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区立足市委“双核驱动”“城区一核”重要板块使命定位,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服务业空间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的突破口,全区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为“十五五”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总量大,质量提升,奠定高质量发展坚实底盘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311.6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5倍。服务业增加值244亿元,年均增长9.8%,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8.3%,占比全
2、市第一,比“十二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末,区服务业市场主体44819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比重92%;服务业实现税收13.3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75.6%o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比、服务业税收总量均居全市第2。服务业重点项目强力支撑。坚持招引和推进重大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引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三、产业“新”,彰显特色,深入赋能经济高效发展加快建立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软件业、科技创新、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医疗等各种新型业态,基本
3、形成传统与新兴并举,产业特色优势彰显,并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服务业引擎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现代物流发展迅猛。拥有3A级物流企业13家,三峡物流园冠戴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国家级3星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并成功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天元物流三峡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东站物流中心主体功能区建成,万臻电商物流园即将启动建设。二是总部楼宇引领新高度。五年来,相继引进省交投、鄂旅投、华夏银行、鑫鼎集团等35家企业总部和区域性银行总部,认定总部企业38家,持续贡献税收逾20亿元。兴发、安琪、中燃三峡、北山等区域总部建设持续推进。已建成
4、福江铭座、首信财富、九州方圆等21座重点商务楼宇,入驻各类企业近900家。三是城市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区星级旅游饭店3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34家,其中3A级及以上旅行社8家。富力皇冠、洲际假日、钳尔曼等五星、准五星级酒店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柏临河湿地公园、滨江公园、求随着“十四五”时期市“双核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区作为城区“一核”的发展定位,城区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但作为“东进、北拓、中优”的战略交汇点,区在产业功能、产业特色、产业链互补等区域上联动协同不足,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上不足,东站和北站高效链接的产业创新区、聚集区建设有待加快推进。(二)在培育增强新
5、动能方面,服务业产业结构有待加快完善区服务业结构以传统商贸、住餐、居民服务业为主导,但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房地产投资占比过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服务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服务业聚集效应有待加快形成聚焦“大物流、大商贸、大数据、大文旅和大健康”等重点支柱产业,区产业发展的规模聚集效应还未完全形成,在服务龙头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上下游引进、培育和聚集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全面形成聚集效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集群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四)
6、在提升综合承载力方面,公共服务短板有待加快补齐在围绕增强全区产业就业承载力、社会公共服务承载力等方面深度谋划不够,在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和保障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上,有待统筹研究和一体推进。在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社会保障上有待进一步补齐短板、提升品质。第三章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城市公共服务向一体化和现代化拓展,加快培育楼宇
7、经济、商圈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等新型产业业态,引导产业体系向集约化、高端化升级,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发展原则坚持“融合发展、开放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抢抓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机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渗透,发挥“服务+制造”组合效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打破
8、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强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构建服务业开放发展新格局。坚持市场主导、高端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服务业迈向高端。以“标准化+”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聚焦健康、金融、文旅等服务功能,提升生活性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围绕核心城区、商务楼宇建设服务业集聚区,补强产业弱项,补齐产业短板,培育特色服务业,形成优势行业和特色领域,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三、战略定位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
9、展理念,以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改善民生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着力构筑服务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业各行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建设成为长江中游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抓住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六城五中心”,以及后疫情时代国家、省、市系列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引导城市经济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服务业领军企业、领军人才集聚,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动力强劲、特色鲜明、空间集聚,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服务业体系,形成特色服务业先导、支柱服务业壮大和新业态、新领域兴起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
10、成为支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二)具体目标总量规模显著扩大。服务业规模稳步提升,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到203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80%;新增规上服务企业80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0家。发展速度显著加快。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税收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GDP增速。“十五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税收增速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6%以上。产业结构显著优化。服务业业态更加丰富,内部结构更加优化。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
11、能级提升。到203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0%以上。服务业整体竞争力、服务品牌、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不断提升,在技术、业态、管理、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上领跑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到2030年,物流总额突破8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达到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40亿,占GDP的比重达8虬第四章产业布局根据2050发展战略规划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聚焦提升城市功能这个中心任务和人口核心要素,全面对接落实中心城区“提品质增能级十大行动”和“城市建设五年攻坚行动”,做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吸引
12、人口梯次转移。加快“六大片区”组团开发,延伸拓展商贸服务、房地产服务、城市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商务服务、康养服务七大产业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努力当好“六城五中心”承载地、“中优”核心区,加快建设现代都市中心、魅力主城。从完善服务业功能的视角,进一步梳理区服务业空间布局,构筑“两带、三圈”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物流、旅游、文化创意、数字经济、健康、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若干个服务产业板块,打造金融新城、休闲胜地、会务之都。一、延展“两带”,建成滨江总部经济和沿河生态旅游带(一)十里滨江商务楼宇经济带区东联流亭、西连西陵,南与点军隔江为邻,既是市域
13、最主要的服务业发展带,也是立足鄂西、对接“成渝经济区”、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大通道。推动“楼宇+专业市场”“楼宇+特色街区”“楼宇+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中央商务区、特色商圈等不同形式的载体,承载新一轮的楼宇经济发展。以长江沿线为纽带的总部楼宇经济集群,依托金江银座、首信财富等楼宇,打造金融新城;依托滨江沿线优美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休闲、康养,打造休闲胜地;利用文旅资源、商务资源,打造会务之都,全力建成十里滨江商务楼宇经济带。以大型楼宇为载体,引进全国性集团区域管理部等一批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吸引涵盖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服务、建筑装潢、广告传媒、商贸物流总部各类经营
