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宜政办发202515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年6月11日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宜兴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法规、规划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贯彻习近平
2、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防灾责任,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实施“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二、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我市地质灾害多发于低山丘陵区、采空区及地下水开采严重区域,类型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缓变型地面沉降为副。截至2025年5月,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威胁人数约66人,威胁财产约1930万元,隐患点
3、主要分布于丁蜀镇、张渚镇、湖汶镇、太华镇、杨巷镇、芳桥街道和宜兴林场,不规范的切坡建设、连续强降雨、过度抽取地下水等成为近年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2024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起,规模为小型,均为滑坡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一)地质灾害防治区划1、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共2个重点防治区(附件1),分别为南部低山地质灾害防治区和新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重点分别为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2、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共5个一般防治区,其中南部低山、周铁东北山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的防治重点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杨巷金峰山和七亭街道圮山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的防治重点为滑坡、崩塌。北
4、部平原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的防治重点为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土(软土、砂土)灾害。(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经汛前排查,2025年我市共确立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附件2),其中10个危险性小,3个危险性中等。今年,我市新增1个隐患点,为丁蜀镇南山公墓道口滑坡隐患点;通过实施治理工程,我市依规核销隐患点1个,为张渚镇善卷村勇乐饭店滑坡点。三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夏季(6-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入梅约在6月中旬,7月上旬出梅,梅雨量接近常年;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为23个,其中1个影响较重。综合我市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的分布特征和工程建设活动影响等
5、因素,结合今年汛期降雨趋势预测,预计2025年我市地质灾害总体趋势与常年相比基本持平。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持续降水、梅雨、台风强降雨等天气时段,防灾形势依然严峻。汛期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主汛期的6月至8月,特别是连日降雨、短时强降雨、暴雨和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段,应重点防范。非汛期强降雨、低温雨雪等时段,也应予以重点关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以全建设周期为重点防范期。四、防治措施(一)开展年度地质灾害“三查”。各相关镇(园区、街道)要在我市汛前开展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基础上,聚焦重点防治区和存在风险隐患的交通干线边坡、切坡建设区域、景区危岩、山
6、区居民点等重点防范对象,紧盯重点防范时段,组织专业精干力量扎实做好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市自然资源规划主管部门要与气象、应急、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加强排查巡查成果的信息共享。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苏政办发(2011)163号)要求,认真组织本行业、本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排查和巡查。落实江苏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按分工做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涉灾风险隐患排查,科学研判地质灾害影响情景下的发展趋势,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夯实基础。
7、二)加强精细调查成果应用。各地要抓好我市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成果的应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精准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点位防治工作。要结合精细调查成果,进一步核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区分布及威胁范围、风险等级等,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成果,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更新等提供依据。(三)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各相关镇(园区、街道)要将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更新完善防灾、监测、预警责任人等信息,压实防灾责任,规范“两卡一案发放和警示牌设立,筑牢防灾第一道防线。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数据局要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隐患点、重要不稳定边坡点位专业化
8、监测全覆盖,构建“人防+技防的高质量监测网。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强化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密切协作,持续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继续通过高精度InSAR监测、基岩标分层标测量、自动化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做好我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四)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各相关镇(园区、街道)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城市更新、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削减隐患存量。对风险程度高、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隐患点及时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隐患;对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点,可采取投入少、工期短、
9、见效快的排危除险措施;对治理技术不成熟或成本过高,采取避险搬迁措施降低灾害风险。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强化动态跟踪监测,确保防治工程长期有效;已实施移民搬迁的隐患点,旧房须全部拆除,坚决防止人员回流,同时做好后续跟踪巡查。(五)强化源头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领域内工程切坡建设的监管,严格落实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评估要配套防治工程建设的,要按“三同时要求督促落实工程治理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农村建房和零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工作的通知(宜自然资规发202436号)要求,切实加强镇村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兴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宜兴市 2025 年度 地质灾害 防治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