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齐桓晋文之事》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文言字词积累1.实词“保民而王”中“保”意为“安抚,保护”;“王”读“wang”,是“称王,统一天下”之意。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其中“王”用法相同。“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里“道”是“谈论的意思。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道”也是此义。“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爱”解释为“吝啬”。在“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里同样表示“吝啬”。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中“爱”是“疼爱”之意,需注意一词多义。“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的“隐”是“痛惜哀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有类似
2、对人物处境的同情义,与“隐”的情感有相通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前一个“老”是“尊敬”,前一个“幼”是“爱护”;后两个“老”指“老人”,后两个“幼”指“小孩”。这是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用作动词。1虚词“之”的用法多样。在“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中,“之”是结构助词“的”,“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之”是代词,代指“齐桓、晋文之事”;“牛何之”中“之”是动词,倒,往;“夫子之谓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在“将以衅钟”中,是“用,拿”的意思,表凭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里“以”是“认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中“以”
3、是“凭,靠”。(二)特殊句式梳理1.宾语前置句“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应是“由何知吾可也”,即“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牛何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牛之何”,意思是“牛到哪里去”。1.状语后置句“王坐于堂上,正常语序应为“王于堂上坐”,“于堂上”作状语后置,表示地点。“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于诸侯”是后置状语,意为“和诸侯结怨”。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是也”表判断,意思是“这就是仁道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用“也,也”的句式表判断,解释大王不
4、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文章内容理解1.论辩思路孟子开篇避开齐宣王关于“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以“以羊易牛”的事例弓I出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指出这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初步拉近与齐宣王的距离,让其产生共鸣。接着针对齐宣王怀疑自己能力的心理,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说明齐宣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进一步为阐述仁政扫除思想障碍。当齐宣王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时,孟子通过“肥甘”“轻暖等旁敲侧击,弓I出其“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再以“缘木求鱼”“邹人与楚人战”等比喻,
5、指出其以武力称霸的荒谬与危害,最后提出“发政施仁”的具体措施和美好愿景,让齐宣王接受“保民而王”的主张。1.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的基础是君主有“不忍之心、并将这种“不忍之心、”推及百姓,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通过“推恩”来实现。“仁政”的具体措施包括“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即让百姓有稳定的产业,生活有保障。具体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同时,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重
6、视道德教育,提升百姓的道德素养。二、学习难点(一)孟子论辩艺术的理解与赏析1 .迂回曲折:孟子不直接回答齐宣王的问题,而是逐步弓I导。例如从齐宣王感兴趣的“以羊易牛”之事入手,慢慢弓I入自己的“仁政”话题,避免一开始就因观点冲突弓I起齐宣王反感,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自己的思路。在论辩过程中,多次转折,针对齐宣王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观点进行辩驳,如先解决其畏难心理,再解决其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最后破除其称霸的幻想,层层递进,千回百折。2 .善用比喻:文中大量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不施恩于百姓是“不为”而非“不能
7、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对比,形象地说明“不能”与“不为”的区别;“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武力称霸的不切实际,让齐宣王更容易理解自己观点的荒谬。这些比喻深入浅出,增强了说服力。3 .善于把握对方心理:孟子从与齐宣王的对话中,敏锐捕捉其心理变化。如一开始就察觉齐宣王的“畏难”心、理,用“以羊易牛”之事肯定其“不忍之心”,赢得对方好感;在齐宣王怀疑自己能力时,及时用恰当比喻给予信心;在齐宣王对大欲念念不忘时,巧妙弓I出并加以驳斥,始终掌握论辩的主动权。(二)孟子“仁政”思想的现代意义探究1 .关注民生:孟子“制民之产”的思想在现代体现为重视人民的物质生活保障,政府要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