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 视觉环境设计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
《建筑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 视觉环境设计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 视觉环境设计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91.040.01CCSP04中华人民共和I家标准GB/TXXXXX-202X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视觉环境设计方法Buildingenvironmentdesign一Indoorenvironment一Designprocessfortheindoorvisualenvironment(征求意见稿)(ISO16817:2017,Buildingenvironmentdesign-Indoorenvironment-Designprocessforthevisualenvironment,MOD)202X-*-*实施202X-*-*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刖
2、S弓I言J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规定4.1 一般原则4.2 项目信息4.3 生成与验证要求4.4 审批文件要求4.5 建筑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协调5设计流程5.1 项目建议书及任务书编制(阶段1)5.2 方案设计阶段(阶段2)5.3 初步设计阶段(阶段3)5.4 施工图设计阶段(阶段4)5.5工程配合阶段6设计标准的制定7设计辅助工具的确定8成本评估8.1 初期成本评估8.2 视觉环境设计成本效益评估9符合性审查9.1 审查要求9.2 审查迭代10经验总结附录A(资料性)设计流程附录B(资料性)详细设计的输出参考文献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
3、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6817:2017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视觉环境设计方法,本文件与ISo16817: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的GB/T2900.65、GB/T50034和JGJ/T119,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增加可操作性;增加了“作业面”术语;增加了术语“辅助设计一工具”的注的内容;修改术语3.17、3.19,与国内标准术语统一;修改5.3.4眩光分析为定量分析。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建筑节能标准
4、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旨在为设计团队提供系统性框架,指导建筑室内视觉环境的高质量实现。其核心目标是:在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统筹满足用户视觉舒适需求、光生物健康效应及建筑能效优化要求。视觉环境设计需突破单一功能性考量,例如窗户设计需兼顾自然采光效率与观景体验的双重价值。需充分考虑人类的各种需求,应涵盖与性能、视觉舒适度、健康、安全以及生活幸福感相关的要素本文件的目的是为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提供一种在建筑中实施可持续性一般原则(NGPS)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纳入其决策过程,从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件具备以下突出特性与实用功能
5、 提供了一个框架,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力支撑,使其能够全面考量影响室内视觉环境质量的各类参数与标准,确保设计进程严谨规范、科学合理; 不仅面向设计团队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还将建筑业主、承包商、政府官员以及学术人员纳入其中,有力推动设计理念在全行业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应用;一为上述对象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为用户设计契合所需品质的室内视觉环境,显著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在文件编制过程中,深度融入可持续性考量因素,基于以下三大基本原则进行编制:运用系统方法,对设计流程进行标准化梳理与阐释,搭建起一套结构井然的任务系统,为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积极引导设计师秉持迭代和渐进的设计思维,依据客户
6、目标、建筑工地实际面临的限制与潜藏机遇,以及行业主要工作领域的要求,灵活权衡,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拟定兼具可行性与创新性的折衷解决方案。赋予项目规划明确绩效水平或价值规范的职能,同时充分适配适用的相关规范,确保设计成果精准契合既定标准。相信本文件将凭借其权威性与实用性,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指南,为推动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持续创新、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引领建筑行业稳步迈向更绿色、更舒适、更具人文关怀的发展新境界。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视觉环境设计方法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高质量室内视觉环境的综合设计方法,包括采光和照明系统的建筑和工程,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以及建筑的能效和可持
7、续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65电工术语照明GB/T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JGJ/T119照明术语标准ISO15686-5建筑物和建造资产使用寿命规划第5部分:生命周期成本Buildingsandconstructedassets-Service-lifeplanning-Part5:Life-cyclecosting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Guidanceonsocialresponsibi
