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毕业论文.doc
《地籍测绘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绘毕业论文.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籍测绘毕业论文目 录内容摘要第一章 概 述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2第二章 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32.1 概述32.2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发展52.3 数字地籍测量8第三章 地籍测量组织与实施183.1 概述183.2 地籍控制测量193.3 测定界址点243.4 测绘地籍图253.5 宗地图的制作273.6 面积量算283.7 地籍测量成果图29第四章 地籍测量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估324.1 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324.2 地籍测量成果的等级标准34第五章 结语355.1 总结355.2 展望36致谢37参考文献3838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
2、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地籍管理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逐渐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了当代的地籍测量相关的完整理论和实践技术。本文从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入手,依次介绍了地籍、地籍测量、地籍调查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在第二章第三节单独介绍了数字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数字地籍测量的软硬件环境和野外数字地籍测量;第三章介绍了地籍测量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第四章介绍了地籍测量的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估;在论文的最后对地籍测量的发
3、展做了总结和展望。关键字:地籍测量 全站仪 CASS 地籍图 宗地图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nd survey, the standard of soil management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cadaster surve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cadaster survey, cad
4、ast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lated history in our country. whats mor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cadaster survey a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daster survey is also emphasized. at last, summariz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cadaster survey are concluded.Key words: cadast
5、er survey、total station、CASS、cadastral map第一章 概 述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手段测定和调查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是进行土地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地籍测量可以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关联的权属界址、土地位置、房产情况、土地面积、土地利用以及有关数据的地籍图等产权资料。地籍测量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均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发证和收取地税的重要依据。地籍对于土地就像户口对于人一样,地籍就是土地的户口。地籍不仅具有权属和税收的功能,还具有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的功能。地籍测量与管理是国家为取
6、得有关地籍资料而建立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为编制计划和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税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完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切实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其前提是管理好土地,管理好土地则要求为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地籍管理资料。其中,地籍图就是地籍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籍图必须由地籍测量来产生。由此可见,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1.2 国内外
7、研究动态及现状虽然有文献记载我国在宋代就开始进行土地丈量和管理,但是利用现代技术科学、系统的土地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却较晚,与之相应的现代化的地籍测量工作也起步较晚,地籍测量的理论和技术还有待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各省、市、县都成立了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区域内的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以地籍测量为基础的地籍管理已从税收、权属等单一功能的地籍发展为多用途的地籍信息系统,并且日趋自动化、完善化。在地籍测量手段上,已从图解地籍(用地图表册表示)发展为坐标地籍(数字化表示),并向计算机网络全自动化、多用途地籍数据库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地籍测量既有传统手段,如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机械工具进行测量与表
8、达,又有现代手段,如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电子全站仪的使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自动绘图系统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成图时间,减轻了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测绘精度。随着一批数字化软件的出现与完善,如南方CASS系列软件,使我国的地籍测量日益走向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但是,由于我国领土辽阔且发展不均衡,各地的测绘事业发展不一致,地籍测量的技术手段也存在一定差异,精度和规范化都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较落后区域,各种高新技术的使用与普及将是地籍测量的重要工作,行业规范化发展也是必由之路,这就要求统一的、规范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地籍测量的顺利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地籍测量正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对传
9、统的土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拓展,使其理论与方法更加丰富与完善;二是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并不断改善数据质量,使土地工作更加合理与高效;三是高新测绘技术将成为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手段。凭借GPS技术,结合GIS的应用,建立大范围的更加精确、动态变化的地籍监测与管理系统将成为可能,这将为国家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籍测量按照测量手段的不同有传统地籍测量和数字地籍测量之分。一传统的地籍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利用传统的测绘仪器(经纬仪、钢尺)来进行野外数据的获取,并使用纸质手簿进行记录,然后利用平板仪,采用极坐标法。使用铅笔进行地籍图的绘
10、制。这种方法的基础数据记录繁琐,修改处理极不方便,整个作业过程费时费力。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数字地籍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全站仪、电子记录薄等)来进行野外数据的获取,然后把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利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测量所需要得到的地籍资料。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数字化的采集设备采集野外数据,将数据存储到计算机里,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表册等地籍资料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以建立的机图形数据库,为实现信息化地籍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数字地籍测量较传统的地籍测量有很大的优势,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精
