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综合提升教案.docx
《物态变化综合提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综合提升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态变化综合提升教案学习指导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温度和6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两局部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实验的形式考查。主要的考查要求是:(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考查的难度不高,但是对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现象的发生条件,以及发生过程的温度变化特点,需多加理解。【知识总揽】【重点精讲】重点1:温
2、度和温度计考点评述:作为测量工具一温度计的使用,是应掌握的根本技能之一,在考试中频频出现,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或纠错的形式出现。知识回忆:1 .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O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OC和100。(2) (TC和Io(TC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 .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
3、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考题赏析:例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解析:所有液体温度计的制造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于体温计的结构特殊,它的液泡上面有一个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液柱从缩口处断开,升上去的液柱不会下降,不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图中水银柱上端对应着37C,所以此时温度计示数是37。答案:热胀冷缩可以37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
4、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假设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C。解析: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但A图所示的温度计出现的错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但B图中的温度计在读数时出现的错误: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离开水。答案: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离开水;48。重点2:物态变化考点评述: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从这三个方面考查:物质状态的转化及其状态转化时吸热或放热;分析图像;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生活
5、中的现象。本知识点单一,试题命制都是围绕六种状态的变化进行,因而学生出错率不高。知识回忆:一、熔化和凝固:1 .熔化:(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馨提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考查是一重点,因而读懂图像的所提供的信息,掌握每一段的图像的含义,遇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2 .凝固:(1)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不断放热。(3)凝固放热
6、二、汽化和液化1 .汽化:(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沸腾:(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不断吸热。(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沸腾图像各段的涵义(以水为例,如图3)OA段:不断吸热,水的温度升高AB段: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蒸发:(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自身的温度;液体蒸发的外表积;液体外表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2 .液化:(1)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遇冷、放热)液化;压缩体积液化。温馨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一般都把“白气”误认为了是气体。水蒸气
7、是看不见的气体。我们看的“白气”,它不是气体,而是小“液滴”,是液体。三、升华和凝华1 .升华: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2 .凝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B.气温接近-50C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C解析:表中列出了三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80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80的酒精应是气态。气温接近-50C时,低于酒精的凝固点,温度计里水银已经凝固,因而不能用水银做的温度计的测量接近-50气温。到达熔点的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铅的熔点328,它的凝
8、固点也是328,不是-328。答案:C点评: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因而当物体的温度处在凝固点或熔点时,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液态、固态或者固液混合都有可能,比熔点(凝固点)高但低于沸点,存在的状态是液态,比熔点(凝固点)低,存在的状态是固态。例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
9、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创造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汽化液化B.液化汽化C.升华液化D.升华凝华解析:热棒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说明它和冰箱的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一样。物质先汽化后液化,不断重复工作,到达了降温的目的。所以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汽化,把热量带走;升到热棒的上端氨气,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放出了热量,温度降低,气态氨由此冷却液化变成了液态氨。所以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和液化。答案:A点评:以新背景材料为载体的信息题,一般篇幅比拟长,内容较多。在分析问题时要抓住的主干,去伪存真,不要被大篇幅的文字扰乱。例5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
10、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忧行车平安时,只见爸爸翻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解析:寒假期间,汽车玻璃的温度比拟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上蒙上一层雾气;翻开空调对着玻璃吹暖风,加快了水珠的蒸发,从而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答案: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上蒙上一层雾气;翻开空调对着玻璃吹风,加快了水珠的蒸发,从而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点评:物态变化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遇到,遇到问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利用所学知识进
11、一步找出原因。【典例详解】例1、在某一温度计的管子上刻有150格均匀的标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位置在40刻度处;当玻璃泡进入沸水中时,水银柱的位置在90刻度处.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应相当于多少摄氏度?相当于热力学温度多少度?分析与解答: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由此可见,题中所说的40刻度处就是0,90刻度处就是指100C.从40到90有50等份,每1等份的实际温度是:殴C=2C.50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共占有的等份数是:10040=60.所以100刻度处的实际温度是:2oC60=120
12、oC.由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式:T=t+273k可得120相当于热力学温度:T=(120273)k=393k.即,该温度计100刻度处相当于120,相当于393k.例2、如下图是蔡的熔化图象.(I)AB段蔡是状态,处于过程.(2)BC段蔡是状态,处于过程.在这过程中,热量,温度.(3)CD段,蔡是状态,它热量,温度.分析与解答:蔡是晶体,它在AB段时是固态,吸收热量,温度由70上升到80;在第4分钟时(即开始到达80C)开始熔化,在这阶段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9分钟熔化结束.这一阶段即用BC表示;最后的CD段那么是处于液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答案:(
13、1)固态吸热升温(2)固液共存熔化吸收不变(3)液态吸收升高例3、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可以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分析与解答:这个现象应以液化现象的特点去进行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的雾状小水珠。而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会产生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这些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放出热量,液化成许多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便是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白气”“白气”.例4、在“观察水的沸腌”实验中(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A
14、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假设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第一种可原因:第二种可原因:解析:此题(1)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的掌握。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应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液泡要全部浸没在所测液体中,这样测量的温度才是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需要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凹液面相平,这是使用温度计测
15、液体温度的规那么,牢记这几项,这个题就比拟容易解决了。此题(2)主要考查了影响液体沸腾的一些因素,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不难想到,水多时比水少时水开得慢,水温低时比水温高时水开得慢,在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焰和内焰的温度是不同的,因此还要考虑到可能没有用外焰加热等等。答案:(1)温度计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30(2)水太多水的初温较低没有用外焰加热【精题演练】1、以下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解:B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
16、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解:C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一一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解:C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根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解:C5、用
17、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解: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6、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请分析: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荼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解:外壁潮湿不断蒸发,从壶内吸收热量,使壶内水变凉。通风阴凉地方(意义相近即可)7、六月中旬,“非典”C(如下图).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为(填其理由是.解
18、35;=;体温计有小缩口,温度上升时,水银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下降。8、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以下问题。(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2)该晶体的熔点是C;(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C时,它处于态。(选填“固”或“液”)解:海波48固9、小明和小琴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C时,每隔I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第三次数据没有记 图,请将读数填在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时间minO1234567温度/84889699999999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
19、下 表格里;据,在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解:92(2)如下图99【考向预测】1、实验中学STS课外小组参观了造酒厂的煮酒设施(如下图)。关于这套煮酒设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汽化池中酒精吸收的热量是化学能转化而来的B.为了别离出水和酒精,汽化池中温度应控制在水的沸点C.在冷凝池中发生了凝华现象D.在冷凝池中进水管的水温高于出水管的水温解:A2、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一一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
20、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解:D3、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它是形成的,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拟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像。过一会儿,小红再回到这里看这片树叶,发现露珠不见了,露珠不见的原因是。解:乙;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正立放大的虚;汽化(蒸发)而变成水蒸汽.4、据传有一夏天洋人宴谐林那么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洪淋,因其白气不断,林那么徐以为必烫故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那么徐声色不动;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
21、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那么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毗牙裂嘴,哈哈有声,不停乱弹,出尽洋相。试分析那冷冷的冰洪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形成的,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没有白气,是由于,据生活经验,浮有厚油的沸汤比普通开水还要烫,其原因是。解:空气中水蒸汽遇冷液化、水的密度大沉在底部、油的沸点比水高5、【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测与假设】通过观察图6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测猜测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上下、液体的大小和液体外表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测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有关.【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态 变化 综合 提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