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要求.docx
《详解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解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要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详解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要求1.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O8-2017)中固定式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规定:2. 4.2.2.2安全管理员配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数量、特性等配备适当数量的安全管理员。按照本规则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并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2)使用5台以上(含5台)第11I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的;2.8水(介)质锅炉以及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锅炉水(介)质、压力容器水质的处理和监测工作,保证水(介)质质量符合相关要求。3. 3不需要办理使用
2、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参照本规则及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中使用管理的相应规定,对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锅炉、压力容器实施安全管理。3. 3.2压力容器(1)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过程装置中冷箱内的压力容器;(2)盛装第二组介质的无壳体的套管热交换器;(3)超高压管式反应器;(4)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5)水力自动补气气压给水(无塔上水)装置中的气压罐,消防装置中的气体或者气压给水(泡沫)压力罐;(6)水处理设备中的离子交换或者过滤用压力容器、热水锅炉用膨胀水箱;(7)蓄能器承压壳体;(8)简单压力容器;(9)消防灭火用气瓶、呼吸器用
3、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o8-2017)中固定式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规定:1.7压力容器分类根据危险程度,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I、n、m类(注1-6),压力容器分类方法见附件Ao(注1-6:本规程划分的第I、n、In类压力容器等同于特种设备目录品种中的第一、二、三类压力容器,本规程中超高压容器划分为第DI类压力容器。)Al压力容器分类Al.1介质分组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以下两组:(1)第一组介质,毒性危害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2)第二组介质,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AL2介质危害性介质危害性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
4、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用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表示。综合考虑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因素,极度危害介质最高容许浓度小于OJmgAn;高度危害介质最高容许浓度0.lmgm31.0mgm3;中度危害介质最高容许浓度1.0mgm310.0mgm3;轻度危害介质最高容许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mgmAL3压力容器分类方法AL3.1基本划分压力容器的分类应当根据介质特征,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才),标出坐标点,确定压力容器类别:(1)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分类见图AT;(2)第二组介
5、质,压力容器分类见图A-2。EdHA 点 0图A-I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一组介质图A-2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二组介质AL3.5特殊情况的分类(1)坐标点位于图A-I或者图A-2的分类线上时,按照较高的类别划分;(2)简单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第I类压力容器。A2特定形式的压力容器A2.1非焊接瓶式容器采用高强度无缝钢管(公称直径大于50Omm)旋压而成的压力容器。A2.2储气井竖向置于地下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井式管状设备。A2.3简单压力容器(注A)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压力容器称为简单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由简体和平盖、凸形封头(不包括球冠形封头),或者由两个凸形封头组成;(2)简体、封头和接管等主要受压元
6、件的材料为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或者Q345R;(3)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L6MPa;(4)容积小于或者等于Im3;(5)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小于或者等于lMPam3;(6)介质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医用蒸偏水蒸发而成的蒸汽或者上述气(汽)体的混和气体;允许介质中含有不足以改变介质特性的油等成分,并且不影响介质与材料的相容性;(7)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20,最高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0;(8)非直接受火焰加热的焊接压力容器(当内直径小于或者等于550mm时允许采用平盖螺栓连接)。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灭火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不在简单压力容器范围内。(注A:简单压力容器一般组批生产。如
7、果数量较少不进行组批生产时,应当按照GB150设计制造(不需进行型式试验),按照本规程7.L11进行使用管理)。A3压力等级划分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低压(代号L),0.代PapVL6MPa;中压(代号M),1.6MPap10.OMPa;(3)高压(代号H),10.0MPap100.OMPa;(4)超高压(代号U),p100.OMPaoA4用途划分压力容器按照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划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具体划分如下: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例如各种反应器、反
8、应釜、聚合釜、合成塔、变换炉、煤气发生炉等;(2)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例如各种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3)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例如各种分离器、过滤器、集油器、洗涤器、吸收塔、铜洗塔、干燥塔、汽提塔、分汽缸、除氧器等;(4)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储存或者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例如各种型式的储罐。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当按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3. 2.16快开门式压力容器设计专项要求快
9、开门式压力容器,是指进出容器通道的端盖或者封头与主体间带有相互嵌套的快速密封锁紧装置的压力容器,但是用螺栓(例如活节螺栓)连接的不属于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设计应当考虑疲劳载荷的影响。设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时,设计者应当设置安全联锁装置,并且对其使用环境、校验周期、校验方法等使用技术要求作出规定。3.1 监督检验通用要求3.1.1 监督检验压力容器的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检)应当在压力容器制造、改造与重大修理过程中进行(安装不实施监检)。监检是在压力容器制造、改造、修理单位(以下简称受检单位)的质量检验、检查与试验(以下简称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过程监督和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验
10、证。监检工作不能代替受检单位的自检。3.1.2 适用范围3.1.2.1 实施制造监检的产品(1)整体出厂的压力容器;(2)现场制造、现场组焊、现场粘接的压力容器;(3)单独出厂并且具有焊缝的筒节、封头及球壳板,或者采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换热管束。6.1.2.2实施监检的改造与重大修理(1)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结构或者改变使用条件(运行参数、盛装介质、用途),并且需要进行耐压试验的改造;(2)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以及壳体对接接头的补焊或者粘接,并且需要重新进行焊后热处理或者耐压试验的重大修理。7使用管理7.1 使用安全管理7.1.1 使用单位义务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
