绿色矿山建设任务仍任重道远。2.2.2生态功能保护修复统筹不足,治理体系有待健全对山水林田湖草作
14、为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仍然不够,与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和要求仍有差距。在管理过程中,权责对等的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一体化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统筹生态保护修复面临较大压力和阻力。2. 2.3局部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受强降雨天气及生产建设活动(尤其是采矿和开发区建设)影响,全县局部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3. 3机遇与挑战4. 3.1面临机遇(1)生态文明思想下的政策红利不断涌现关于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推动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的通知(财资环20257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I十五五”
1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有关生态修复资金利好政策也不断推出,这些政策红利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生态修复保护工作,为“十五五”期间生态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2)高质量发展中生态保护动力不断加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发展的殷切希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县“十五五”时期中心指导思想。(3)美好生活的生态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全县人民对实现美好生活的生态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16、的根本保障。5. 3.2重大挑战(1)历史欠账多,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县在生态功能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还面临“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的问题。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2)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约束趋紧和无序开采、粗放式开发共存,矿山污染、工业污染、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等环境治理问题,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内容。(3)协调统一的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总结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县在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的现象大幅减少,但是在生态修复规划、项目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过程中,甚至在审计、督察、问责方面,依然存在体制机制难以协调统一的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 功能 保护 修复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