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 王非老师.docx
《人格心理学笔记 王非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笔记 王非老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与这些模式之下隐藏或未隙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探讨思维、感受和行为,说明完整的人与人格相关的概念气质(temperament) 具有生理基础的,与生俱来的人格组成部分 例: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胆汁质:活跃、热忱多血质:坚决、独S粘液质:宁静、平和抑郁质:细致、敏感品行(character)品行一般有比较剧烈的褒贬色调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探讨内容人格结构(PerSona1.itystructure) 描述人格系统各要索之间的关系、组织形式 例: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大五人格(OCEAN)(0prrwmSBpmrw)9H三.人格过程(pe
2、rsona1.ityprocesses) 人格格统统外界发生交互作用,造成影响的过程 思维 心情 动机人格发展(PerSOnaIitydeVeIopment) 人格威毕生发展的轨迹 人格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五人格的遗传度一般在05左右对比:智力的遗传度约为68人格障碍(persona1.itydisorder)一类精神障碍,表现为个体行为、认知和内部体验的长久性变更,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 DSM-V列举了三类十种人格障碍,如边缘性人格隙碍、反社会人格障碍、H恋人格障碍等人格的神经基础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 依据解剖图像,计算灰质、白质等结构的体积静息态成像(resting-s
3、tatefMRI) 静息态成像:非任务状态下,大脑宜发的活动 典型的静思态网络默认模式网络(defau1.tmodenetwork,DMN)自我参照网络(se1.f-work,SRN)显著网络(sa1.iencenetwork,SN)的息态成像(resting-statefMRI)弥散张量成像(DT1.) 追踪重建蛋白质纤维束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两门学科通常并列出现Journa1.ofPersona1.ityandSocia1.Psycho1.ogy 人格心理学:个体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外部情境因素对行为的场响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1.attributionerr
4、or) 人们在说明他人的行为时,通人会高估人格因素的影响,而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为什么通俗人格心理学如此有市场? 因为他们满足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自我定位巴纳姆效应/福勒效应:人们倾向于认为模糊、空泛的描述符合自优越感限制感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缺乏实证基础作为一门科学的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第2讲人格心理学的探讨方法一、人格数据的来源如何了解个人的人格?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一个人的人格:干脆询问本人S数据 目标土雕宜自己的人格(se1.f-report)科学的自我报告人格测验,需遵循一套标准化的开发流程,证明其有效性和军旅性常见的自我报告培表形式李克特式量表(1.ike
5、rt-1.ikesca1.e):通常为5点或7点迫选式(forcedchoice)问题,常见的包括:不含中点的量表;从2个陈述中选一个大五人格的自我报告测验 S数据的优点每个人都是关于自己的专家只才你才了解你自己的内心活动S数据反映了你对自己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影响到你的行为,因此S数据对于行为具有预料力简洁易行 S数据的缺点不是每个人都情愿告知你自己的人格人们对于自己的人格并不完全了解获得过于简洁,导致被滥用询问知情者一I数据 由第三方的知情人(informant)评定目标的人格,知情人并不须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学问,只要,就组有做出相对精确的推断 I数据的优点基于各种情境的多种行为之上的出推
6、断以真实世界为基础肯定程度上考虑到r行为的情境和意图I数据可以看成一个人的名声,因此对于行为也具有预拉1. I数据的缺点信息盘有眼:自我的多元性错误的推断:极端、不平常或高唤起行为的影响偏见:可能怀有其他动机生活事务1.数据 有据可查的二遂细的、一真实的生活/生命(Iife)事务如:教化经验、职业、收入 通常可以通过档案记录获得 可以被视为人格的结果 1.数据的优点相对客观且脆真实事务本身的重要性与心理变盘存在干脆的关系,但也需谦慎对待1.数据的问题不易获得,有时存在隐私问题有太多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视察行为B数据干脆对目标的详细行为(BehaViOr)进行视察自然情境视察干脆视察真实生活可能很
