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报批稿).docx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报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报批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T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XXTXXXXX-XXXX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Guidelinesforthecompilationofecologicalrestorationplanningofterritorialspaceatprovincial-level(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34. 1规划定位34.1 2规划范围和期限34.3 规划任务34.4 编制原则34.5 编制依据44.6 编制主体44.7 编制程序45准备工作45. 1组织准备46. 2
2、技术准备46分析评价57. 1基础分析56.2问题识别与诊断66.3风险和挑战研判76.4专题研究77规划编制77. 1规划目标87. 2空间布局87 .3修复任务88 .4重点工程107 .5效益分析108 .6规划传导108. 7实施保障108规划论证119规划成果119.1成果构成119.2成果报批11附录A(资料性)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程序13附录B(规范性)规划指标体系14B. 1规划指标体系14C. 2指标性质1414B.3指标涵义附录C(资料性)规划成果建议17C.1规划文本17C.2规划说明17C.3规划图件17C.4专题研究报告17C.5数据库17D. 6其他资料17
3、附录D(规范性)规划文本提纲18附录E(规范性)规划附表19附录F(规范性)规划说明提纲20附录G(规范性)图件编制规范21G.1一般规定21G.2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2223参考文献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
4、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仲崇峻、刘新卫、黎明、孔凡婕、梁梦茵、刘洋兵、桑玲玲、白羽萍、赵娜娜、姚志禄、奚星伍、宋建新、许策、魏圆云、刘宏涛、吴悠、梁宜、沈志勤、宋佩华、王尧、刘文平、汤怀志、叶玉瑶、高振何、李鹏、陈新明、赵林江、侯长莉、单颖、冯厚启、肖磐、程光大、王雪超、柯樱海。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给出了关于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分析评价、方案内容、协调论证和规划报批等要求的信息。本文件适用于各省(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与修编,直辖市和跨
5、地市级行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339.1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1部分:总则GB/T43214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GB/T43933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GB/T4393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GB/T43936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27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Y/T03
6、49海洋碳汇核算方法SL/T813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TD/T1068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TD/T1069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TD/T1070.1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TD/T1070.2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2部分:煤炭矿山TD/T1070.4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4部分:建材矿山TD/T1070.5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5部分:化工矿山TD/T1070.6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6部分:稀土矿山TD/T1070.7-2022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7部分:油气矿山TD/T1101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TD/T110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7、工程成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系统质量ecosystemquaIity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组分的质量。注:具体表现在生态系统的生产服务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方面来源:HJ1272-2022,3.3,有修改3.2生态安全格局regionalpatternforecologicalsecurity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构建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的区域性空间格局。来源:TD/T1101-2024,3.43.3生态空间生态修复n
8、aturaIspaceecologicalrestoration保护修复受损或退化的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生态空间各类生态系统,采用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来源:TD/T1101-2024,3.113.4农业空间生态修复agriculturalspaceecologicalrestoration采用自然恢复、适度人为引导与修复等方式,保护修复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产业为主的农业空间各类生态系统,降低和防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修复退化农用地及乡村自然/半自然生境质量、景观特征和乡村文化景观,恢复和提升农业景观生态
9、系统服务,保障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来源:TD/T1101-2024,3.9,有修改3.5城镇空间生态修复urbanspaceecologicalrestoration统筹保护和修复城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修复被破坏的山体,连通河湖水系,构建绿地系统,完善城镇内外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提高城镇韧性,提升人居生态品质。来源:TD/T1101-2024,3.103.6海洋生态修复marineecologicalrestoration协助退化、受损或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来源:GB/T41339.1-2022,3.13.7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mineeco
10、logicalrestoration对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问题,依靠人工支持引导和自然恢复力,采取预防和修复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安全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的活动。来源:GB/T43934-2024,3.13.8保育保护ecologicalconservation对于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地、去除胁迫因素、建设生态廊道、就地和迁地保护及繁育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等途径,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3.9自然恢复naturaIrestoration对生态系统停止人
11、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来源:TD/T1070.1-2022,3.33.10辅助再生assistedregeneration在消除胁迫因子的基础上,采取的改善物理环境,参照本地生态系统引入适宜物种,移除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物种等中小强度的措施。来源:TD/T1068-2022,3.113. 11生态重建ecologicalreconstruction在消除胁迫因子的基础上,采取的地貌重塑、生境重构、恢复植被和动物区系恢复、生物多样性重组等的措施。来源:TD/T1068-2022,3.124总则4,1规划定位省级国土空间生态
12、修复规划是省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级相关规划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关于生态修复目标任务、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生态修复分区、重点区域等内容的重要规划,是一定时期省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具有战略性、传导性、协调性,需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上位规划要求,并指导约束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其中直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参照本文件基础上,还可参考TDT1101相关内容。4.2 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包括省级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海域国土空间,规划期限宜衔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般为15年
13、其中近期安排一般为5年。规划基期年为规划起始年的前一年。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后于或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开展编制。4.3 规划任务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主要任务是:a)识别省域突出生态问题,研判生态修复支撑体系的不足,研判重大生态风险。b)落实全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目标与任务,针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突出生态问题、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支撑体系的不足,细化明确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规划指标,并结合实际合理分解主要指标。c)依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等相关内容,谋划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d)依据省级国土空间