11、有关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使用安全管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办理使用登记,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并且进行检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所在地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证)。办理使用登记时,安全状况等级和首次检验日期按照以下要求确定:(1)使用登记机关确认制造资料齐全的新压力容器,其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进口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由实施进口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评定;(2)压力容器首次定期检验日期按照本规程8.L6和8.L7的
12、规定确定,产品标准或者使用单位认为有必要缩短检验周期的除外;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首次定期检验日期时,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情况,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7.1.3 压力容器操作规程7.1.4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操作规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工艺参数(含工作压力、最高或者最低工作温度);(2)岗位操作方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3)运行中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7.1.5 1.4经常性维护保养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压力容器
13、装置巡检制度,并且对压力容器本体及其安全附件、装卸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仪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7.L5定期自行检查压力容器的自行检查,包括月度检查、年度检查。7.L5.1月度检查使用单位每月对所使用的压力容器至少进行1次月度检查,并且应当记录检查情况;当年度检查与月度检查时间重合时,可不再进行月度检查。月度检查内容主要为压力容器本体及其安全附件、装卸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各密封面有无泄漏,以及其他异常情况等。7.1.5.2年度检查使用单位每年对所使用的压力容器至少进行
14、1次年度检查,年度检查按照本规程7.2的要求进行。年度检查工作完成后,应当进行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状况分析,并且对年度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消除。年度检查工作可以由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7.L6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当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的1个月以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且做好定期检验相关的准备工作。定期检验完成后,由使用单位组织对压力容器进行管道连接、密封、附件(含安全附件及仪表)和内件安装等工作,并且对其安全性负责。7.1.7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使用的压力容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压力容器(未规定设计使用
15、年限,但是使用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视为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如果要继续使用,使用单位应当委托有检验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参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检验,必要时按照本规程8.9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估(合于使用评价),经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7.L8异常情况处理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情况之一的,操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应急专项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1)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2)受压元件发生裂缝、异常变形、泄漏、衬里层失效等危及安全的;(3)安全附件失灵、损坏等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4
16、垫片、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的;(5)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6)液位异常,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7)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的;(8)与压力容器相连的管道出现泄漏,危及安全运行的;(9)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外壁局部存在严重结冰、工作压力明显上升的;(IO)其他异常情况的。7.L9装卸连接装置要求在移动式压力容器和固定式压力容器之间进行装卸作业的,其连接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压力容器与装卸管道或者装卸软管使用可靠的连接方式;(2)有防止装卸管道或者装卸软管拉脱的联锁保护装置;(3)所选用装卸管道或者装卸软管的材料与介质、低温工况相适应,装卸
17、高(低)压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和液体的装卸用管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装卸压缩气体的装卸用管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1.3倍,其最小爆破压力大于4倍的公称压力;(4)充装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对装卸软管必须每年进行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L5倍的公称压力,无渗漏无异常变形为合格,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验人员的签字。7.1. 10修理及带压密封安全要求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密封时,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规定提出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并且经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批准。带压密封作业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并且持
18、证上岗。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派人进行现场监督。7.1.11简单压力容器和本规程1.4范围内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专项要求简单压力容器和本规程1.4范围内压力容器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需要进行定期检验,使用单位负责其使用的安全管理,并且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设备安全管理档案,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并且记录存档,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请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检验;(2)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当报废,如需继续使用的,使用单位应当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参照本规程第8章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3)发生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
19、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7.2. 度检查年度检查项目至少包括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情况、压力容器本体及其运行状况和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检查等。7.3. 2.1安全管理情况检查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情况检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齐全有效;(2)本规程规定的设计文件、竣工图样、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检证书以及安装、改造、修理资料等是否完整;(3)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表)是否与实际相符;(4)压力容器日常维护保养、运行记录、定期安全检查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压力容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详解 固定 压力容器 使用 管理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