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4).docx
《“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一、“十四五”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发展基础5(二)发展态势8二、“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三、“十五五”科技发展总体思路11(一)指导思想11(二)发展目标11四、“十五五”科技创新主方向13(一)工业领域13(二)农业领域15(三)社发领域16五、“十五五”科技创新主要任务16(一)提升科技创新主体能级,构建创新支撑中坚力量16(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17(三)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队伍18(四)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19(五)推动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六)推动科技与社会发展
2、融合,打造全国数字治理先行城市20(七)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开放,融入成渝绵“创新金三角21六、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21(二)加强制度改革22(三)加强资金保障22一、“十四五”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科技管理与服务,培育创新新优势,激发创新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圆满完成了“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撑,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7.2%o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落实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及科技项目培育计划,主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末,区全社会研究与
3、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6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十四五”期间,全社会专利申请总量达300件,专利授权量达35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52件。争取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项,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268万元,争取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9项,争取项目补助资金2177.69万元,区本级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22项,安排项目补助资金966.13万元o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期间,区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有石墨烯、纳米氧化错、多孔钛骨关节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自主创新成
4、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技术交易额逐年增加,共登记技术合同86项,合同总额67459.95万。推进科技产学研平台建设,同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了“市区上交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烯碳科技与西南科大共建石墨烯协同创新中心,大学与区机械同业商会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区围绕科技创新,集成资源,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十四五”末,区已建成各类创
5、新孵化园区3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孵化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共计273家,毕业企业21家、挂四板企业19家、拥有专利企业18家。举办各类创客活动20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营造出良好创新氛围。设立种子资金100万元,出资500万元入股天使基金。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取得成效。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企业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发展。“十四五”末,全区拥有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1人,“英才计划”13人,高技能人才2.7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21万人。重点优势产业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20%。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引进4名中
6、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外3名高层次专家及其创新团队进站工作,建成外籍专家示范站1个。建成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2个博士后工作站。农业科技成效凸显。围绕市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集成示范,五年来,共引进推广新品种50余个,集成示范新技术30余项,转化新成果10余项,发放各类实用技术资料10余万份,辐射带动农户3500余户,面积8000余亩,助农增收800余万元。“十四五”期间,全区建成9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大学小麦研究所首个博士工作站落户我区油研种业。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科技特派员团队研发
7、的“高品质水稻新品种旌3优177的选育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旌优华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区科技特派员涂美艳主笔的关于加强全省獗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建议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工作动态刊发,主持编写的红心软猴桃早采危害、原因剖析及防止建议主要内容被省农业农村厅采纳,同时获得尧斯丹副省长批示。明润农业出席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并荣获2025中国优秀科技企业奖、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奖、中国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称号。科技富民惠民成果显著。组织我区科技型企业参加项目管理、高企申报、政策宣讲等各类培训50余次。邀请中央党校教授开展“铝能源及其产业
8、发展形势”报告会1次,为全区干部中心组学习上课。邀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对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技术服务,共培训500期20000余人次。以“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采取多种手段宣传科技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免费发放宣传手册50000余份,科普书刊12000余本。接受群众相关咨询上万人次。开展主题宣讲10余场,科技赶场20余次,进社区宣传15次,播放科技电影8场。(二)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区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 .发展层级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层次、高水平、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重大科研平台
9、较少,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程度较低,重大创新成果不多;2 .对高层次人才、高端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仍待完善;大企业内生动力亟待激发;3 .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优化,科研人员、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二、“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创新全球化加深与逆全球化加速蔓延并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更加重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
10、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强高精尖领域战略布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应对经济社会挑战的能力建设,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逆全球化加速演进,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趋向白热化,技术的局部甚至全面封锁将成为我国开展国际创新合作面临的常态,强化自主创新实力,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导向。区“十五五”期间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二)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
11、展的主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发展阶段。“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开启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的开局五年和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此背景下,技术要素等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趋势不断加深,密集使用劳动力、土地要素的产业将让位于密集使用技术要素和人才要素的产业,要素禀赋变化及其市场化配置的结果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12、的根本力量。区“十五五”期间应当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重点培育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一批高水平创新要素,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三)区域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成为开放创新的重要载体。从国家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区域合作的新内容和区域增长的新引擎,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成为开放创新的重要载体。区应把握国家区域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区域配置
13、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以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三、“十五五”科技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区发展的战略支撑。抓住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找准科技创新主方向、提升科技创新主体能级、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核心区,为建设“大核心引领区”提供科技支撑。(二)发展目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更加灵活,部分民生科技应用场景
14、形成示范效应,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3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3%o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7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瞪羚企业达1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技术交易额达2.6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7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2件。在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创新平台,到2030年,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新
15、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高端产业人才(团队)等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上升,“英才计划”人才超过20人。双创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日益完善,创建国家级孵化载体1家,创建省级孵化载体1家,在孵企业350家,毕业企业48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达20家。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至广十五五”末,引进新品种30个,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新经济制度供给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
16、全,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场景应用示范成效明显。区“十五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202520301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832发明专利授权量(件)270370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3.524.824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个)9125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2.22.6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114160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37508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652769瞪羚企业数量(家)O1四、“十五五”科技创新主方向围绕工业、农业、社发领域重点产业方向,组织实施若干科技专项,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新兴产品,引进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科技 创新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