14、市场主体入驻。重点支持安琪集团、交运集团、宜港集团、北山商业连锁、三峡物流园、鑫鼎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提升总部功能形象,支持兴发总部、中燃总部等重点总部项目建设。到2030年,入驻企业总部达到30个。(二)高铁新城-柏临河沿线新经济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整体开发柏临河流域,发展户外运动、特色餐饮、观光旅游等服务业。依托南灵特色文化旅游区、华贵木雕非遗文化产业园、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城市旅游客厅、市民活动中心、柏临河公园等载体,打造柏临河沿线特色旅游、非遗传承、城郊休闲、农耕体验等特色生态户外游。完善龙盘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都市旅游核心品牌。完成南灵片区综合开发,挖掘
15、远郊村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加大项目包装、资源整合、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展示、民俗体验、康养休闲为主的乡村、亲水旅游服务。打造柏临河生态廊道,助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二、提质“三圈”,形成长江中上游新消费大市场围绕九码头、中南路、五一广场三大商圈,布局“3+7+N”商业网点,实施商圈差异化发展和提档升级,引导“三大商圈”错位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业态,形成“结构梯度化、空间全覆盖、主体专业化、发展可持续”的商业服务业体系。大力实施三大核心商圈建设提升工程,打造七大特色商业街区(中医药文化康养街区、东艳路汽车主题街区、八宝塔康养早教街区、国贸仓库片区文化艺术街区、隆康路特色餐饮街区、白沙
16、路特色商业街区和沈家店路特色餐饮街区),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显著、建筑风格鲜明、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文旅商融合特色商业街区。借助“三大”商圈平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休闲娱乐、会展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流量经济、体验经济,积极策划大型消费活动,不断扩大消费总量和流量,促进消费产品和服务升级,增强消费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都市全天候全业态体验式消费聚集地。第五章重点打造优势产业,培育服务业新动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衔接省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纵深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都市经济样板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技
17、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主攻方向,以“大物流、大商贸、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产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一、重点打造“五大”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做强“大物流”,建成区域现代物流中心1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水陆空立体交通资源和伍家区位优势,依托物流园、物流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优势,抢抓“建设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机遇,承载市“三枢纽一中心”建设使命,提升区域物流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连通宜荆荆恩,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促进现代物流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三峡物流园国家
18、级示范物流园区的金字招牌,全力推动三峡物流园、东站物流中心建成多元化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打造“智慧园区”、“智能物流”,推动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和产业链服务能力,发展外贸通关服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国际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推动物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 .发展目标到2030年,国际物流枢纽和城区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基本成型,物流大数据中心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物流组织效率大幅提升,辐射周边的物流网络更加高效,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亮点日益突出,物流枢纽经济效益不断显现。3 .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国际物流枢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19、等国家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际陆港物流枢纽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交通紫云铁路营运调度指挥中心,强化铁路枢纽交通资源的调度能力,巩固提升火车东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的物流集散功能。加快国际陆港项目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支持船务运输总部企业发展,提升水上货运、客运能力,推进水陆空多式联运发展。大力推进万臻电商物流园、物流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综合物流与专业物流协调发展。加快鄂西南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北山超市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区域物流组织和产业要素聚集能力,着力完善物流枢纽功能。创新推动物流绿色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
20、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运输,并积极向“公联铁”“公联水”发展。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积极推动物流标准的实施应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使用标准化的物流装备设施、载具器具、包装、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促进供应链上下游标准相衔接,提升物流整体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装备绿色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加大新能源技术装备比重。实现现代物流数字赋能。按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三峡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线路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以及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发展“物流+现代零
21、售”新业态。扩大物流枢纽经济价值。不断强化三峡物流园建设,着力完善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功能,依托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以物流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重点引导传统中小微企业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融合发展,推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建设东站枢纽型商圈,充分发挥东站、客运站及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集中的优势,加快周边各大型商业综合体、紫云铁路营运调度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二)做大“大商贸”,打造长江中游总部基地1 .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围绕市建设鄂西渝东区域性消费中心机遇,全面推进商贸理念、业态、模式全面转型升级,培
22、育壮大现代都市产业新势力,着力打造现代都市产业新格局,努力营造现代都市产业发展新环境;培育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新兴消费业态,发展总部楼宇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核心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2 .发展目标区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成为区现代都市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建成“一区一地三中心”。到203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3 .重点任务构建伍家特色商贸体系。坚持优供给、优模式、优化环境“三优并举”,统筹推进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建设,优化现代商贸体系链,集中力量建设
23、一个有区特色的现代商贸体系。建设以专业市场为骨干,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大超市、商业街、专卖店、社区便利店为主要业态,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业空间格局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商贸。融合智慧城市、未来社区建设,将商圈改造提升与智慧城市、未来社区广泛接驳,促进商圈5G网、物联网全覆盖,布局智慧城市商圈应用场景。推动商业门店数字化改造,鼓励商贸企业采用数字货架、电子价签、无线射频等商品管理技术,优化顾客消费体验。鼓励企业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高商贸企业智慧化管理
24、水平。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重点楼宇建设,支持现有商务楼宇改造升级,完善配套服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楼宇企业入住率,力争商务楼宇入驻率保持在90%左右,提升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万达、首信财富中心、致远广场等现有楼宇为基础,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实现高端业态集聚,着力打造一批“亿元楼宇”。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重点吸引国内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设计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功能性总部落户,依托商务楼宇资源,努力打造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商务服务主题楼宇,增强集聚效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商务楼宇招商和入驻企业、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务业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