11、力将放在数字地籍测量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籍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阅读和学习;利用数字化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存储数据;数字地籍测图软件的学习,包括南方CASS6.0等;外业采集数据,制作一幅分幅数字地籍图或宗地图。第二章 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2.1 概述2.1.1地籍 (一)地籍的含义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清册,这是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义。在辞海中,地籍被称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册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籍不但为土地税收和土地产权保护服务,还要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地籍的应用领域扩大到三十多个,我们把这种
12、地籍称为多用途地籍或现代地籍。现代(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如下: 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地籍的内涵之一就是以地块为基础,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简称土地清册)。用图、数、表的形式描述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图、数、表之间通过特殊的标识符相互连接,这个标识符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块号(宗地号或地号)。“图”是指地
13、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的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等。“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表和各种相关文件等。在土地基本信息集合中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谁的” 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二“在哪里” 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一般用数据(坐标)和地籍编号进行描述;第三“有多少” 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14、量的描述,如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土地和房屋的价值或价格等;第四“在什么时候” 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第五“为什么” 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第六“怎么样” 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二)地籍的功能建立地籍的目的,一般应由国家根据生产和建设的发展需要,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来确定。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的地籍已广泛的用于土地税费征收、土地产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同时为政府制定土地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环境保护政策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概括起来,地籍有以
15、下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三)地籍的类别随着地籍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内容也越加充实,类别的划分也更趋合理。地籍按其发展阶段、对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2.1.2地籍测量(一)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简单说就是“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
16、视为地籍测量”。具体内容如下: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同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二)地籍测量的特征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本质的不同
17、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应有丰富的测绘技术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2.1.3地籍调查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再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
18、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2.2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发展2.2.1发展综述(一)地籍发展综述地籍是使用和管理土地的产物,其产生我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在原始社会中,土地处于“予取予求”的状态,人们共同劳动,按氏族内部的规则分享劳动产品,无须了解土地状况
19、和人地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凌驾于劳动群体之上的机器国家。这时,地籍作为维护这个国家机器运作的工具出现了。它在维护土地制度、保障国家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方,单词“地籍”的来源并不确定,可能来源于希腊字“Katatikon”(教科书或商业书籍中),也可能来源于后来的拉丁字“Capitastrum”(纳税登记)。具有现代地籍含义的土地记录已存在了数千年。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都存在着一些古老的地籍记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地籍是一种以土地为对象的征税薄册,记载的是有关土地的权属、面积和土地等级等,是古老的税收地籍。18、19世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土地的利
20、用更加多元化。而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地块能精确的定位,计算的面积也更加准确,并且可以用图形来描述地籍的内容。这时地籍的内容不但有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和利用类型,还包含其附着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权属、位置、数量和利用类别。进入20世纪,由于人口增长及工业化等因素,社会结构变的更加复杂,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来管理这个剧烈变迁的社会,地籍就又具有了管理功能。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发展,测绘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籍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现代地籍。(二)地籍测量发展综述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约在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
21、中,有一部分是以土地测量为基础的,在一些古墓中也发现了土地测量者正在工作的图画。中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起就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划分和丈量。公元11世纪前,不管土地管理制度如何改变或不同,地籍测量的简单技术、方法和工具都是量测土地经界和面积的有力手段。1086年英格兰创立了一个著名的土地记录汤姆斯代,完成了大体覆盖整个英格兰的地籍测量,遗憾的是这个记录没有标在图上。1387年,中国明代开展地籍测量,编制鱼鳞图册,到1393年完成全国地籍测量并进行土地登记,全国田地总计为8507523顷。1628年,瑞典为了税收目的,对土地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包括英亩数和生产能力,并绘制成图。1807年,法国为征
22、收土地税而建立地籍,开展了地籍测量;1808年,拿破仑一世颁布全国土地法令,布设了三角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的基础,并采用了统一的地图投影。现在许多国家仍在沿用拿破仑时代的地籍测量思想及其所形成的理论和技术。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以前是地籍测量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对地籍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计算机技术、光电测距、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地籍测量理论和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并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现在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
23、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2.2.2我国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籍、地籍测量和地籍管理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生产中,为解决分田和赋税问题,不但进行了土地测量,而且还建立了一种以土地为对象的征税簿册。地籍概念的雏形始于我国的夏朝,即公元前21前16世纪。商、周时代,建立了一种“九一而助”的土地管理制度,即“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亩”的井田制,并相应地进行了简单的土地测绘工作,这可视做我国地籍测量的雏形。到了春秋中叶以后(约公元前770前476年),鲁、楚、郑三国先后进行了田赋和土地调查工作。宋代对地籍管理极为重视,推行的一些整理地籍的办法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经界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绘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