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15篇).docx
《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15篇).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共15篇)目录篇一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2篇二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1篇三、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预案20篇四、建筑工程预防基孔肯雅热疫情专项方案25篇五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32篇六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39篇七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院内感染风险点48篇八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50篇九幼儿园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57篇十2025年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指引63篇十一、2025年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66篇十二、基孔肯雅热预防知识71篇十三、2025年基孔肯
2、雅热个人防控指南76篇十四、关于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倡议书84篇十五、2025年基孔肯雅热诊疗与防控综合方案87篇-、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路径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具有高度相似性。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我国基孔肯雅热境外输入病例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直接导致了本地传播的风险不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警示信息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56亿人正面临着该病毒的潜在威胁。为切实做好我院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
3、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结合我院的实际诊疗条件和工作特点,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二、防控目标L全面提升我院医务人员对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能力、精准诊断水平和规范治疗技能,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显著提高病例的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2 .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通过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坚决杜绝疫情在医院内部的传播扩散,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3 .建立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高效、顺畅的联动机制,积极配合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形成防控合力,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健康造成的
4、影响。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医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整体布局和推进实施,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协调调配医院内部及外部的各类资源,确保防控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高效开展。副组长:副组长姓名协助组长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对各科室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准确地向组长汇报防控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在发生疫情时,迅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医务科: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规范门诊、急诊患者的接诊流程,强化对疑似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协调各科室之间的会诊与转诊事宜,保障
5、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护理部:针对护理工作特点,细化护理环节的防控要求,加强病房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护理措施,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院感科:根据基孔肯雅热的传播特点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及操作规程,对各科室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效果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个人防护指导。防保科:承担疫情监测任务,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疫情数据;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追踪病例的感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指导做好疫点的消毒和蚊媒控制工作。药剂科:根据临床诊疗需
6、求,科学储备基孔肯雅热防治所需的各类药品,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及时,满足临床治疗工作的需要。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清洁、消毒活动;做好防蚊灭蚊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保障防控工作所需物资和设备的采购、储备、发放与调配,为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组长姓名成员:专家组成员姓名负责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会诊工作,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和修订诊疗方案;对临床科室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参与疑难病例、重症病例的讨论和救治决策,提高整体医疗救治水平。四、监测与
7、报告(-一)病例监测1 .门诊监测:门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于出现发热(体温三38o。且伴有皮疹或关节疼痛症状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重点了解发病前12天内是否有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旅行史,或在居住、工作场所周围是否有类似病例发生。对符合疑似病例定义的患者,要及时采集血液标本,送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2 .住院监测:住院部医生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史。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第一时间向医务科和防保科报告。3 .实验室监测:检验科要具备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血清特
8、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的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高度疑似但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病例,要进行重复检测或及时送上级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复核。(二)疫情报告1 .医务人员在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2 .对于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情况,要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完成网络直报工作。3 .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
9、果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和订正。在明确病例感染来源后,要按照要求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对于境外输入病例,要在备注栏中注明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对于省外输入病例,要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五、病例管理与救治(一)病例管理1 .处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必须住院接受防蚊隔离治疗,防蚊隔离的期限从发病之日起计算,不少于7天,只有当患者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且持续超过24小时后,方可解除防蚊隔离。2 .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在病区出入口安装智能感应纱门纱窗,为患者配备具有驱蚊功能的蚊帐,从源头上切断蚊虫传播途径,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要采用生物
10、防治等环保、有效的方式做好医院外环境蚊媒孳生地的处理工作。3 .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住院的病例,医疗机构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向患者详细告知防蚊隔离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医疗救治1 .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旨在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 .对于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患者伴有明显不适,可给予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关节
11、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留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蔡普生等;疼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 .对于出现皮疹的患者,要指导其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若皮肤出现破损或继发感染,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进食困难或出现脱水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关节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六、医院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
12、标准预防措施,根据操作风险等级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避免在无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1 .加强病房的通风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尽可能安排在单独病房进行隔离治疗,若条件不允许,可将同类病例集中安置在同一病房,病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1米,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2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包装和标识,并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同时,要加大对医院公共区域,特别是卫生间、垃圾桶周围、下水管道等蚊媒易栖息和孳生区