8、lityIEC60050-845国际电工术语第845部分:照明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Vocabulary(IEV)-Part845:Lighting3术语和定义GB/T2900.65JGJ/T119、IEC60050-8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周期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3.2显色指数colourrenderingindex光源显色性的度量。以被测光源下物体颜色和参考标准光源下物体颜色的相符合程度来表示。来源:GB/T50034-2024,2.0.523.3采光daylighting设置窗户、天窗
9、或其他开口和反射表面,在白天通过自然光提供内部照明的手法。注:当设计建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视觉舒适度或减少能源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采光。通过减少照明系统的使用来实现节能。3.4采光口daylightopening可透射天然光至室内的开口区域(无论是否安装透光材料)。3.5辅助设计工具designaids一套基于客户及利益相关方需求,用于室内视觉环境概念细化和最终设计的指导准则集合。注:设计辅助工具可包括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计算软件、设计导则等。3.6方向性directionality具备固定方向的特性。3.7作业面workingplane在其表面上进行工作的平面。3.8电气照明elec
10、triclighting通过电光源实现的照明。3.9维持平均照度maintainedaverageilluminance照明装置需要进行维护时,设定在工作表面上的平均照度值。3.10建筑物能效energyperformanceofabuilding为满足与建筑标准化使用相关的不同需求而实际使用或估计的加权净输送能量的计算或测量量。注:可能包括用于供暖、制冷、通风、生活热水和照明的能源。3.11遮挡物obstruction建筑物外的任何妨碍直视天空的物体。3.12眩光glare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或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下降的视觉现象。3.1
11、3照度illuminance表面一点处的光通量dDv的商,入射到包含该点的表面的元素上,除以该元素的面积dA。注:以勒克斯表示,1Ix=Ilmm2o3.14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资产或其部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同时满足性能要求。GB/TXXXXX-202X光污染lightpollution表示人造光所有不良影响总和的通用术语。3.16光侵扰lighttrespassing来自外部光源(如附近的建筑物和路灯)的不利光入侵。3.17亮度luminanceL表示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量。注: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112),其计算见公式(1)。dAcosd,式中:d由指定
12、点的光束元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凶!内传播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dA包含给定点的光束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H?);光束截面法线与光束方向间的夹角,单位为度(。);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单位为球面度(sr)o3.18光通量luminousflux通过根据辐射对CIE的作用评估辐射通量得出的量。注:以流明(Inl)表示。3.19反射比reflectance在给定条件下,反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3.20天窗rooflight建筑物屋顶或水平表面上的采光口。3.21天空漫射光skylight能够引起视觉感觉的天空光辐射。3.22直射日光sunlight能够引起视觉感觉的太阳直射辐射
13、3.23透射比transmittance给定条件下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透明度transparency在不改变入射方向的情况下传输辐射能量的能力。3.25视觉干扰visualnuisances由不利视角引起的主观视觉不适。3.26窗window房间围护结构的垂直或接近垂直区域上的采光口。4基本规定4.1 一般原则4.1.1 设计团队应依据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建筑中构建符合客户需求的室内视觉环境质量。注:可持续设计原则包括持续改进、公平、全球思维、整体方法、利益相关方的参与、长期考虑、预防措施和风险、责任、透明度。4.1.2 设计师应根据客户需要、限制条件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并在设
14、计阶段综合考虑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4.2 项目信息4.2.1 下列项目信息应进行记录:a)影响视觉环境设计概念的项目信息,约束条件及要求;b)建筑物的预期用途(及相关要求)和最终用户需求;c)视觉环境设计涉及的标准或规范信息不完整需作出的补充规定;d)用户提供的影响建筑构件及设备系统策划、设计或开发的信息。4.2.2 建筑物及其部件的预期使用寿命应在项目信息中进行规定。4.3 生成与验证要求4.3.1 建筑设计和建筑系统设计是目标导向的活动。实现最终结果的路径应具有非直接性,且应保持灵活性。4.3.2 在某些不确定情况下,可作出相关假设。4.3.3 视觉环境设计的选择应以限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
15、重点。4.3.4 视觉环境设计应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建立设计决策的迭代生成过程及验证确认程序。注:生成过程是指形成设计方案的子过程,验证过程是另一子过程,指依据不同视觉环境设计质量标准验证设计方案。4.3.5 当需要作出决策时,设计团队应系统评审该决策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潜在影响。4.3.6 应通过上述过程实现视觉环境的预期性能。当未达到目标时,设计团队应确定可接受性并采取相应措施。4.3.7 设计团队应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性审查,并在必要时考虑改进。4.4 审批文件要求4.4.1 评估与审批过程应形成相应文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明确项目需提供的具体内容;b)证明既定目标可实现性;c)描