7、难记法(diarymethod)和阅历取样法(experience-samp1.ingmethod)社交网络行为人为情境视察试验室操纵投射人格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生理测量B数据的优点试验室情境可以人为地操纵,不必等待行为自然发生描述还是实体?特质与情境之争人格系数,Mische1.指出,人格特质预料行为的In关系数很少超过丝,这一数字被称为人格系数(PerSOna1.ityCOeffiCient).Nisbett(1980)将其提升至0.4,但仍旧很低行为表现的跨情境变更Mischc1.等情境论者在不同场景下测量人们的行为,发觉人们的行为模式,以与在人群中的排序,均会发生变更即使两个人的平均行
8、为倾向类似,在不怜悯境下的表现却可能迥然不同II在同伴面忖I在教陆面前平均I儿童1离攻击饯低攻击性中攻击性儿童2低攻击性高攻击性中攻击性特质论者的回应Mische1.的文献回顾不全面 Mische1.等情境论者实行的试验方法不能反映真实生活的行为 0.4的相关不算低危机的终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1.NervousSystem)大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1.NervousSystem)大脑 额叶(fronta1.1.obe) 顶叶(ParietaIIObe) 频叶(tempora1.1.obe)枕叶(OCCiPitaI1.Obe)探讨大脑的方式脑损伤 针对大脑某个区域损毁的
9、个案,视察其行为变更 优势:因果推论 脑损伤探讨的例子:布罗卡区的发觉大脑的语言中枢脑刺激 对大脑施加外部剌激,临时变更无创的脑剌激技术经陨直流电剌激(Transcrania1.direct-currentstimu1.ation,tDCS)经颅磁剌激(Transcrania1.magneticstimu1.ation,TMS)脑成像技术 核核共振成像 脑电图/事务相关电位 近红外光学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1.) 通过施加外部部场,测培BO1.D信号优点空间辨别率高(室米级) 缺点没有干脆测量神经活动时间辨别率有限成本高环境噌杂能共振成像的分类名林是否有外显任务功能还是结构关注指标任务态成像Z
10、aSkfunctiona1.MRI)省功能像区域激活、连接除息态成像(resting-statefunctiona1.MRI)无功能像区域激活、连接结构成像(structura1.MRI)无结构像区域形态弥散张置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无结构像区域形态、连接脑电图/事务相关电位(EEGERP)记录大脑表面的电位变更 优点高时间辨别率(在秒级) 缺点空间辨别率有限打算工作繁琐EEG的新趋势:无线化、多人同步近红外光学成像(INIRS) 近红外光学成像近红外光线检测成本较低、便携主要技术手段 每一种脑成像技术都有它自己的局限 时间与空间辨别率往往不行兼得一些与人格有关的
11、大脑结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reticu1.aractivatingsystem) 艾森克用来说明处回性特质背后的神经基础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从生理基础的角度动身,提出了人格的三维结构E:夕卜向性(Extraversion)N:神经质(Neuroticism)P:精神质(PSyChotiCiSm) 主要功能维持简一活的、自动化的.生理活动,如呼吸、吞咽连接大脑皮层和脑的其它部分 艾森克认为,ARAS会限制进入大脑的感官刺激数敌,这一点存在个体差异内向者的ARAS允许较多剌激通过,因此避开额外的刺激外向者的ARAS则允许较少的刺激通过,因此会主动寻求更多的剌激柠檬汁测验(Eyse
12、nck&Eysenck,1967) 向外向者和内向者的舌头上滴少量柠檬汁,然后测量个体分泌的唾液数量 内向者分泌的更多,因为他们的激活系统更开放,体验到更多的酸味,产生更多唾液艾森克理论的近期证据的确有一些运用脑电、fMRI技术的探讨发觉,内向者相比于外向者,在接受很多刺激时大脓有更加剧烈的反应 不过,ARAS并非是简洁的“全或无”的信息阀门,而且不同脑区的激活强度也并不相同,实际状况要比艾森克的志向模型更加困难杏仁核 大脑底部对体积很小的结构 可能负责在知觉和具有心情相义的船务之间建立联系恒河猴的杏仁核被摘除后,表现出更少的攻击性和恐惊心情,甚至会尝试吃不行食用的东西,如尿液和粪便羞涩的人看
13、到生疏人的图片,相比于不羞涩的人,杏仁核激活更强额叶 新皮层(neocortex)的一部分,与各种高级加工过程都有关系:心情调控语言支配理解H我意识额叶偏侧化与心情,脑电探讨发觉,个体体验到主劲心情时,左侧额叶更活跃;体验到消极心情时,右侧额叶更活跃抑郁和焦虑患者的额叶更加偏向右侧化,心情调松实力府的个体则更加左侧化额叶与社交理解和自我限制除了心情调控外,额叶也与社交中理解他人意图、自我限制等高级功能方关躯体标记假说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总结了若干额叶2005)催产素 催产素(oxytocin)是一种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女性在分娩时期大量分泌增加其哺育和友善
14、行为 此外,近年来有大量探讨发觉,催产外可以提高两性个体的社交敏感性,提而亲社会行为倾向争议:通过外腔施加的催产素原委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重耍的神经递质 对于奖赏的预期会提高脑内的多巴胺水平不是“快乐”分子,而是“欲望”分子 1960s,多巴胺曾被用于治疗一群帕金森症患者,最初给他们的心情、社交、动机等方面带来好的改善,但后来这些患者起先超越正常的活动水平进入躁郁的状态格雷的人格两因素模型 Gray(1981)假设多巴胺和下丘脑结构可能构成了一个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1.ActivationSystem),促使个体寻求奖赏行为;脑中的其它M域,尤