13、域的清洁消毒频次,确保环境卫生安全。七、蚊媒控制1 .运用智能蚊虫监测设备,定期对医院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实时掌握蚊虫的孳生情况和活动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蚊媒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 .定期组织开展医院内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工作,对各类积水容器、花盆托盘、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理和疏通,防止积水形成。对于水培植物,要每隔3-5天彻底更换一次水,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在水中投放灭蚊幼剂,防止蚊虫幼虫孳生。3 .在蚊媒密度较高或发生疫情时,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型杀虫剂,对医院内的公共场所、绿化带、下水道等区域进行喷洒,杀灭成蚊和蚊幼虫;在病房、门诊等室内区域,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等
14、进行灭蚊处理。4 .在医院各出入口、病房、门诊等关键区域安装智能感应纱门纱窗,在室外活动区域合理设置防蚊遮阳棚等设施,有效减少蚊虫进入医院内部的机会。八、培训与宣传(一)培训1 .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疫情报告要求、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蚊媒控制方法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业务能力。2 .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的防控流程和工作要求,掌握相关的诊疗技术。3 .定期邀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
15、家来院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及时传达国家和地方最新的防控政策、技术指南和疫情防控经验,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二)宣传1 .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渠道,采用动画、短视频、图文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者和公众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 .印制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在门诊大厅、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场所免费向群众发放,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普及防控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九、物资储备与保障1 .药剂科要根据医院的
16、诊疗需求和疫情防控形势,科学测算基孔肯雅热防治药品的储备数量,建立健全药品储备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供应充足,满足临床治疗工作的需要。2 .后勤保障科要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杀虫药品、监测设备以及医疗废物包装袋等,建立物资台账,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更新,运用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物资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能够及时供应。3 .建立健全物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流失。十、监督与评估1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对各科室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控措施的落实
17、情况、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病例管理和救治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蚊媒控制成效、培训和宣传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物资储备情况等。2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科室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期限和责任人,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科室和个人,要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3 .定期对医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十一、附则1 .本方案由医院名称卫生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若国家、省、市发布的最
18、新防控要求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国家、省、市的最新要求为准。篇二、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以及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极为相似。近些年来,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数量不断增多,本地传播风险也随之升高。为切实有效地防控基孔肯雅热,全力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指南,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防控目标1 .大幅提升我院对于基孔肯雅热的早期识别、诊断以及治疗能力,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坚决杜绝疫情在院内传播扩散。3 .积极主动地配合卫生行政部门
19、以及疾控机构开展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组织架构与职贵分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全面统筹规划医院的防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以及重大决策,协调各方资源,为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协助职责:协助组长切实落实防控措施,监督检查各科室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向组长汇报防控工作的进展,组织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医务科: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培训,规范门诊、急诊患者的接诊流程,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协调科室间的会诊和转诊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护理防控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20、尤其是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要做好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院感科: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监督检查各科室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工作,指导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坚决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保科: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收集、分析和上报疫情信息,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指导做好疫点消毒和蚊媒控制工作。药剂科:全力保障基孔肯雅热防治药品和物资的储备与供应,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防蚊灭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防控工作所需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与调配。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组长姓名职责:负责基孔肯雅热
21、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会诊工作,制定和修订诊疗方案,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监测与报告病例监测1 .门诊监测:门诊医生对于发热(体温38。C)且伴有皮疹或关节疼痛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2天内是否前往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者其居住、工作场所周围是否有病例发生。对于疑似病例,要及时采集血液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相关检测。2 .住院监测:住院部医生在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问诊和体格检查时,要重点关注患者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以及其流行病学史。对于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给医务科和防保科。3 .实验室监测:检验
22、科要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等项目。对于临床高度疑似病例,即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不能排除诊断的,应当重复检测或者送往上级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疫情报告1 .医务人员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需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2 .对于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当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3 .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订正。
23、在明确感染来源后,要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境外输入病例需在备注栏标注境外国家或地区名称,省外输入病例需标注输入来源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病例管理与救治病例管理1 .处于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应住院接受防蚊隔离治疗,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当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且超过24小时后,方可解除防蚊隔离。2 .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在病区安装纱门纱窗,为患者提供蚊帐,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外环境蚊媒孳生地的处理工作。3 .若病例不住院,医疗机构应告知其防蚊隔离要求,让其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辖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提供相应指导。医疗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医院 卫生院 基孔肯雅热防控 工作方案 精选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