16、述计划特性并验证其达成情况;d)建立透明的决策与沟通流程;e)按建筑预期使用寿命记录关键构件的维护与更换计划。4.4.2 各设计阶段均应获得相应审批。4.4.3 设计文件应涵盖以下审查内容:a)定义的充分性和可行性;b)视觉环境质量设计的可行性;c)是否满足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和要求;d)建筑是否能够提供所需的高质量视觉环境和性能。4.5 建筑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协调4.5.1 优质室内视觉环境是建筑设计与技术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宜采用室内建筑环境设计的通用原则。4.5.2 优质视觉环境设计运用室内建筑环境设计通用原则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不限制建筑创作的创造性;b)不预设建筑设计与建筑系统设
17、计各项任务的优先顺序;5设计流程5.1 项目建议书及任务书编制(阶段1)5.1.1 一般要求5.1.1.1 视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a)符合视觉环境的设计目标;b)最大化使用者的视觉环境质量、幸福感、健康与工作效率;c)最小化使用者投诉率;d)对建筑物带来最大化的附加值;e)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减少建筑能耗,降低运营维护成本;f)遵循业主可持续发展政策,明确项目关键可持续要素;g)确保用户使用的安全。5.1.1.2 视觉环境设计宜采用集成化建筑设计方法,该方法应协调处理以下关键要素的相互关系:a)建筑围护结构(采光与得热);b)建筑内部空间;c)自然采光(天光/阳光)与人工照明系统。5.1.1.3
18、 设计过程管理应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各相关方的早期介入与职责划分;b)分阶段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c)可追溯的协同决策程序;d)风险预警与冲突解决机制。5.1.1.4 项目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可持续性:a)资源管理: 项目资源配置应与设计目标相匹配; 应确保运维阶段的资源保障。b)风险管理: 预先评估行政、技术及人员风险; 分析财务、社会、环境等全周期风险;一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定期评审制度。c)合同管理: 应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合同条款;应明确各参与方的接口责任;d)经验管理: 借鉴同类项目经验;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e)全周期管理: 完整传递项目设计意图
19、与技术参数;以及其运行和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处置情况; 记录关键可持续性技术特征。512项目建议书及任务书技术要求5.1.2.1 基本要求视觉环境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各阶段并行开展,包括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合同文件编制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并在项目定义文件中明确下列基本要求:a)应进行工程的预期用途、相关要求和最终用户需求的说明,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主要用途(如学校、办公、商业等); 各用户群体、空间及功能区的性能要求; 空间布局与几何关系(面积、流线等); 运行维护条件;特殊使用需求。 实现预期目标的功能性、健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无障碍的性能要求。b)视觉环境设计在特殊情况下应能提
20、供安全的施工作业条件,包括下列内容: 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将不可接受的伤害或损害风险降至最低; 确保重要民生功能的连续性; 设定符合国家规范的最低性能标准。c)视觉环境设计应确保建筑空间满足全龄友好使用要求,使各类使用者无障碍通行。d)视觉环境应具备下列情况的适应能力: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变化; 适应技术更新要求; 允许功能区划变更。e)应通过设置技防与物防手段,确保人员和材料的安全。f)应减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相邻用户的干扰和滋扰。5.1.2.2 设计范围视觉环境设计范围的界定至关重要,其应充分体现空间多样性、功能分区合理性及技术问题解决深度等要素特征,并满足以下要求
21、a)可持续性目标应以简明扼要的陈述、措施或建议清单形式呈现,确保各相关方能够清晰理解并予以考量。可持续性目标应包括: 建筑预期使用年限及维护、更换和报废计划; 全生命周期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限制措施; 经济效益持续性; 适应性与报废策略: 多功能适应性设计; 可拆卸性要求; 创新性解决方案评估;b)大型项目应特别考虑: 设计团队规模与协调机制; 照明系统简化要求; 维护标准制定要求。5.1.2.3 相邻室外环境分析应开展场地周边室外环境分析,分析内容应包括:a)环境影响分析,如:光污染影响评估、眩光效应评估;b)社会效益协同评估,如:评估项目对改善社区/地区形象、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贡献,应与现
22、有环境形成协同效应分析。c)识别下列关键整合要素,包括:空间连接关系、功能分区布局、系统兼容性、环境连续性、生态贡献度等;d)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符合性分析,包括环境保护、能源、污水、废物、雨水、水资源、服务、交通、风险等。5.1.2.4 空间与功能分区设计任务书应判定设施适用性等级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空间类型与功能分区的设置应使设计方提前掌握使用者及其活动的多样性特征,具体要求如下:a)适用性评估:评估各用户群体、空间及功能分区的性能达标水平,判定设施适用性是否满足既定性能要求;-b)分区设置原则:应体现使用群体的多样性特征,应满足各类活动的功能需求。5.1.2.5 设计进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 视觉环境设计方法征求意见稿 建筑 环境设计 视觉 方法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