15、其是额叶,构成了一个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1.InhibitionSystem),两个系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人格特点外离性五羟色胺五羟色胺(SerOtOnin)是种神经递质,在抑制行为冲动,特殊是心情拉动方面发挥着函:要的作用五羟色胺不足的人可能表现出泮理性生气、对拒绝的过度敏感、K期的悲观心情、过度担忧、胆怯目险等心理特点,常见于暴力罪犯百忧解(Prozac):治疗抑郁症睾丸酮男性每1/10升血液中睾丸酮(testosterone)在300-1000毫微克之间,是女性的十倍女性的睾丸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极端犯罪者的睾丸酮水平往往较高,但睾丸阴水乎和攻击性之间的联系只出现在贫困、教化程度
16、较低的男性身上除r攻击性以外,睾丸。较高的个体还更具支配性、更育活力、更加外向、性欲更强.类固醉一人工合成的睾丸崩,被用于兴奋剂先天VS后天 一个人的人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先天(遗传)因素确定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环境,如家庭)因索确定的? 如何科学地探讨各种因素的影响力?行为遗传学(behaviora1.genetics) 找寻某种行为模式或者人格特质的遗传基础 基本问题:表现型(phenotype)的个体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基因型(genotype)的个体差异 争议:优生学(eugenics);克隆(c1.oning)染色体与基因 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对染色体
17、约3。亿个碱基对,数万个基因 人类个体间超过99%的基因是一样的(其中98%的基因和大猩猩一样),导致个体差异的是1%的基因计算遗传度 遗传度(heritabi1.ity):行为的个体间变异可以归结为基因变异的比例常用计算方法,比较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和异卵双生子行为例子:上学、体育运动主动结果:实力 阶段5:12-18岁危H1.:自我认同vs,角色混乱(Identityvs.ro1.econfusion)重要的人际关系:同辈行为例子:社会关系主动结果:忠诚 阶段6:18-35岁危机:密切-分别(Intimacyvs.iso1.ation)重要的人际关系:挚友、伴侣行为例子:浪
18、漫关系主动结果:爱 阶段7:35-64岁危机:生长vs.停海(Generativityvs.stagnation)重要的人际关系:家人、同事行为例子:工作、为人父母主动结果:关怀先初的客体:母亲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早.期的家庭阅历会使得个体形成关于自我和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内部表征,这种表征会影响到成年阶段的人际关系梅止妮克莱恩(MeIanieK1.ein,1882-1960) 最早在儿童中开展精神分析治疗的治疗师之“ 客体关系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客体关系理论的主题 客体关系理论方很多版本,但基本都包括四个重要的主题:1.全部的关系都是由满足和受挫或快乐和苫痛这样的元素组成的2.爱恨交织:全部的爱必
19、定混杂若挫败感和憎恨3你所爱的那部分客体不等于整个人4.婴儿(与成人)意识到了这些冲突的方面,导致焦虑担忧防卫机制:志向化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1.dWinnicott,1896-1971)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进步发展了客体关系理论过渡客体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可能会形成过渡客体的概念,如某个毛绒动物玩具,当家长无法陪伴时,可以从中获得陪伴和安慰 随着儿童渐渐适应,过渡客体的特殊意义也渐渐消逝虚假自我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会发展出虚假自我,以取悦他人 虚假自我的作用是隐藏真实自我,使其不行见,从而爱护它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缩小虚假自我和真实自我的差异JohnBow1.byMaryAinsworth依
20、恋理论(AttaChmentTheory) 依恋(attachment):婴儿与抚育者建立的深化而长久的情感联系Bow1.by认为这是一种进化而来的适应性策略 婴儿须要与至少一位主要抚育者(PrimaryCaregiver)建立平安的依恋关系,才能顺当完成社会和心情发展生琉人情境(StrangCSituation)测验能现存的人持续时间恰惜娈化1母亲、耍儿和实物者3O秒实姓者向母亲和要儿作简单介绍2母亲、婴儿3分钟进入房间3母亲、婴儿、生人3分钟生人进入房间4要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离去5母亲、婴儿3分钟以上母亲回来、生人离去6要儿3分钟以下母亲再离去7要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回来、生人离去8
21、母亲、婴儿3分钟母亲回来、生人禽去依恋风格(AttaChmentSty1.es) 平安型(SeCUre)母亲在时自由探究,分别焦虑,母亲回来时表现出兴奋 焦虑-回避型(anxious-avoidant)躲避母亲,无分别焦虑表现,母亲归来时无心情反应 焦虑-冲突型(anxious-ambiva1.ent)分别前就有焦虑表现,母亲回来后很难安抚 恐惊/无序型(fearfu1./disorganized)生气,被动,惊恐,缺乏稳定的行为模式工作模型(WOrkingmOdeIS)与成人依恋 基于婴儿期与主要抚育者的依恋关系,人们会形成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1.workingmode1.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心理学笔记 王非老师 人格 心理学 笔记 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