14、规划中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等相关内容,细化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修复分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完善生态修复支撑体系。e)提出有效的规划传导、实施的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4.4 编制原则4. 4.1战略引领,科学编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统筹安排规划期内生态修复工作。4. 4.2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本省(自治区)突出的生态问题,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禀赋,以水定绿、以水定地,因地制宜确定规划目标和方向,明确省域国
15、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分区分类施策,提出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途径和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及其与农田、城镇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的整体性、系统性,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统筹相关领域和部门的生态修复任务,打破省(自治区)内行政边界进行跨地区合作,对接省际生态修复需求,开展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4. 4.4充分论证,公众参与坚持“开门编规划”,鼓励建立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编制规划的工作机制。组建由经验丰富技术单位参与的规划编制团队,系统总结
16、基层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社会公众等意见,凝聚群众智慧,回应社会期盼;在规划编制的各阶段充分论证,确保生态修复规划合理科学。4.5 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相关重要规划,及有关标准规范。a)生态修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b)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其专项建设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等。c)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4.6 编制主体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草等相关部
17、门编制。4. 7编制程序编制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分析评价、规划编制、论证报批等。具体编制程序参见附录A。5准备工作5. 1组织准备5.1.1 建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可建立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审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落实相关经费,及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5.1.2 组建编制团队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是规划编制工作团队的牵头部门,涵盖生态、地理、土地、环境、地质、水利、水土保持、农业、海洋、林草、遥感、规划、测绘等专业领域,负责方案制定、调查分析、基础研究、成果编制等工作。5.1.3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编制过程
18、中坚持行政逻辑与技术逻辑相结合,在规划编制各阶段可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咨询论证重大问题,强化对重要分歧意见的论证研究。5.2技术准备1.1.1 2.1拟定工作方案在工作方案中明确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专题设置、进度安排、成果要求、工作组织和经费保障等。1.1.2 收集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自然资源及生态调查监测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经济社会数据、相关规划等,数据时间宜与规划基期保持一致,如缺失基期年相关数据,可采用最新年份数据,并结合实际进行适当修正。涉密数据按照保密要求进行收集和管理。a)自然资源及生态调查监测数据资料。辖区内最新的国土调查成果,规划基期年及分析
19、所需的历史年度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法定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以及耕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海洋、矿产、土壤、生物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历史多期全省(自治区)主要生态系统调查监测数据,生物多样性、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冰川、矿山地质环境、海岸带和海岛海域、海岸线修测等专项调查监测成果、相关研究成果等。b)基础地理数据及资料。包括所在省(自治区)的省、市、县等级别的行政界线,以及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地理信息和基础测绘数据等。c)经济社会数据。包括人口、经济、农业、城乡建设,以及相关部门、行业的专项数据。d)相关规划成果和项目数据。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包括“三区三线”
20、划定成果),自然保护地建设规划,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成果,生态环境分区,林草、矿产、海洋、生态环境、水禾I、产业、交通、农业等相关领域规划成果等;各部门相关生态修复项目库数据等。1.1.3 确定底数底图国土空间现状数据宜以规划基期年的实景三维中国为统一的时空基底,以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规划基期年法定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地理国情、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专项调查数据以及其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为补充,用地用海分类参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经济社会发展等数据宜以人口普查、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和其他专业统计年鉴为基础。1.1.4 评估既往工作评估规划基期前五或十年的既往工作时,可对
21、本省(自治区)范围内涉及生态修复的各类规划编制、工程实施、监督管理、配套政策等相关工作(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土地整治、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矿山恢复治理、海洋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等)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实施成效与不足等。6分析评价分析评价内容可充分采用国家级相关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等分析评价成果,若相关成果无法满足规划编制需求,可对分析评价内容进行细化补充。61基础分析1.1.1 自然本底分析利用现有基础数据(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可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对本省(自治区)的自然本底特
22、征开展综合分析:a)气候(气温、降水等)、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景观特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综合格局特征。b)各级流域的划分,各类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空间分布。c)重要陆生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和候鸟迁飞通道分布。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陆域生态廊道识别可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一电阻”模型等,海洋生态廊道认定标准符合自然资源部明确的相关标准。d)自然资源的优势与短板等。1.1.2 生态系统状况分析利用省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和生态现状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分析本省(自治区)的生态系统状况:a)水源涵养、雨洪调蓄、水土
23、保持、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休闲游憩等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状况。b)水土流失、石漠化、荒漠化、土地沙化、盐渍化、海岸侵蚀、冻融侵蚀及沙源流失等生态系统脆弱性问题状况。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和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评估方法可参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d)各类生态系统演替状况及群落特征。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特征,特别是本地关键物种、指示物种、先锋物种、旗舰物种的种类、数量及生境情况。e)各类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布。f)生态系统恢复力、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等。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可采用模型模拟、替代指标法等。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价针对不同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 省级 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 规划 编制 指南 报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