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2025年).docx
《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2025年).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L2035年)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5年7月5日(此件主动公开)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目录刖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基础第二节成效与问题第三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目标与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规划任务第三章科学统筹耕地保护与利用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第二节从严控制耕地占用行为第三节加强特殊区域耕地保护和利用第四章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第一节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
2、控第二节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第三节强化耕地动态监测监管第四节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第五章持续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第一节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第二节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第三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第四节健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第六章有序推进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第一节构建耕地高质量保护格局第二节推进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第三节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空间第四节拓展设施农业发展空间第五节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第七章合理利用储备耕地资源第一节科学划定耕地储备区第二节有序推进储备耕地资源开发第三节持续完善耕地储备管理机制第八章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第一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节加强退化耕地综合治理第三节完善耕地灌排
3、保障体系第四节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第五节强化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第九章系统推进耕地生态保护第一节维护耕地生态系统稳定第二节推进耕地绿色多元生产第三节挖掘耕地生态产品价值第十章科学部署耕地保护重大工程第一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第二节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第三节耕地恢复重大工程第四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程第五节省级智慧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建设第十一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第二节完善法规配套和制度建设第三节构建规划传导和管控体系第四节强化资金保障和使用监管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公众参与机制附件:L江西省耕地保护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表2.江西省耕地保护重大工程安排表前百党的十八大
4、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终身追责。这些重要部署为江西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新要求,细化落实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耕地保护任务和要求,统筹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编制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全省耕地保护的
5、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科学统筹耕地保护与利用,明确耕地保护管控要求和空间布局,部署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是全省耕地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市县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具有战略性、协调性和约束性。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域,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江南粮仓”之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然而,江西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并未改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江西还面临统筹发展和安全、保
6、护与保障的新挑战,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第一节现状基础耕地结构总体较优。2023年全省耕地总面积4077.5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389.38万亩,占83.13%;旱地面积682.24万亩,占16.73%;水浇地面积5.89万亩,占0.14%。耕地地势相对平坦,坡度15度以下耕地占97.75%,25度以上耕地仅占0.51%。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全省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西片区等四个粮食优势产区,总面积约350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是万亩和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的主要分布地。耕地质量稳中向好。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以中产田为主,高产田占比29.83%,中产田占比50.
7、78%,低产田占比19.39%。截至2023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72.89万亩,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由2019年的4.86等提升至2023年的4.69等,上升了0.17个等级,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高。耕地生态本底良好。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以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为主,土壤污染风险低。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存在水土流失风险的耕地仅占4.52%,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耕地利用程度较高。2023年全省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3984.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7.72%,耕地利用情况总体良好。粮食播种面积5661.44万亩,主要农作物复种指数达2.1,其中水稻复种指数达1.5,为
8、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专栏11全省主要资源禀赋状况地貌类型丰富。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8%,地势南高北低、周高中低.东、南、西三面环山,重峦叠嶂.地势复杂多变;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坦荡.江湖交织.周边逐渐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以鄱阳湖为底部的南窄北宽盆地状.构成相对独立的水陆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多样。2023年全省国土总面积25040.56万亩(16.6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77.51万亩,林地15501.48万亩,湿地338.29万亩,园地879.24万亩.草地153.7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00.5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57.99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34
9、93万亩,其他196.76万亩。从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来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占78.19%。水资源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集而均匀,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主要河流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汇入长江,构成江西省“五河一湖一江”的基本水网格局,国盖全省97%的国土面积。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前列。气候温和湿润Q江西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为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是众多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种植区域。农业资源丰富Q江西农业物产丰富,是传统农业大省拥有深厚的农业
10、基础。盛产水稻、茶叶、油茶、柑橘等多种经济作物其中就南脐橙、庐山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更是闻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以全国2.3%的耕地面积贡献了3.6%的粮食产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全省绿色富硒耕地353.63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江西农田灌溉设施文化源远流长,分布有较多的古陂、古圳和古渠道泰和县槎源跛号称“江南都江堰”,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西首个国宝级的水利灌溉工程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和崇义客家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二节成效与问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
11、批示精神,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耕地保护责任更加压实。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共同保护责任,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江西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大督查奖励,卫片执法连续16年实现国家层面“零问责”。粮食主产区地位更加巩固。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粮食总产量439.70亿斤,连续多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更加有效。2019-
12、2023年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38.32万亩,补充耕地54.51万亩,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占补平衡要求。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守牢了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更加健全。积极构建耕地保护“1+N”政策体系,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基础上,配套制定建立储备耕地机制、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遏制违法建设占用耕地”五项机制”、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等文件,为江西耕地保护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严格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虽然江西近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耕地恢复难度大。全省标注可恢复种植属性地类总面积为526.35万亩,其中
13、即可恢复86.88万亩,工程恢复439.47万亩。受种植经济作物、林木生长周期较长、恢复工程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全部恢复为耕地。耕地酸化问题突出。全省酸化耕地CpH值5.5)面积3398.1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3.34%。极强酸性和强酸性耕地占比超过80%,普遍存在酸害突出、有机质匮乏、耕层浅薄、结构板结等问题,加剧养分流失与重金属活性,对粮食产能造成不利影响。耕地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全省耕地分布复杂多样,林地与耕地交织,存在“耕地上山、林地下山”的不合理现象,农业生产空间和功能错配问题尤为突出。此外,部分田块面积偏小、细碎化程度高,全省3亩以下图斑数量占比达33.61%,面积仅占
14、4.01%,不利于耕地集中连片管理。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亟待强化。耕地“非粮化”现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违规发展林果业、挖塘养殖、种植草皮等行为。受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粮食种植效益低下、农田灌排基础设施薄弱等多重因素影响,耕地搭荒现象在部分区域仍较突出。第三节机遇与挑战政策保障为耕地保护带来战略机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强化了耕地保护责任和用途管制,完善了耕地保护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制定出台,江西耕地保护“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现代
15、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耕地保护带来新的机遇。以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为引领的技术革新,在保障粮食产能的同时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现代农业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的转型发展,正有力推动耕地保护从侧重数量管控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协同保护的新阶段迈进。智能化管理为耕地保护带来重大机遇。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融合应用,实现对耕地资源的实时动态监管,推动耕地保护由被动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和精准治理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对耕地保护提出挑战。当前,全球粮食短缺,人口大幅增长,约有9%的人口正面临饥饿问题。随着全球贸易战升级、俄乌冲突爆发、极
16、端气候灾害等多种因素叠加,全球粮食危机不断加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需要积极应对各种外部环境,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切实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和保护关系对耕地保护提出挑战。江西省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等重大部署,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但城镇建设适宜空间与优质耕地空间高度重叠,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可避免。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守住耕地底线,成为江西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使命。
17、环境与土壤问题对耕地保护提出挑战。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加剧了耕地污染和生态退化。长期依赖化肥农药的高投入农业模式,导致土壤板结,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止匕外,江西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选冶等开发活动造成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进一步威胁到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第二章目标与任务紧紧围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耕地资源保护和治理。针对全省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确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各项规划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18、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保障粮食安全,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协调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坚持守牢红线,压实责任。逐级
19、分解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实基层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对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重大问题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坚持系统思维,严格管控。将耕地保护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体系,系统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改善耕地生态,优化耕地布局,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强化占补平衡与违法严惩。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当前耕地空间布局、质量和用途管控等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提高耕地保护政策科学性与实施效率,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第三节规划目标规划期内,确保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40
20、04.5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545.43万亩。至2025年,建立耕地保护“一张图”,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建立储备耕地机制,完善耕地保护“1+N”政策体系,实现耕地总量稳中有增、质量稳步提升,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体系。至2030年,建立省级智慧耕地保护监管系统,提升耕地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耕地保护重大工程,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系统推进耕地生态利用,形成与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相匹配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至2035年,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实现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基本建
21、成全方位、多维度的耕地保护现代化、法治化治理体系。表2-1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指标体系表单位:万亩序号名称2025年2030年2035年属性1耕地保护目标4004.594004.594004.59约束性序号名称2025年2030年2035年属性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545.433545.433545.43约束性3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规模70.0070.0070.00预期性4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累计建成)3079.003330.003545.43预期性第四节规划任务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逐级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耕地保护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实施耕地保护“一
22、张图”精准管控,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用途管制,落实占补平衡,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建立储备耕地机制,确保耕地数量稳定。立足江西资源禀赋,对后备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具备开发和恢复耕地潜力的图斑划入耕地储备区,建立数据库,纳入江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管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恢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为抓手,优先恢复优质耕地,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推进农用地整理,确保耕地数量稳中有增,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耕地空间布局,高效配置各类资源。协调农业、生态和生活空间,统筹耕地和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空间关系,科学制定耕地恢复计划,分类、分区稳慎推进耕地恢复,引导耕地
23、集中连片,优化耕地布局,保障农业生产空间。稳妥推进耕地“山上换山下”工作,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着力提升耕地质量,逐步提高粮食产能。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大力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完善耕地灌排保障体系,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强化耕地生态管护,有效提升生态功能。系统推进耕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建立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用养结合,推广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技术,探索耕地生
24、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健全保护管控体系。依托“江西省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建设,构建以“天空地网”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省级智慧耕地保护监管系统。通过集约化整合现有资源与扩展应用模块,打造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业务链条,实现耕地保护全要素覆盖、全流程数字化、全时段实时化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第三章科学统筹耕地保护与利用加强规划管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从严控制占用耕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协同推进耕地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将4004.59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3545.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耕地 保护 专项规划 2021 2035 2025
